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的流量密码

2022-12-08 05:15么敖
世界博览 2022年23期
关键词:佩奇动画片小猪

么敖

《小猪佩奇》是英国2004年推出的一部儿童教育动画片,这部动画片因为其可爱的画风、简单易懂的教育意义而风靡全球。

“80后”一代是影像产业兴起的见证者。当年,欧美日韩应接不暇的洋动画逼真的画风以及创意十足的表现手法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至今想起来仍是满满的童年回忆。

每集仅5分钟的低龄动画片《小猪佩奇》有何神奇之处吸引大人小孩都爱看?5岁的小猪佩奇与猪妈、猪爸、弟弟乔治生活在一起,故事大多围绕着佩奇的日常生活、游乐园玩耍、度假探险等展开。如此平平无奇的情节经由成人世界的过度解读,“人设”遭遇恶搞,佩奇的自白“今天也是精致的猪猪女孩”,还有她和小羊苏西堪称一对“塑料姐妹花”,在一系列表情包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颇具反差萌的形象在成人间引起共鸣,“恶趣味”引爆笑点无数,表面看来是消遣和自嘲,事实上却蕴含着社交青年的多元化价值诉求,同时也暴露出他们对主流意识的抗拒,以及代际间的隔阂。

“80后”一代是影像产业兴起的见证者,也有幸成为被电视“毒害”的第一代人。孩子们趁大人不在家,放飞自我看个够,没几招给电视降温的大法,在父母那蒙混过关,都不配自诩看剧上瘾的电视儿童。与其说电视是课业的拦路虎,不如说它是一扇眺望外面天地的窗口,欧美日韩应接不暇的洋动画刷新了观众的认知和观感体验,3D特效、逼真的画风以及创意十足的表现手法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就算关上电视,滑稽搞笑的剧情仍萦绕在思绪中,至今想起来仍是满满的童年回忆。《蓝精灵》脍炙人口的主题歌“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它们活泼又聪明……”看过《巴巴爸爸》的孩子几乎都模仿过开场的饶舌,“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一句“希瑞,赐予我力量吧”瞬间变身《非凡的公主——希瑞》里的“女超人”,美少女战士中月野兔“代表月亮消灭你”也是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些主人公的神奇咒语唤起了每个人内心深处拯救世界,守护爱与正义的心愿。

动画片里的主角往往有着某种超能力,给那些让作业压制的小孩以及被生活琐事绑架的大人以遐想空间,释放压力的同时也活跃了思维。机器猫口袋里有数不胜数的神奇宝贝:瞬间到达的随意门,戴在头顶上就能起飞的竹蜻蜓,像后悔药一样的时间包袱皮以及穿梭过去和未来的时光机;《大力水手》中的波派只要吃了菠菜,就会变得力大无比,制服对手不在话下;与怪兽对战的奥特曼放大招时的经典手势;《忍者神龟》里4只功夫超强的人形海龟与企图统治世界的反派展开殊死搏斗;《变形金刚》中汽车人擎天柱与霸天虎威震天正邪交战;《铁臂阿童木》里有着十万匹马力和多种技能的机器人同恶势力抗衡,脚踏火箭发射器振臂飞天。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上,正面与反面角色鲜明,主人公往往美丽、乐观、善良,反派丑陋、阴险、邪恶,配角负责插科打诨,各司其职。在悬念重重的戏剧冲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美与丑的感受、善与恶的判断。

千禧年后走红的《小猪佩奇》延续了经典动画片的特质,剧情浅显易懂,没有急功近利的說教打骂以及道德评论,一家人其乐融融,猪爸猪妈从不因为孩子教育分歧而起波澜。佩奇与乔治最喜欢的游戏“跳泥坑”,猪爸猪妈不会责备他们反而打破常规,满足了孩子们探索的需求,鼓励孩子们接触自然,返璞归真。猪爸猪妈的做法和巴巴爸爸有着异曲同工,尊重孩子们的爱好,身体力行给每个人自由成长的空间。巴巴爸爸可以随心所欲变身成车辆、桥梁,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就算孩子们把学校闹到鸡飞狗跳也是天性使然,不会对他们发火。佩奇姐弟俩的画被鸭子的脚印弄乱,猪妈却称赞如此一来更加锦上添花了,委婉地启发孩子们多元化的思考,激发丰富的想象力。边学边玩,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动画片里的家庭秩序即是社会规则的缩影,在《小猪佩奇》里猪妈猪爸相亲相爱,猪爸爱搞笑吹牛,当着佩奇的面说自己打破了跳泥坑的世界纪录,他笨手笨脚却很有耐心,自己粗心得拿倒地图,但教宝宝跑步、游泳时却细致入微。虽然工作繁忙,但能记住孩子们的生日并精心准备生日礼物。并不完美的佩奇爸爸很贴近现实中的父亲。猪妈性格温和,对两个孩子不偏不倚。猪爸猪妈两个角色在家里有着同等地位,有意传递男女平等的思想。当孩子们看动画片时,无意中就会将自己代入其中,在视觉游戏里体验角色的情感,引导人格的养成。孩子们逐渐对动画片中角色的社会关系和社交沟通产生兴趣,比如交友、上学以及猪爸猪妈的职业,从而对未来的生活有所憧憬,为自己的未来勾画出了理想的蓝图。

