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传达探讨

2022-12-07 08:10郭春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译者文学

郭春晖

(贵州省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其中就包括日本文学作品。而只要是异国作品,就势必存在着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等一系列问题。日本文化虽然与我国古代文化有些相通之处,但经过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分化,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早就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需要译者亲自去了解、体验日本文学中的异文化。实际上,我们也能了解到,文学翻译和其他一般的翻译有所不同,需要翻译者在具备高超的双语技能的同时,还要亲身了解两种甚至多种语境及文化,才能够翻译出好的文学作品。除此之外,翻译者的理解能力、语言风格、想象力、经历等,也都影响着文学翻译的效果。因此,鉴于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存在,翻译者有必要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充分了解中国及日本的优秀文化,尽可能准确地传递异文化信息。

1 日本语言文字文化的特征

实际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是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共同组成的,因此要理解日本文学翻译中的异文化差异,分析日本的语言文化,译者首先要去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等[1]。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归纳日本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状况、人文历史特征等。据笔者查阅的历史资料、观看的相关历史影像、阅读的文化书籍等,归纳出日本语言文化的以下几大特征。

1.1 委婉含蓄,矜持不苟

日本人性格较为矜持、严肃,思维不太跳脱,比较中规中矩。这些性格特征,加上自然环境是岛屿,空间较为逼仄,使日本人说话委婉含蓄,不太直接,更不粗鲁。体现在语言文字、文学作品风格上,则为语气上的温和,说话有些不清不楚,给人不能直截了当表达思想的感受[2]。

1.2 恭敬,谦逊

自唐朝日本民族开始与我国接触以来,除去特定的历史问题,日本民族总体上是注重礼貌、恭敬、谦逊的民族,他们阶级观念强烈,互相见面时会按照身份、等级进行问候礼,不同身份、等级之间的问候礼也不相同,并逐渐形成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别的等级观念。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敬语、恭敬、严谨的特点[3]。

1.3 男女对立明显

日本是一个男女有巨大差异的民族,可以用男女有别来形容。总的来说,日本男性地位高于女性,享受着唯我独尊的待遇。长此以往,导致出现大男子主义等观念,女性在表达自我时,也更加谦卑、柔弱。男女的不同差异体现在文学作品上,就是特定用语、男女文化背景的不同[4]。

2 日本文学翻译中体现的语言文化

根据以上对日本语言文字、文化特征的分析,需要总结出日本文字翻译中所体现出的语言文化特征,以此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异文化的对比,在文化的冲突比较中翻译出更好的作品,传递更加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在翻译中,日本文学体现出的语言文化主要如下。

2.1 含蓄、委婉的表达

日本是一个含蓄、委婉的民族,在语言表达上并不直接,喜欢弯弯绕绕。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则更加明确,爽快,能够直截了当地表达观点。因此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要格外注重这一表达,注意文字语气的变化,尽量做到委婉、含蓄、矜持,将人物的思路、观点摸清楚,尊重日本人的言语特征,保留日本人迂回的语气,并在此基础上将特定意思表达清楚[5]。

2.2 敬辞的不同

敬谦的表达应该可以算是日本较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一点也体现了日本人谦逊恭敬的性格[6]。无论是在什么场所,日本人都会用不同的敬辞来表达自己。不同的身份、地位,敬谦也会不一样。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尽可能做到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的场合、身份、语境,选择翻译出恰当的敬谦语,以更加贴合原来的语境。

2.3 男女的不同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日本文化中不同的表达还体现在男女有别上。日本女性往往使用沉静、温婉、端庄的语气,而日本男性则使用专断、豪放的语言[7]。一般而言,女性的地位也低于男性,在敬辞的使用、想法的表达等方面,也都与男性不同。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男女性别的不同,注重用语方式的区别,避免引发误会[8]。

3 我国日本文学翻译发展状况

在分析完日本文学特征之后,还有必要对中国日本文学翻译现状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实际上,中国日本文学的翻译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近代著名的翻译作者主要有周作人、鲁迅、钱稻孙等人,他们都是十分有才华、有影响力的翻译家,将日本文学翻译到中国,传达了相应的价值观,并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而目前,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事业仍在发展当中,许多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难免会因为不同因素出现偏差,导致文学作品翻译不得当,文学内容传递出现误差。译本一旦出现错误,文化之间的交流就会出现障碍,这时再去做一些补救措施,就已经很难挽回了。

前有先辈做榜样,后有现实提出的新的文化需求,这都要求译者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提高译文的准确度,以促进文化交流更好发展[9]。

4 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差异实例分析

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衣食住行、谚语成语、艺术表现形式、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笔者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总结出以下发现。

4.1 衣食住行

人的生活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生活本身也是一种动态的文化,人与人之间衣食住行的差异反映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同时也给翻译者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可以说这种阻碍是最为直接的。因此要做好日本文学翻译,需要分析这些差异,找出翻译的有效途径。在衣饰方面,日本传统服装有和服等,带有鲜明的中国古代服装的特色,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独特品。衣饰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译者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辨别,找出大背景的差异所在,以更好地进行作品翻译。在食物方面,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状况等的不同,日本的饮食特点和中国有较大差异,他们多好吃冷食、生食,如寿司、刺身等,而中国多爱吃热食。同时,日本的茶叶也和中国不一样。这些方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文化特征。

