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策略思考

2022-12-07 20:59高翠宁彭久合柴占永郭婷婷高爱美
天津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化工企业产品质量化工

高翠宁, 彭久合, 柴占永,郭婷婷,高爱美

(天津市敬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天津 300270)

1 化工生产质量控制中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 是一种当前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强调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降低管理工作产生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消耗[1]。 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化工生产质量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化工生产对于生产过程的精密性与生产技术的先进性有着苛刻的要求,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 而应用精细化管理,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化工生产质量提供保证[2]。 其次,化工企业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后,其生产规模必然会扩大,经济效益必然会有所提高。 与之相应的质量控制内容也必然会有所增加,除了常规的产品检测之外,还需要进行综合性管理指标的评定。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借助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各化工生产细节、生产部门以及生产业务的管理。 最后,传统的管理模式非常粗放,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有问题的产品。 如果这些产品流向市场,必然会对化工企业的市场形象与发展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借助精细化管理手段,加强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监管与控制,做好每一道生产工序的质量检验与分析。

2 化工生产质控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人员的综合素养

首先,生产人员没有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缺乏较强的产品品质把控意识[3]。 在操作生产设备的时候,不仅操作行为不够规范,还没有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流程。 质量控制工作停留在表面形式,生产出来的化工产品质量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其次,整个化工生产过程对于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要求比较苛刻。 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会释放出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如果生产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不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规范、谨慎、妥善的处理,就可能对化工产品产生二次污染,影响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质量监督管理

质量监督人员是对化工产品质量进行把关的关键。 如果质量监督人员在对化工产品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态度过于随意,或者为了获取不当利益而放松把关标准。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化工企业的市场信誉与未来发展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另外, 如果管理人员也没有对质量监督管理予以重视,没有做好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那么化工产品也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4]。

3 化工生产质控精细化管理策略

3.1 对生产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

3.1.1 提高化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意识

首先,将精细化管理内容融入到生产人员培训体系当中,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生产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4]。 其次,将精细化管理内容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并为生产人员营造一个浓厚的精细化管理氛围,通过环境来对生产人员产生影响,使其树立标准化生产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实施每一个生产步骤,加强生产细节的控制。 最后,在实际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要自觉遵守化工行业的生产标准与生产规范,准确把握生产重点和难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质量控制[5]。

3.1.2 构建质量控制管理系统

利用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借助线性结构和矩阵结构,构建三级信息化管理系统[6]。 其中,一级信息化管理结构主要负责从整体上控制化工产品质量控制的统筹管理,由计算机管理人员和管理经理负责。 二级结构由生产专家负责,主要是针对生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及时发现生产人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其沟通,做好纠偏工作。 三级管理由一线生产人员负责,主要进行化工生产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

3.1.3 加强生产人员的专业培训

首先,对生产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端正生产人员的工作态度,增强生产人员的责任意识,激发生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自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展开标准化操作[7]。 其次,对生产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确保每一位生产人员都可以充分了解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

3.2 对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

首先,严格按照化工行业的生产标准,做好生产设备尺寸等信息参数的检测,并对设备中的每一个零部件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8]。 其次,在应用生产技术的时候,要进行标准化档案制度的制定, 做好每一个化工生产环节和步骤的记录,从数据层面为后期质量检测与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化工生产过程的验收与考评工作,为表格单据记录的统一性打好基础。 最后,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提升生产设备的运行性能,为化工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保证。

另外,在操作生产设备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生产人员需要全方位的掌握生产设备的操作技巧与操作要点。 尤其是最新引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对生产人员进行专门的操作培训,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对设备性能及化工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其次,在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的时候,不仅要对故障部位进行重点维修,还要做好生产设备的定期检查与分批次检查,及时发现生产设备的运行故障隐患,并及时采取养护措施。 最后,针对生产设备中磨损较为严重的零部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换处理,借此延长生产设备的使用周期。

3.3 制定并完善精细化管理监督体系

首先,对三级文件进行完善,使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人员展开标准化作业,保证质量检测手法与质量控制措施的规范性与合理性[9]。 其次,构建相应的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加快化工企业的化工生产改革进程,提高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质量。 此外,制定企业管理审核制度,安排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审核人员,参与到化工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评审工作当中,加强化工产品的质量控制。 最后,企业需针对设施设备、人员、材料、环境以及产品等制定质量管理和制度,确定质量管理细则,选定质量管理方法,为化工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在化工生产期间,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加深交流,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对作业现场存在的各项质量隐患、质量问题做深入分析与探讨,上下共同促进质量问题解决。 在作业期间可每周以例会形式对上一阶段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建议等,全面提升化工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3.4 加强生产车间质量隐患排查与管理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要树立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与全方位管理理念,调动所有人员对化工生产车间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与管控,为化工产品生产质量提供保障。 生产期间根据具体的生产内容、生产环境等制定物料质量管控标准、生产过程管理标准以及生产设备监管标准、取样化验质检标准等, 并组织专业人员运用PDCA 循环管理理论与模式,按照制定的标准对上述几项内容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并做出处理,防止发生真正的质量问题。

在源头物料质量管理方面,要确定蒸汽冷凝水、石灰、氯酸钠精液以及碳碱等重要物料的质量检验标准,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对各物料进行检查,没有通过检查或经检查判断质量不合格的物料不能进入生产车间并用于产品生产。 企业要针对不合格物料制定专门的转移流程与处理规范, 防止不合格物料污染车间与产品。在化工生产过程控制方面,主要是根据具体生产内容, 根据产品质量合格标准等设定好生产时间、温度、湿度、浓度、颜色以及先后顺序、纯度等关系到产品质量的指标,然后工作人员按照指标检查与控制生产过程, 确保化工生产规范有序,化工产品质量合格达标。 对化工生产车间的各项机械设备,要制定设备运行标准与管理规范。 如生产车间的各机械设备不能出现滴漏、跑油现象,设备的磨损程度要在合理范围内, 设备运行工况要良好,不会对生产环境以及产品造成污染[10]。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精细化管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将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不仅要制定并完善精细化管理监督体系, 还要对化工企业的生产人员、 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

猜你喜欢
化工企业产品质量化工
挖掘化工企业超额收益:如何利用智能决策实现采供销协同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