室内甲醛污染物吸附影响因素及其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2022-12-04 07:25熊进辉苏柑锚柴希娟解林坤徐开蒙
林产工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官能团活性炭甲醛

熊进辉 苏柑锚 胡 谦 柴希娟, 解林坤, 徐开蒙,

(1.科技部生物质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省木材胶粘剂及胶合制品重点试验室,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I类致癌致畸形物质[1]。近年来,使用醛类胶黏剂制备的人造板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家具和装饰材料中[2],室内人造板甲醛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产工业发展和影响室内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瓶颈问题,因而对室内甲醛污染的快速高效治理迫在眉睫。

甲醛污染治理的主要方法包括植物吸收法[3]、催化氧化法[4-6]、吸附法[7]等。植物吸收法通过植物(如吊兰、仙人掌、文竹等)中新鲜叶片的气孔以及茎部的皮孔来吸收甲醛,然后通过植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对甲醛进行转化与分解[3]。该法成本低廉,但因达到一定甲醛吸附效果所需时间较长,吸附效率较低,在实际情况中仅作为辅助手段。催化氧化法主要分为热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贵金属催化氧化等。热催化氧化法由于在反应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将甲醛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其操作性和经济性较差[4]。光催化氧化法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借助特定波长的紫外光进行,且甲醛分解后的产物含有一定有毒成分(如一氧化碳),易产生二次污染[5]。贵金属催化氧化法中甲醛经羟基化、脱氢反应生成甲酸,甲酸氧化过程中优先羟基化,在表面脱氢反应生成水[6]。此法虽吸附效果较好,但所用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经济性和普适性较差。吸附法由于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绿色环保且效果优良成为近年来去除室内甲醛污染物的优选方法之一。笔者从甲醛吸附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甲醛吸附材料种类与特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室内甲醛污染的低成本和高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 甲醛吸附基本原理

固体表面上的分子间作用力处于不平衡或不饱和状态时,能够吸附与其接触的气体或液体溶质,从而使作用力得到平衡。吸附法利用固体表面的这种特性,采用多孔固体吸附材料将气体、液体或其混合物中的目标组分富集于表面,以此达到降低气体或液体中污染物浓度的目的。甲醛吸附原理主要分为三类:

1) 物理吸附。在物理吸附过程中,吸附材料依靠其发达的空隙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以介孔(2~50 nm)和大孔(>50 nm)为主要气体流通通道,通过微孔(<2 nm)将甲醛分子(分子直径为0.45 nm)富集在孔道内。物理吸附无选择性,易脱附且存在吸附饱和现象。

2) 化学吸附。在化学吸附过程中,甲醛气体和吸附材料之间以不同的方式形成新的化学键或改变了材料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分布,这些官能团能通过氢键、酸碱配位或其他化学反应与甲醛结合,形成潜在的吸附中心。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稳定且吸附后不易脱附。

3) 物理-化学协同吸附。吸附时依靠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偶极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库仑引力作用和共价键作用等[8],先通过材料自身的多孔织构特征为甲醛提供必要的物理吸附通道,而后进一步与其表面的化学吸附位点反应去除。

为提高材料对甲醛的吸附效率,可从吸附材料本身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入手,或通过改变吸附材料自身化学性质和引入外部功能性官能团来强化吸附效果。目前已报道的甲醛与吸附材料表面通过产生相关化学反应而增强吸附效率的机理主要包括:材料表面羟基与甲醛反应生成甲氧基(或亚甲氧基)和甲酸根[9];材料表面氨基与甲醛发生席夫碱缩合反应生成亚胺[10];材料表面硫、氮官能团与甲醛发生缩合或曼尼希反应,形成氨基(羰基)化合物[11]。甲醛在水热条件下通过歧化反应生成甲酸和甲醇[12],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在吸附材料的孔道内聚合生成多聚甲醛等[13]。

