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池塘如何养殖泥鳅

2022-12-06 11:19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413100曹立耘
新农村(浙江)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出水口全池泥鳅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413100) 曹立耘

泥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分布广、数量多的野生小型食用鱼,肉质细嫩,含蛋白质65.2%、脂肪2.61%,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经济鱼类,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销售好。一些农户利用庭院建池养泥鳅,投资少,易养殖,见效快,一般100~200平方米水面,可年产泥鳅200~400千克,效益可观。

1.池塘条件

庭院池塘养殖泥鳅要因地制宜,池子最好建在阳光充足、水源好的地方,可挖泥池或用砖砌池。一般面积为60~100平方米,池深70~100厘米,水深40~50厘米,泥池的池壁须用砖或石块浆砌,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砖砌池池底铺20~30厘米肥沃粘土,以利天然饵料的繁殖和泥鳅钻潜栖息。池对边要设进出水口,进水口要设有过滤设施,一般用聚乙烯网布安装在进水口处,出水口建栏鱼设施。

2.培肥水质

放养前1个月进行清塘,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用生石灰5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后,注入新水50厘米。放养前应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水面用干鸡粪40千克左右,均匀撒在池内,或者在池塘边四角堆上鸡、鸭、猪粪等有机肥,每100平方米施25~30千克,经常翻动,使其肥分充分分解扩散全池,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达到20厘米为宜。施肥后3~5天,放养前清池消毒后,鳅种即可下塘。

3.鳅种放养

目前人工养殖的苗种主要来源于野生捕捞,如果有人工繁殖培育的种苗更好。鳅种要求规格大小一致,体长3厘米以上,活泼健壮的鳅种,每千克200尾左右,春季水温15℃以上时开始放苗,亩放3厘米以上的泥鳅苗2.5万~3万尾左右。鳅种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消毒,以杀灭病菌和寄生虫。于晴天放养,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50尾(约500克)。

4.定量投饵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饵料来源广,诸如水蚤类、丝蚓、豆饼、米饭、菜叶等均可作饵料。投饵量随季节而异,一般4—5月投鳅总重量的3%~4%;6—9月为8%~10%;10—11月3%~4%。日分2次,早、晚各1次,定点投喂,以2小时食完为宜,防止投喂过多,否则会出现胀死。秋末,留池的小规格和亲鳅已进入越冬期,可向池中适施基肥,以利越冬。

5.日常管理

泥鳅养殖,采用大量投饲精料的方法,水质极易过肥,管理不好会水质变坏。所以,每10~15天加注10~15厘米新水1次,以保持水质良好,特别是在雷雨天、闷热天气时,若发现泥鳅不停地在水面上下窜动或浮头,说明水中缺氧,易泛池死鱼,应立即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平日注意巡塘检查进出水口处防止外逃。盛夏水温高,要搭棚遮荫避暑,水面养些水生植物,有条件的可引入微流水更好。平时注意每日巡塘,堵塞外逃。

6.防治鱼病和敌害

寄生虫病:鱼苗阶段常见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治疗时每立方水体用0.5克硫酸铜或0.2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或用千万分之五的晶体敌百虫(1立方水中放0.5克)全池泼洒。气泡病:鱼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高引发此病,鳅鱼浮于水面,肚皮鼓起成个气泡。每亩用4~6千克食盐全池泼洒,也可冲入新水或泥浆水治疗。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极大。泥鳅被感染后,鳍、腹部皮肤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可用每立方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药浴15~20分钟;也可用痢特灵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每一立方水用1克痢特灵或1克漂白粉)。敌害有水蜈蚣、夹子虫等,可用灯光诱杀。

7.捕捞上市

由于泥鳅具有钻入泥内越冬的习性,且泥鳅在5℃以下会停止摄食,因而捕捞泥鳅要选择在入冬前进行。除采用设置集鱼坑、集鱼道及固定投饲场所张网捕捉外,还可用炒过的米糠或鳗鱼粉等置于虾笼中,傍晚时置于投饲场或较隐蔽处,晨间收起;也可于排水口外系网或张网,夜间排水,并由注水口不断注水,约可捕获60%的泥鳅。用须笼捕鳅时,在须笼中放入可口味香的面粉团,然后放入池底,半小时至1小时拉上来检查一次,拉时收拢袋口,以免泥鳅逃跑,多放几只须笼,起捕率可达50%~80%。

猜你喜欢
出水口全池泥鳅
泥鳅笼
输水隧洞坡角对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影响研究
没有水龙头的洗手池
健康养殖问答(25)
捉泥鳅
捉泥鳅
免费贵妃浴
水箱出水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水霉病的预防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