随着动画片的热播,短视频网站上“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迅速传播,这句调侃“社会人”的梗也开始为人所熟知。粉嘟嘟的小猪怎么和“社会人”扯上关系呢?虽然《小猪佩奇》的观看对象是学龄前儿童,但成人色彩浓重。与其说网友过度联想,不如说动画片创作者的初衷就旨在创建一个虚拟化的社会。佩奇爱好声乐,一家人的居住环境,无论是独栋别墅还是欧式装潢俨然中产阶层的家庭品位。猪爸猪妈都有着体面的工作,关键是佩奇的种种反应也流露出了“社会人”的特质,比如朋友不会吹口哨,她幸灾乐祸坏笑,而人家学会了之后,她又气到爆炸,一副气人有笑人无的嘴脸;当父母对弟弟关心时,她也会嫉妒,以大欺小,满嘴跑火车。陪孩子看动画片的父母正是逮到佩奇的“油腻”行为,才有了众所周知的“社会人”形象。

“左青龙右白虎,中间文个米老鼠”,文身是大众对反叛“社会人”的刻板印象,经过拼贴和模仿等二次创作,将佩奇“吹风机”式的软萌叠加自己的话语体系,以达到娱乐的效果。网络世界中的互动狂欢,成就了内容繁多的搞怪表情和鬼畜视频,还有网红明星以佩奇文身来彰显自己的“社会人”属性,以此获得身份认同,在捕获他人猎奇心理的同时寻找小集体的归属感。小猪佩奇的天真无邪形象在二次元网络里发生了反转,笼络了孩子的芳心,也赢得了大人的青睐,其流量密码就在于网友的创造力复苏了渊源久远的“精神鸦片”。除了文身等外在表现,“社会人”是出了名的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也契合了观众对猪又馋又懒的认知。

坐在台阶上的“小猪佩奇”与年轻人。

懒虫废物式的角色向来是卡通里的常客,之所以傻傻惹人爱,皆因艺术家为它们提供了冠冕堂皇而又简易明了的脱身大法。比如《猫和老鼠》里被杰瑞耍得团团转的汤姆,在分身、爆炸、烧毁和殴打之后还能原地满血复活。这些边缘角色是观众嘲笑的对象,同时也是羡慕嫉妒恨的对象,白日梦想家史努比、懒汉荷马·辛普森都是欧美动画史上的不朽人物。近代史的每个阶段都会涌现出所谓的“反文化”,也就是为了反抗异化的机械节奏而形成的生活模式。18世纪后半叶的浪漫主义,19世纪的唯美主义和颓废派,20世纪的“垮掉的一代”、嬉皮士和朋克青年,到如今宅家足不出户的“隐蔽青年”……他们构想出自我主宰的生活模式,这样看来,“社会人”的堕落颓废,反对世俗陈规并不是当代人的专属。随着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时代的变迁,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8090后”的新一代父母正是借着佩奇所说的毒鸡汤,反抗既定規则,宣泄戾气和不满。与“丧”相关的亚文化成为潮流,和青年面临的处境不无关系,面对压力、前途渺茫、翻身无望,力不从心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不得不躺平摆烂。

上个世纪60年代风靡的“丧文化”至今还在持续发酵,《马男波杰克》里的波杰克经常表达对生活的无力感,满含泪水的“悲伤蛙”常常吐槽“感觉身体被掏空”。因此,不得不反思,动画片在网友集体二次创作中歪曲了创作者的本意,输出了与正面教育相背离的观念,“社会人”自黑也是带有自我调侃的精神胜利,他们沉浸于享乐快感里,继而掉入买买买的消费主义陷阱。

与佩奇相关的IP产品的走红,佩奇手表、书包、手机壳以及文身贴纸都呈现出了病毒式传播的式态。“小猪佩奇不差钱”的梗为营销推波助澜,再次印证了反主流文化的本质也是一种消费文化的说法。

(责编:马南迪)

猜你喜欢
佩奇动画片小猪
小猪佩奇,一只会赚钱的猪
佩奇去医院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佩奇换零钱
《小猪佩奇过大年》
推荐一部动画片
可爱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