2 甲醛吸附影响因素

2.1 材料物理结构

甲醛的吸附与吸附材料的物理结构如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孔隙结构等密切相关[14]。微孔是甲醛吸附的主要结构,介孔有利于扩散,缩短吸附时间,大孔为吸附提供了必要的通道。通常通过热、酸、碱、等离子体等处理可使材料获得更多空隙。Pan等[15]研究了多孔有机聚合物的比表面积、微孔表面积、总孔体积等对甲醛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与甲醛吸附效果成正相关关系,且微孔比表面积对吸附性的影响强于总孔比表面积。林莉莉等[16]研究发现,在甲醛初始浓度为40 mg/m3的情况下,椰壳炭、果壳炭、煤质炭和木质炭对甲醛的吸附量分别为12.46、13.33、9.03 mg/g和7.17 mg/g,椰壳炭和果壳炭因微孔较多而表现出更优异的吸附效果。An等[17]用不同孔径(0.902、1.997、3 nm和4 nm)的活性炭进行吸附试验,发现孔径为0.902 nm和1.997 nm的微孔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能力强于更大孔径的活性炭。这是由于随着压力的增加,吸附材料孔道内会发生毛细凝结,使吸附量迅速增加。毛细冷凝的压力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增大。此外,也有文献报道微孔含量与甲醛吸附量并非呈正相关关系,而是与介孔含量基本成正比[18]。

2.2 材料表面官能团引入

通过在吸附材料表面引入不同种类的官能团可从物理吸附转变为高效稳定的化学吸附,是提升吸附材料吸附性的重要方法[19]。化学吸附通常在单一表面层的基面边缘引入不饱和原子以增加材料表面的反应性位点,从而提升材料与外部杂原子的结合能力[20]。在常见的表面官能团中,含氧、含氮官能团被认为是提升化学吸附最重要的活性官能团[21]。含氧官能团的引入可有效提高吸附材料的表面极性,从而增强材料对极性甲醛气体的吸附性。另外,酸性含氧官能团富含羰基(C==O)、羟基(OH)等亲水基团,对甲醛的吸附十分有利。含氮官能团的引入可改善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分布并增加材料表面的活性位点,并且在所引入的含氮官能团中,氨基官能团(—NH2)易与甲醛形成亚胺和席夫碱的化学结合而增强吸附效果[22]。

Yang等[23]研究了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甲醛在碳表面吸附的影响,发现边醚基团、边羧基、羟基以及边吡喃基等的存在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甲醛吸附。姚炜屹等[24]用经过硝酸(HNO3)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碳纤维(ACFs)吸附甲醛,发现其甲醛吸附量为未改性的2.5倍,这主要得益于材料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酚羟基、内酯基、羧基等)的增多。蔡林恒等[25]采用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锰溶液联合对竹炭进行改性,改性后竹炭表面的羟基(OH)、羰基(C==O)、碳-氧基团(C—O和C—O—C)等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多。对比未改性竹炭,改性竹炭对甲醛气体的吸附能力从25.25 mg/g提高至50.25 mg/g。孙康等[26]以苯胺为氮源,通过溶液处理在椰壳活性炭表面引入胺基含氮官能团。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能力是市售竹炭的3~6倍,同时指出具有多余电子对的氮原子增大了活性炭孔隙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强了对甲醛中羰基碳正离子的吸引力,从而提高了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能力。梅凡民等[27]通过湿法化学浸渍硝酸(HNO3)、双氧水(H2O2)、氢氧化钠(NaOH)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发现HNO3浸渍处理后的活性炭其表面的羧基、羟基、内酯基等官能团浓度相对较大,吸附效果也较佳。蔡莹[28]分别用盐酸(HCl)、硝酸(HNO3)和硫酸(H2SO4)改性活性炭,发现改性后表面含氧基团总量、酚羟基、羧基数量均有所增加。三种酸对活性炭的改性效果为HNO3>H2SO4>HCl,这可能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有关。经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其表面酸性基团含量明显增多,且活性炭表面的亲水性有所改善,导致其吸附性能提高。Lee等[7]对比了沥青基活性炭和含氮聚丙烯腈活性炭在相同孔隙率下对甲醛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腈基活性炭中因含有大量吡啶基、吡咯基或吡咯酮基和少量的季氮和氮氧等含氮官能团,有效提高了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且含氮官能团含量越高,对甲醛的吸附效果越好。

