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之约——寻访极寒之地

2022-12-08 05:15胡嘉一
世界博览 2022年23期
关键词:犯人监狱冰雪

胡嘉一

科雷馬公路风景优美的冬季景观。

不知不觉,北京冬奥会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世界被北京冬奥会的热情所点燃的时刻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年之后的现在,这场冰雪盛宴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在意大利举办的第40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全球总决赛当中,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故事短片《冰雪之约》斩获了“电视与新媒体单元”的金花环大奖。金花环奖创立于1982年,是由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联合会与国际奥委会一同举办的,被称为“体育奥斯卡”,可以说含金量极高,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这部宣传片由著名导演丁晟执导,讲述了冰雪爱好者由“史前滑雪岩画”开启追光之旅,与冰雪少女在大自然的不同时空中重逢,共赴冰雪之约的故事。这部奥运宣传片远赴阿勒泰、喀纳斯、呼伦贝尔等多地取景,在最低体感温度-42℃的严寒中拍摄,可以说是异常艰辛。不过,去阿勒泰取景还有一个来由:2005年,科考队员在阿勒泰汗德尕特乡的山涧洞穴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古阿勒泰人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狩猎的岩画。所以,来这里取景不仅可以捕捉到广袤天地间冰雪的纯净与永恒之美,也是向祖先致敬,更是跨过几万年的时间,人类与冰雪之间永恒的约定。

虽然北京冬奥会让冰雪运动更加深入人心,但对于很多人来讲,只是在冰雪世界中跑跑闹闹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了,这可能就是人们对于冰雪的天然亲近。北半球的12月悄悄来了,又到了与冰雪相约的季节,人们又开始了“寻雪”之旅。今年,我们要在哪里完成与冰雪的约定呢?

提到冰雪,很多人会想到日本的北海道,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让北海道在拥有丰沛降雪的同时,气温又不至于太低,既可以与冰雪相约又不用经受苦寒的洗礼,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冰雪乐园。作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旅游热门地,北海道的不少名景大家都非常熟悉:函馆山夜景的如梦似幻,小樽雪中运河的宁静浪漫,登别地狱谷的烟雾缭绕,札幌狸小路的热闹非凡……但北海道还有一处人们不太熟悉的宝藏之地——网走。

北海道的旅游城市大多集中在西南角,而网走却不和这些地方扎堆,孤零零地坐落在北海道的东边,面向鄂霍次克海,与俄罗斯隔海相望。很多旅游地只靠一两个景点“打天下”,但网走却可以说是非常全面,平缓的丘陵上茂密的针叶林层峦叠翠,能取湖和网走湖带来的丰沛水源让这里也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尤其是大天鹅,对这里似乎情有独钟。正面的鄂霍次克海带来了来自北极的馈赠——网走最为著名的“流冰”。大湖与大海带来的丰饶水产也让喜爱美食的人对这里赞誉有加。

从札幌出发,在火车上晃晃悠悠6个多小时才能到网走,可谓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不过窗外的景色倒是令人赏心悦目。渐渐的,车窗外已经少有人烟,大片的针叶林挂满了白色的雪,形成了一幅“白森林”的景色,车上很少有人睡觉,都是在拿着手机不停拍摄。走出网走车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偏僻荒凉,虽然温度不算很低,但是在海风的加持下,体感温度大约有零下十几度的样子。街道上行人很少,估计大多数游客不是窝在酒店里泡温泉,就是去各种景点观光了。网走最著名的当属流冰观光,流冰其实就是海面的浮冰,每年鄂霍次克海北面漂来大量的浮冰,在海面上形成连绵不断的“冰原”,非常壮观。不过看流冰要靠运气,很多时候出海可能连一片浮冰也看不到。带着这种忐忑的心情,人们登上了观看流冰的观光船。流冰船的码头旁有很多小商店,大多都是“硝子馆”,就是卖玻璃手工艺品的地方,手工玻璃艺术品作为北海道地区的“传统艺能”,从函馆到网走几乎每个商店都有。虽然玻璃制品大同小异,但是网走的店主们有一项特殊的“礼仪”,就是每艘流冰观光船鸣响汽笛准备起航的时候,所有的商店里都会出来几个工作人员站在店门口向船上的游客挥手致意,满满的仪式感,可能是祈求游客能够有好运气看到流冰吧!

