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接受手术后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的效果

2022-12-07 07:40方理超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颅脑芬太尼

范 诚,方理超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苏州 215131)

重度颅脑损伤(SCI)是一种可诱发患者意识障碍的严重疾病,患者临床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恶心和语言障碍等症状[1]。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因外力作用后,其头部颅骨、脑血管、脑组织及脑膜等器官组织产生器质性病变,不仅会造成患者意识障碍,还会产生严重的代谢紊乱情况,导致应激反应[2]。有报道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自我修复能力受限,自身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被损坏,严重时可诱发癫痫、瘫痪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针对该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手术操作相对繁琐,过程较长,术后患者均会伴随较大程度的疼痛、不适等,影响了患者恢复[4]。本文对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0月在本院行重度颅脑损伤治疗的105 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接受手术后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0 月在本院行重度颅脑损伤治疗的105 例患者作为样本对象。依据术后镇痛方式的区别分为对照组(52 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 例患者中有男性36 例,女性16 例;其年龄为31 ~85 岁,平均年龄为(45.22±5.21)。观察组53 例患者中有男性36 例,女性17 例;其年龄为31 ~85 岁,平均年龄为(45.21±5.22)岁。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符合重度颅脑损伤标准,具有明显的手术治疗指征;2)ASA 分级为Ⅰ级、Ⅱ级;3)临床资料完整。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及心理疾病、沟通障碍者;2)长期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者;3)对本研究涉及药物有过敏史者;4)存在炎症、严重感染者。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开展前,分派责任医师与研究对象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内容涵盖治疗目的、过程以及预期效果等,在尊重自主自愿的前提下签署同意书。研究也经由院方(医学伦理委员会)核查通过。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予以血压、血氧和心电图等检查,并予以脱水、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注射液(生产企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025,规格:2 mL:10 mg)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此药2.5 mL,然后将0.9% 氯化钠溶液与100 mg 此药配制成溶液,并按照0.15 mg/(kg·h)的速度经静脉泵入患者的体内。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盐酸瑞芬太尼(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7, 规格:1 mg)进行镇痛镇静治疗,方法是:将0.9% 氯化钠溶液与2 mg 盐酸瑞芬太尼混合配制成溶液,经静脉泵入患者的体内。

1.3 评价指标

比对评估两组对象的镇静状态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对象镇痛治疗前后镇静状态依据RASS评分、Ricker 镇静- 躁动评分(SAS) 标准予以评价。RASS 评分等级细分为6 个级别,其中1 级为烦躁不安;6 级为深睡,对呼叫无反应,等级越高效果越好。而SAS 评分细分为7 个等级,分别对应不能唤醒、非常镇静、镇静、安静合作、躁动、非常躁动及危险躁动7 个标准,等级越高效果越差。运用迈瑞IPM7 监护仪监测两组对象镇痛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指标涉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2.0 软件对所有研究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静评分比对

镇痛治疗前,两组的RASS 评分、S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治疗后,观察组的RASS 评分高于对照组,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镇痛治疗前后镇静评分比对表(分,± s)

表1 两组对象镇痛治疗前后镇静评分比对表(分,± s)

组别 时间 RASS 评分 SAS 评分对照组 镇痛治疗前 1.43±0.31 6.15±1.03(n=52) 镇痛治疗后 3.11±1.23 4.81±0.75观察组 镇痛治疗前 1.42±0.32 6.14±1.04(n=53) 镇痛治疗后 4.74±1.42 3.08±0.68 t 值/P 值(组间镇痛治疗前)t 值/P 值(组间镇痛治疗后)0.049/0.961 12.387/<0.001 0.163/0.871-6.282/<0.001

2.2 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镇痛治疗前,两组的MAP、CVP、HR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治疗后,观察组的MAP、CVP、H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象镇痛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对表(± s)

表2 两组对象镇痛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对表(± s)

组别 时间 MAP(mmHg) CVP(mmHg) HR(次/min)对照组 镇痛治疗前 100.83±2.21 10.46±0.65 93.03±5.79(n=52) 镇痛治疗后 89.65±1.86 9.97±0.51 83.58±4.89观察组 镇痛治疗前 101.04±2.22 10.51±0.67 93.09±5.75(n=53) 镇痛治疗后 84.78±1.43 9.18±0.40 75.68±4.15 t 值/P 值(组间镇痛治疗前)t 值/P 值(组间镇痛治疗后)-0.486/0.628 15.058/<0.001-0.388/0.699 8.841/<0.001-0.053/0.958 8.932/<0.001

3 讨论

当人体头部遭遇巨大外力等作用后会促使脑部受到严重的创伤,而脑部组织的损害则正是重度颅脑损伤的直接诱因[5-6]。据调查,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常年来居高不下。根据患者所受创伤程度的不同可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种[7-8]。颅骨骨折、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广泛性脑组织挫裂伤害等均属于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类型,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避免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减少后期脑部伤害,促进患者恢复[9]。此外,重度颅脑损伤自身风险较大,随着疾病的发展,不仅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还会引起语言障碍,导致失语,诱发低血压、高钠血症以及高糖血症等多种并发症。因此,针对重度颅脑损伤开展科学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不仅能减轻脑组织损伤,还能促进患者的恢复[10-11]。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治疗时因恐惧和疼痛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镇静则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的痛感,降低患者脑部组织的氧代谢量和机体耗氧量,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12-13]。咪达唑仑是一种强力镇静剂,在抗癫痫、镇痛、催眠、抗焦虑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作用,可有效缓解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减轻其躁动不安的现象[14-15]。研究证实,咪达唑仑应用在人体后起效较快,药效时间较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瑞芬太尼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由盐酸瑞芬太尼组成,药效更为迅速,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组织供血状态,缓解脑供血不足等问题[16-17]。金东东等[18]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经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治疗的观察组其RASS 评分〔(4.65±1.63)分〕与SAS 评分〔(3.07±0.7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17±1.54)分、(4.68±1.03)分〕;且该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中心静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RASS 评分〔(4.74±1.42)分〕高于对照组〔(3.11±1.23)分〕,SAS 评分〔(3.08±0.68)分〕低于对照组〔(4.81±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6.282/ <0.001 ;12.387/ <0.001);且 该 组的MAP、CVP 及HR 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上述结果充分表明,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联合使用能起到协同作用,帮助患者快速达到镇静状态,进一步提高术后镇静镇痛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后实施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脑部供血异常问题,快速达到镇痛、镇静效果,故该方式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颅脑芬太尼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咪达唑仑和1-羟基咪达唑仑的浓度*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