2.3 环境温度

吸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甲醛的吸附。大多数研究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吸附材料与吸附质分子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会提高吸附效率[29]。然而,吸附是放热反应,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材料表面的熵增大,吸附质被解吸,吸附键强度降低。因此可以推断,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会降低[29]。目前报道中尚无明确的最佳甲醛吸附温度,这与吸附材料的性质和甲醛初始浓度等因素有关。Zhang等[30]用磷酸草甘膦锆在不同环境温度(40、65、80 ℃和100 ℃)下进行甲醛吸附试验,发现40 °C时的甲醛吸附效率最高。温度太低时,吸附过程缺少足够的吸附质动能;反之,吸附材料脱离较快,难以达到吸附效果。吴秋雨[31]用玉米芯作为吸附材料,分别在5、10、15、20 ℃和25 ℃下进行甲醛吸附试验,吸附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Kim等[32]用氨基功能化材料来吸附甲醛,发现吸附温度在10~30 ℃时,随着温度的上升,甲醛吸附效率也随之上升;而在30~50 ℃时,吸附效率迅速下降且在50 ℃时效率最低。

2.4 环境湿度

空气中的水分对甲醛吸附有重要影响。甲醛和水分子在多孔介质中的作用途径一般分为三种:1)甲醛与暴露在空隙表面的水分子发生竞争吸附,水分子占据部分吸附点位,甲醛的吸附量随之减小;2)当相对湿度为50%或更高时,水分子会由于毛细管冷凝作用在微孔内凝结堵塞微孔,导致吸附效果变差;3)部分甲醛会在孔道内被水分子吸收或溶解,增加了甲醛吸附量[22]。Li等[33]用有机硅烷/甲醇溶液改性的活性炭进行甲醛吸附试验,在相对湿度为30%、60%、80%的条件下对未改性的活性炭以及不同硅烷改性的活性炭进行测试,发现在相对湿度升高的情况下,改性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均有所下降。Lee等[7]通过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吸附甲醛的试验发现,与干燥条件下相比,潮湿环境中甲醛吸附能力降低,这可能与吸附材料表面对水的亲和力有关,随着杂原子数量的增加,水分子对吸附材料的亲和力增强,水分子优先被吸附到吸附材料上,水占据了吸附材料上的吸附位点导致吸附效果下降。Na等[14]认为,当相对湿度低于50%时,非极性吸附材料由于缺乏吸附甲醛的有利位置而降低了吸附能力,而当相对湿度大于50%,微孔由于毛细凝结作用堵塞,降低了对表面的吸附。

3 传统甲醛吸附材料

3.1 传统碳基吸附材料

传统碳基吸附材料主要包括不同生物质资源及其废弃物制备的活性炭(AC)、活性碳纤维(ACFs)以及它们的改性材料。Wen等[34]用氮气活化的污泥活性炭、木质活性炭、椰壳活性炭和煤质炭进行甲醛吸附试验,发现在甲醛浓度为498 mg/m3和0.41 mg/m3时,污泥活性炭吸附量可达74.27 mg/g和7.62 mg/g,初始去除率分别为83.72%和89.56%。总体上,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优于三种商用活性炭。Boonamnuayvitaya等[35]以咖啡渣为原料,通过不同活化方法制备活性炭,发现氯化锌-氮气活化制备的咖啡渣活性炭甲醛吸附能力最强,在甲醛浓度为90 846 mg/m3时,吸附量约为360 mg/g。Rengga等[36]用铜(Cu)和银(Ag)改性竹炭,并用于空气中低浓度甲醛的吸附,发现当甲醛平衡浓度为9.8 mg/m3时,负载Cu的活性炭甲醛吸附量为0.341 mg/g,比未改性活性炭的吸附量提高了29%;负载Ag的活性炭甲醛吸附量为0.425 mg/g,是未改性活性炭的1.6倍。李宪等[37]采用ZnCl2活化的农作物秸秆活性炭用于甲醛吸附试验,在甲醛初始浓度为134 mg/m3时,ZnCl2活化的玉米秸秆吸附量最高可达153.4 mg/g。秸秆是我国产量丰富的农作废弃物,作为甲醛吸附材料具有简单易得、成本低廉等天然优势[38]。