网走附近,冰冻的海面就像龟裂的大地。

在网走,跟着流冰船出海。

游客挤在甲板上看流冰。

网走有几艘流冰观光船,最有名的当属O-Lola(欧罗拉)号,据说这是世界第一艘流冰观光碎冰船,它可以利用船只的重量打碎海上的冰块前进,其实和破冰船大同小异,只不过加上个“观光”的称号得来一个“世界第一”的名头,算是借着流冰小小地炒作一番吧。运气好的时候,在港口就能看到一些薄薄的浮冰了,随着观光船慢慢前行,岸边的薄冰开始破裂开来,发出如铜铃一般清脆的声音。越到深海看到的浮冰就越多,很快就有大片比较厚的浮冰连在一起的景象,流冰也变得厚实起来,一片片不规则圆形的浮冰开始连在一起,感觉很像夏日盛开的河塘,“接天莲叶无穷碧”,只不过这里是“接天流冰无穷白”。白色的“莲叶”下,冰冷的大海还是让人望而生畏。船继续前行,“莲叶”也汇集到了一起,在海上形成了一片白茫茫的雪原,观光船被冰雪的世界包围,虽然非常美丽,但也有些让人心惊胆战。观光船与流冰的撞击发出了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声响,在甲板上可以近距离观看船与流冰的“搏斗”,船体奋力撞开流冰,如同开天辟地一般地将冰层撞出一条细细的过道,而深邃的大海从流冰下钻出来,露出了它原本的样子,而船尾则在流冰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车辙”,只不过没一会儿,这条车辙又会被流冰覆盖。整个观光船就像是在荒原中探索的冒险家,努力前行。尽管海上寒风凌冽,但几乎所有游客都站在船头,一同体验这种史诗般的情景,用心去记下每一刻的感动。

网走湖上垂钓人的帐篷。

鄂霍次克流冰馆。

“流冰天使”裸海蝶。

网走监狱博物馆。

回到码头,发现海边不远就是著名的“网走番屋”,其实就是网走的“土特产店”,作为靠海的村落,鄂霍次克海给网走带来了丰富的海产,每一名网走人都相信这里的海产是全日本最好的、最新鲜的,这也让网走的料理非常出名。据说日本的不少美食家专程来网走,就是为了吃到最新鲜的海产。网走番屋的食物做法其实都是很日式的炉端烧或者烤海鲜,不过食材的确非常新鲜,店员也热情地向游客推荐网走的“土特产”:从海味、干货到罐头,据说比起机场和其他地方卖的商品都要齐全也更加有特色。这里的“鲸肉”制品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过对于这个特产,大多数游客还是敬谢不敏了,看过太多的纪录片,人们环保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不过网走特产的“蚬酱油”倒是各种旅游指南上着力推荐的商品,可以说是北海道东部地区的必买品之一,不管是炒菜还是蘸酱都非常好吃,被网走人称为万用厨房帮手。

如果运气不好没看到流冰也不用担心,网走有一座博物馆,名叫鄂霍次克流冰馆,这里不光向游客介绍寒冷气候下的海洋和所在海域的生态,还展示着从鄂霍次克海运来的流冰。这些巨大的流冰可是真材实料从海上运来的,为了满足游客可谓是煞费苦心。而流冰馆另一个“镇馆之宝”就是这里养殖的“流冰天使”——裸海蝶。裸海蝶是一种软体动物,生活在南北冰洋350米以下的深海中,因为透明的身体和一对翅膀一样的翼足,所以又被称为“海天使”。日本网走自从在流冰下的深海中发现这种珍贵的海洋生物后非常兴奋,称它们为“流冰天使”,并费尽心思将一些“流冰天使”运到流冰馆中,让游客也能欣赏到它们的曼妙身姿。