在住方面,日本住宅特点以传统住宅为主,是传统的“独门独户”型,样式也和中国不相同。在行方面,与行有关的日本文学翻译并不是很难,因为在不同国家之间,只要是国家条件相似,那么行的方式也是类似的。

4.2 谚语成语

谚语成语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经过长时间积淀的通俗文化形式,内容可以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着文学作品的特点。由于具有强烈的文化性质,谚语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因此译者在翻译谚语成语时,也有一定难度。然而实际上,日本谚语成语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一定影响,在翻译时,可以结合中国语言表达,进行交际翻译。

4.3 艺术表现形式与生活风俗习惯

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风俗习惯与中国也具有较大差异。艺术方面,无论是戏剧、舞蹈、诗歌短句等,都具有十足的日本特色。在生活风俗习惯上,与中国也大不相同,而译者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色,在充分把握日本文化核心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有效翻译,才能把更多文化信息传递出去。

5 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表达

5.1 异文化传达的途径与实例分析

5.1.1 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传达途径

由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同,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诸多不同之处,在语言、文学的阐释上也显示出不同的差异。而异文化传达的途径一般有文字和语言传达,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务必要使用中国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有效传递文字文化信息,以促进异文化的传达。

5.1.2 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传达实例

下面以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所著的《雪国》的中文翻译为例,以其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文化负载词作为实际承载物,来分析异文化传达的途径。目前,《雪国》已经成为各中学、大学推荐阅读的日本美文之一,是川端康成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了一位舞蹈艺术家岛村,与艺伎驹子、少女叶子之间的感情经历,文笔细腻隐忍,表达出独特的美学之感。

首先从人物描写分析开始,《雪国》中的人物是整个故事发展的推动者、承担者,是小说发展的主线,与环境、情节共同构成了小说三要素。在翻译《雪国》时,译者要注重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活动,采用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等方式,真实、准确地再现人物活动。语义翻译主要是通过直译、逐字逐句翻译等方法,将原句毫无保留地翻译出来,重视的是忠实和准确,是“信达雅”中的前两者。而交际翻译更注重“信达雅”中的雅,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采用意译、归化等方式再现真实语境。《雪国》中“悲しぃほど美しぃ声であった”,原来的意思是美到悲伤的声音,后意译为“美得几近悲凉”,更贴近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和人物悲凉的心境。

其次是景物,川端康成的文风为“悲”,所表达出的都是一种悲之美,是物哀,是唯美主义,因此他对景物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都有着极致的追求。从此角度出发,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采用交际翻译更能描写出景色的美、悲,使读者能够心领神会。

最后是拟声词、文化负载词。这两者都是日本文化极其特殊的地方,在翻译时千万不能忽略。拟声拟态词是日本文化中独有的,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表达,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通过归化的方式脱离句子的结构与形式,考虑汉语特点进行转化。

5.2 日本文学翻译中阻碍异文化传达的因素

语言是日本文化的载体,而阻碍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传达的因素有多种,除了人文环境之外,还要考虑历史问题。因此译者在翻译文章时,必须要考虑日本的文化传统和用语习惯,以及历史问题,才能更好地将原文意思表达清楚,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另外,语言不通、不了解也是主要因素。只有深入到日本文化当中去,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翻译技能,把握文化传播要素,以翻译出更好的文化作品。

6 对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传达的思考

在经过对日本文学、文化特征与异文化差异的实际分析之后,特对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有效传达方式进行思考,以提出促进异文化传达的更好途径。

6.1 翻译技巧方面

在翻译技巧方面,译者要做到的不单单是将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原文意思翻译出来,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完美地展现原文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文化氛围、丰富思想,而不是毫无感情的翻译作品。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要把握好文章精髓,深刻了解文化背景和异文化差异,对翻译作品进行有效传达。除此之外,每个作者的风格不同,译者在翻译作品的同时,还需要深刻了解原文作者,并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以更加自然的文风传递异文化信息。

6.2 文化传达方面

在文化传达方面,中日两国的社会历史和实践都大不相同,这也自然产生了相应的文化多样性。几百年来,这种文化多样性在产生丰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加大了异文化之间的差异,给翻译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译者要明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是语言的集合,更能够传递文化、交流信息。

译者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将日本文化带到读者面前,让读者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使得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能够相互了解,接受彼此的文化差异。因此从文化传达的角度来说,译者只掌握一定的翻译技能还不够,还需要深入日本文化当中去,深刻了解异文化传达方式,深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去,了解语言文化的各方面,减少文化传递障碍,弥补文化差异。

7 结语

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传达涉及的方面很多,语言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此该文从日本语言文字、文化特征的角度入手,探讨了日本文学翻译中体现的语言文化特征,并分析了中国日本文学翻译的发展状况,并将日本文学翻译中会出现的异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又分析了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的传达途径和实例,最终从翻译技巧、翻译特征等角度探讨了进行日本文学翻译中异文化传达的途径和措施。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译者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