Song等[39]测试了三种不同活性碳纤维对甲醛吸附的影响,其中沥青基活性碳纤维(OG15A)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大,为1 516 m2/g;其次是人造丝基活性碳纤维(KE1500),比表面积为1 275 m2/g,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FE100)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小,为378 m2/g。上述三者甲醛的饱和吸附量依次为FE100(14.4 mg/g)>KE1500(1.05 mg/g)> OG15A(0.30 mg/g),这是因为几种材料中的含氮量比比表面积和孔容对甲醛的吸附影响更大,三种材料的含氮量依次为FE100(10.86 wt%)>KE1500(1.61 wt%)>OG15A(0.39 wt%)。Rong等[18]研究了热处理人造丝基活性碳纤维对甲醛吸附的影响,在氮气氛围下热处理后的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要明显增大,比表面积高达2 121 m2/g,微孔体积达0.68 mL/g。在初始甲醛浓度为97.9 mg/m3时,甲醛吸附量最高可达723.6 mL/g (静态吸附法)。

表1列出了典型的传统碳基吸附材料及其甲醛吸附量的对比数据。由表1可知,传统碳基复合材料主要通过气体活化、湿法改性和金属负载、热处理和空气氧化等方法提高活性炭和活性碳纤维的甲醛吸附能力。虽然不同碳基材料改性后少部分方法的提升效果明显,但通过传统碳基改性的吸附材料的甲醛吸附量相对较低,且吸附材料容易饱和,难以快速有效地净化甲醛。

表1 传统碳基吸附材料的甲醛吸附效果对比Tab. 1 Comparison of formaldehyd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raditional carbon-based adsorbents

3.2 传统非碳基吸附材料

传统非碳基吸附材料主要包括粉煤灰、硅藻土、氮化硼、沸石及分子筛等。粉煤灰主要由二氧化硅(60%~65%)、氧化铝(25%~30%)、氧化铁(6%~15%)等组成[40],其自身的高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使其适用于制备甲醛吸附材料。蔡志红等[41]采用氯化锌(ZnCl2)处理粉煤灰、热处理粉煤灰和水洗粉煤灰作为吸附材料对空气中的甲醛进行吸附,在甲醛初始浓度为0.41 mg/m3,吸附时间为4 h时,三种材料的甲醛吸附量分别为51.43、44.57 mg/g和36.73 mg/g,而未改性的粉煤灰在同等条件下的吸附量仅为21.38 mg/g。吸附时间6 h时,ZnCl2改性粉煤灰的甲醛吸附量最大可达56.35 mg/g,最大去除率为70.48%。与煤基活性炭的最大去除率(68.96%)相当,相比未改性的粉煤灰最大去除率(30.71%)有较大提升。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作为吸附材料,拥有存量大,处理简单,廉价易得等优势。

硅藻土具有高硅含量和高孔隙率,是一种良好的甲醛吸附材料。Bernabe等[42]研究了硅藻土(DE)对空气中甲醛的吸附性能,当甲醛初始浓度为8.6~9.8 mg/m3时,纯DE的甲醛吸附量为298 mg/g。当通过乙二胺改性后,其最大吸附量可达565 mg/g。Ye等[43]合成了氮化硼(BN)并进行气体甲醛的吸附,在甲醛浓度为24 mg/m3时,其吸附量可达19 mg/g。这主要源于多孔结构的氮化硼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丰富的羟基和氨基。此外,氮化硼层上还能发生化学吸附,通过歧化反应将甲醛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甲酸和甲醇。该多孔氮化硼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净化室内甲醛的吸附材料。

