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协同视域下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以象山县民间传统工艺为例

2022-12-07 08:10黄俊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象山县传统工艺民间

黄俊平

(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

象山县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东海之滨,三面环海,与陆地一线相连。作为一个典型的半岛县,其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的美誉。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象山独特的地域文化。象山县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间艺术资源,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蕴和个性特征。乘着旅游业和渔业的东风,这些民间传统工艺广为人知,传达着极强的文化魅力。如竹根雕、鱼拓、麦秸画、鱼灯等传统民间工艺品驰名中外,被世人视为珍宝。

目前,民间传统工艺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这些由一代代匠人传承下来的精粹该如何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除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外,更需探索出一条校地协同跨界融合的新路径,让大学生在领略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同时,真正感受到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

1 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

1.1 战略实施的需要

在“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战略背景下,浙江省始终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砥砺奋进绘蓝图,持续推动文化发展战略,走出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也因此,民间传统工艺迎来了振兴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如果能将象山民间传统工艺与地方高校的特色艺术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势必能探索出一种更加成熟的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形式。

1.2 产业转型的需要

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在传统的师傅教授徒弟的教育方式中,师傅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绝活“留一手”,传统工艺出现了私有化。如今民间传统工艺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等发展瓶颈,以手工为主的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1]。民间传统工艺在当下严峻的发展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地方高校在民间传统工艺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1.3 培养人才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和根本标准。高等学校中艺术类专业设立的目的是培育出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具备专业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设计思维和创造能力。民间传统工艺这类艺术性作品的传承需要通过几代艺术家的亲身实践和打磨。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过强,缺乏动手能力[2]。地方高校应当将当地民间传统工艺引入教学课程中,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其眼、手、脑等器官的协调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独创精神。

2 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价值

2.1 民间传统工艺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民间传统工艺底蕴深厚,融汇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山的竹根雕工艺最先出现于南齐,是通过天然形成的毛竹根,通过艺术构思、造型,雕刻成各种造型生动的传统工艺品。象山的鱼拓工艺起源于宋代,它是一种将鱼的形象用墨汁或颜料拓印到纸上的技法和艺术,这种艺术产生的灵感源于古代的拓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变迁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得越深厚,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就越多,理应被珍视和保护。而民间传统工艺是传统文化保存下来的另一种形式,地方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使命,因此高校更应重视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研究和教育,鼓励高校学生学习当地民间传统工艺,本质上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3]。

2.2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在艺术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民间传统工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传统工艺的特点,近距离感受民间工艺品的艺术魅力,并将这些有价值的民间传统工艺,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展现并制作出来[4]。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让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地方特色民间传统工艺形成良好的艺术鉴赏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文化素养。

民间传统工艺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民间生活习俗,历经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简单加工而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美感的艺术形式。象山县民间传统工艺形式多种多样,地方高校的专业课程教育与当地民间传统工艺相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当下的审美意识,使当下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与高校专业课程学习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可以极大地为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其创新能力,提高其审美意识。

2.3 为培养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人奠定基础

大学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场所,而且是造就人才的地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根”与“魂”,为高校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民间传统工艺在高校特色艺术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校地协同发展将民间传统工艺中的精粹融入课堂教学,民间传统工艺的学习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象山县的民间传统工艺濒临消失,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局面。因此,将民间传统工艺的学习引入高校教育,有利于民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有机融合,为濒临危机的民间传统艺术注入生机和活力,也为培养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奠定了基础。

3 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设立民间艺术馆

民间艺术馆以弘扬民间传统艺术为宗旨,人们从民间传统工艺作品中可以寻找传统文化的根。设立民间艺术馆的主要意义在于向公众展示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作品,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艺术素养。地方高校大学生在民间艺术馆可以亲身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深入了解民间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象山县在竹根雕、鱼拓、麦秸画等传统民间工艺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成就,在让大学生欣赏到精美的工艺品的同时,也能使其亲身体验制作过程,为民间传统工艺的普及提供了重要平台。地方设立民间艺术馆,可以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促进传统文化资源和民间艺术的深度挖掘,邀请与当地民间传统工艺相关的工匠大师在此开展讲座,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注入最新的文化元素[5]。

3.2 搭建艺术研究机构

象山县有着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地方高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二者通力合作,互为文化支撑。因此搭建艺术研究机构,可以实现高校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交融。研究机构把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作品整理收集起来,高校教师编写民间传统工艺相关的教材,利用民间艺术的独特元素和意义,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象山民间传统工艺的新亮点。利用艺术研究机构在引领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把校园内部的相关艺术研究向外转移,利用高校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帮助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素质和品味,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6]。

3.3 邀请工匠大师进校园

民间艺术走进高校校园,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间传统工艺的魅力,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地方高校可以将民间传统工艺融入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艺术类课程和民间艺术的距离,让教师和学生重新认识和理解民间艺术。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软件技术为学生开展设计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软件技术与民间传统工艺结合起来,从而产生美妙的艺术效果。

4 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分析

4.1 加强民间工艺与数字媒体的融合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民间传统工艺不能仅仅依赖以往“师傅教授徒弟”的传承方式。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传播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民间传统工艺迎来了新的传承发展路径。地方高校肩负着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才的重担,新时期高校的人才培养不再是传授学生简简单单的技艺传承,学生也不再是只能够在民间艺术馆、大师工作室、博物馆等场所近距离欣赏到匠人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跨时空和民间传统工艺“对话”“互联网+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播形式促进了民间传统工艺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为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发展机遇。

4.2 树立正确的创新方式

目前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以往需要匠人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精雕细琢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在如今工厂流水线能以极快的速度生产出大量的类似产品,同时3D 打印技术的出现更是让某些工艺品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惊讶于它所获得成果时,也要反思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民间传统工艺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面临被商品化的工艺品打压时需要反思。

我们在传承如竹根雕、鱼拓、麦秸画、鱼灯等这些优秀工艺的同时要学会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增强其实用性和功能性,而不是沿用千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古老技艺,去生搬硬套古老的元素。“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民间传统工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不只是外观方面的造型设计,还有深层次文化创意的创新。创新还需要深入剖析、挖掘、传承当地匠心文脉,让民间传统工艺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光彩[7]。

4.3 产学研深度融合

象山县的民间传统工艺蕴含着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其中不少民间传统工艺是受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地方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合民间传统工艺中的艺术元素,把其蕴含的美学和文化价值传授给学生。随着国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内容的逐步深化,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应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如地方高校协助象山影视城开展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涂鸦活动,由专业课教师带领动画专业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实践,为学生专业课教学方式开辟新道路。

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与大师工作室、民间艺术馆、实践孵化基地等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搭建“产、学、研”教育平台,大学生通过专业课教师和民间匠人的指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巧妙融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建立校地协同发展的机制,走出一条“教育型、实训型、共享型”的创新发展模式。地方高校为大师工作室、民间艺术馆、实践孵化基地等平台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技术创新支持、提供文化创意与策划。反之,这些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岗位。因此,在日常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各种民间传统工艺品并进行相关实践,以此激发大学生对民间传统工艺文化的认知,是很有必要的。

5 结语

民间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棵常青树,古老而常青,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审美元素和代代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工艺势在必行。有了政治的保护,经济的支持,还应积极引导校地协同的发展模式,探索一条与象山县民间传统工艺相适应的传承之路,发挥高校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民间传统工艺的有效传承。

猜你喜欢
象山县传统工艺民间
叫醒太阳公公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象山县教师作品选登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