沸石是由SiO4和AlO4四面体组成的三维框架结构材料[44],是潜在的甲醛吸附材料。Bellat等[45]用沸石分子筛(NaX、NaY、CuX、KY、3A)和介孔二氧化硅(SBA-15)进行甲醛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甲醛初始浓度为2 448 mg/m3时,SBA-15的吸附量最低为3.3 mg/g,NaY的吸附量最高为327.8 mg/g。五种分子筛中,甲醛的最低吸附量可达161.4 mg/g,远远高于活性炭的吸附量2 mg/g。

表2列出了传统非碳基吸附材料及其甲醛吸附效果的对比。由表2可知,分子筛和硅藻土吸附材料的吸附量相对较高,通过选择和改性市售的不同分子筛和硅藻土原料可获得吸附量较高的吸附材料。这类材料相较于传统碳基吸附材料,首先其本身丰富的空隙结构以及表面富含的可以促进吸附的化学物质等特性使得即使在未改性条件下吸附量也较高。其次,易于改性的表面使得材料在改性后吸附性能得到较大提升,且部分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循环再生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

4 新型吸附材料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展,拥有特殊的骨架结构、超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织构特征和吸附位点的新型吸附材料备受研究者关注,如金属有机骨架(MOFs)、石墨烯(GOs)、碳纳米管(CNTs)、纳米纤维膜和多孔气凝胶等。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由有机配体和无机金属中心通过配位键构建而成的新型多孔材料[46]。MOFs因其突出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隙率和内部表面性质而备受关注[47]。Wang等[48]采用一种由γ-环糊精(γ-CD)和钾离子组成的金属有机骨架(γ-CD-MOF-K)作为甲醛吸附材料,结果表明,γ-CD-MOF-K比传统活性炭具有更高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传统活性炭在60 min以上才能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量仅为50%,而γ-CD-MOF-K可在15 min内迅速将甲醛含量从0.487 mg/m3降至0.001 mg/m3。γ-CDMOF-K在饱和蒸汽条件下的甲醛吸附量可达传统活性炭的9倍。Bellat等[45]用镓、琥珀酸和戊二酸等二羧酸配体合成的金属有机骨架(Ga-MIL-53)吸附甲醛,在甲醛初始浓度为2 448 mg/m3时,吸附量为70 mg/g。Gu等[49]用八面体形式的微孔晶体金属有机框架(MOF-5)进行吸附甲醛吸附试验,在甲醛初始浓度为27.8 mg/m3时,吸附量达0.11 mg/g。然而,由于MOFs材料的水稳定性差,在水蒸气含量较高的环境中,结构容易破坏失稳导致吸附量下降。

石墨烯片因其独有的二维结构具有吸附材料开发潜质。Matsuo等[50]以3-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氧化石墨烯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低浓度的气相甲醛吸附材料。结果表明:纯石墨烯在有水分子存在的情况下,甲醛吸附量仅为3.8 mg/g,而硅烷化的石墨烯甲醛最高吸附量可达76.0 mg/g,吸附量提高了近20倍。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硅烷化石墨烯仍能保持很高的甲醛吸附量(36.1~96.0 mg/g),远远高于传统的活性炭,这与3-氨基丙基的疏水烷基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分子的吸附有关。同时,当氧化石墨层间有机组分含量较低,层间间隔较大时,氨基的改性效果越好。

碳纳米管作为极具潜力的吸附材料,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易调控的圆柱形空心结构、疏水壁以及易于改性的表面等优点。Yang等[51]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活性碳纤维(ACF)上原位负载碳纳米管(CNTs),在与实际环境甲醛浓度相当的条件下,采用低浓度甲醛(1.50 mg/m3)进行试验。随着CNTs的增加,CNTs /ACF的表面积比原始ACF减小,但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量从19.11 mg/g显著增加到62.49 mg/g,大约是普通活性炭纤维吸附量的3倍。Shih等[52]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在低浓度甲醛(1.50 mg/m3)环境下的甲醛吸附量可达62.49 mg/g。Wu等[46]通过两种改性方法制成了碳纳米管增强的氨基功能化石墨烯气凝胶(GN/E)。GN/E的全三维网络结构既能提供更多吸附位点,又便于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GN/E突破时间达到300 min/g,吸附量达到27.43 mg/g。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能够直接、连续制备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微米范围内的超细纤维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纳米纤维膜孔径小且分布较为均匀、孔隙率高、纤维均一性高、比表面积高、克重较低,具有高吸附效率和低空气阻力的特性。Lee等[53]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聚丙烯腈基纳米纤维(PANACFs)进行甲醛吸附试验。经过碳化和蒸汽活化后的纳米纤维含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大量的含氮官能团。使其即使在甲醛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甲醛吸附量,吸附性能与传统活性炭相比大大提高。动态吸附时PAN-ACFs的甲醛穿透时间是市售活性碳纤维FE100的两倍,甲醛初始浓度为13.2 mg/m3时吸附量达1.5 mg/g。Aluigi等[54]以角蛋白,甲酸和聚酰胺6为纺丝液制备了角蛋白基纳米纤维膜甲醛吸附材料。在甲醛初始浓度为0.7 mg/m3时,角蛋白基纳米膜甲醛去除率达70%,而同等条件下聚丙烯基纳米膜去除率为30%~40%。纳米纤维膜作为吸附材料的一个优点是纳米粒子较易添加到聚合物溶液中,在纺丝过程中进行复合,获得材料所需功能,也可通过纳米纤维膜负载的方式进行后处理改性以提高甲醛吸附性能。

Zhang等[55]以空心纳米球为网络单元,麦壳和聚四氟乙烯作为碳前驱体和生物模板原位去除剂,通过碳化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的三维互连微孔、介孔和大孔的纳米网络结构碳(NNSCs)。在甲醛初始浓度为4.5 mg/m3时,其甲醛吸附量可达120.3 mg/g,较商用活性炭分别提高了18倍。此外,该材料还具有简易、高效、可持续、省时节能和低成本等优点。

表3列出了新型吸附材料及其甲醛吸附量的对比。从表中可知,新型吸附材料即使在低浓度甲醛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的吸附量。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材料自身优异的物理特性促成的,比如超高的比表面积,适宜的空隙结构等。此外,在制造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易于对其进行改性也是一大优点,并且将几种新材料结合到一起用于甲醛吸附也表现出优异的效果。

表3 新型吸附材料的甲醛吸附效果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formaldehyd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novel adsorbents

5 结语

吸附法因其绿色环保、简便易行和效果优良等优势备受各国研究者关注,也是目前商业领域应用中较具潜力的除醛方法。在甲醛的吸附过程中,吸附材料的物理结构、表面官能团、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均为主要影响甲醛吸附的效果。通过孔隙率和孔径结构的调控以及通过不同方式对吸附材料表面引入含氧、含氮等官能团是提高甲醛吸附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的甲醛吸附材料包括传统碳基(活性炭、活性碳纤维)、非碳基吸附材料(粉煤灰、硅藻土、氮化硼、沸石、分子筛等)和新型吸附材料(金属有机骨架、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膜等)。拥有特殊骨架结构、超高比表面积、丰富织构特征和化学吸附位点的新型吸附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然而新型吸附材料目前仍存在原料成本高、处理工艺复杂和不易实现产业化等问题,在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中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未来可通过将新材料与新技术相互高效融合,或将吸附材料巧妙地植入含醛人造板及其他材料中以更高效地快速捕捉甲醛污染物。此外,甲醛吸附的评价方法和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为更好地纵横向对比不同吸附材料和改性方法间的效果可着重对甲醛吸附条件制定相关标准。

猜你喜欢
官能团活性炭甲醛
乳中甲醛存在状态与影响因素研究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颗粒和蜂窝状废弃活性炭再生方法的探究
玩转活性炭
吸附有机气体饱和废活性炭热再生的实验效果
甲醛
在对比整合中精准把握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面条里有甲醛?
活性炭也有“保质期”
田德祥:甲醛致癌物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