离开鄂霍次克流冰馆向西北方不远就是巨大的网走湖,如果觉得在城市中玩雪不过瘾,那么巨大的网走湖就是一个天然的雪场,在冰冻的湖面上想怎么翻滚怎么撒欢都可以。在网走湖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冰钓,工作人员拿着巨大的钻头在湖面上钻出一个小洞,游客可以拿着一个小鱼竿在湖面的帐篷里感受冰钓的乐趣,而丰饶的网走湖让不会钓鱼的人也可以收获颇丰,不一会就能钓上来不少小鱼,这里的鱼虽然个头小,但寒冷清澈的网走湖让每一条小鱼都异常肥美,在冰钓点上就有工作人员准备的炊具,钓上来的小鱼收拾一下就可以直接下油锅炸着吃,虽然配料只有一点盐巴,但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是这里的鱼确实鲜美,炸出来的小鱼非常好吃,一点都不比饭店的差。

回到网走,游人们好像瞬间从这座小城当中消失了一般,街上又恢复了冷冷清清的样子,在凛冽寒风的袭击下,不禁想到这偏僻的地方以前或许是流放罪犯的地方。果然,日本人也是这样想的。1890年网走修建了被誉为日本最难越狱的监狱——“网走外役所”。这座监狱100多年来一直拥有“最边远的监狱”的名号,是令所有犯人战栗的地方。网走监狱也是日本最著名的监狱,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当时日本政局飘摇动荡,发生过多次叛亂,导致当时的犯人骤增,而在西方各国的批判下,日本又不得不废除对犯人的“斩首极刑”,于是怎么处理这些犯人成了一大难题。于是明治政府选择在北海道偏僻的网走建设了这座监狱,让这些犯人在这里服刑并修建道路。当时只有600多人的网走一下子迎来了超过1500名犯人。在北海道的道路开通后,网走监狱更是成为了关押全日本重罪犯的地方,高仓健主演的电影《网走番外地》,就是以网走监狱为题材拍摄的。

1986年,这里被改建成了博物馆,一跃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监狱”。在这里不光可以参观关押犯人的牢房,更有意思的是这里是唯一可以吃到和囚犯相同饭菜的地方——网走监狱的特色之一就是这里的监狱食堂,这里提供真实的牢饭供游客品尝,一直挂着一层神秘面纱的牢饭在这里可以轻松吃到,不管好吃不好吃都不乏来体验的客人,所以监狱食堂非常火爆。食堂只提供两种套餐,价格都是900日元,套餐主食都是大麦米饭配上2碟萝卜丝之类的腌菜,还有一碗味噌汤,区别就是一个套餐是烤太平洋秋刀鱼,一个是烤花鲫鱼,味道其实还是挺不错的,至少比想象中要强很多。只不过监狱每天的日程时间非常严格,只有20分钟吃饭,其他的时间都要被繁重的工作填满。而网走监狱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独特的建筑外形,这座监狱从外面看就像机场一样,以警卫房为中心,5条走廊呈扇形向外辐射,犯人的牢房就在5条通道之中,这样每条走廊都一览无余,而每间牢房的窗子都是倾斜的,从牢房里是看不到警卫走过来,给犯人增加了心理的压迫感。按说这种监狱的设计足以让犯人插翅难飞,但网走监狱的传奇还来自曾经羁押过的一名犯人,他就是被称为“日本越狱王”的白鸟由荣。他是日本最富神秘和传奇色彩的越狱犯,在服刑的11年里他4次越狱,是唯一一个从网走监狱成功越狱的犯人。在刑满出狱后,这名“日本越狱王”还出过一本书,讲述了他传奇的越狱生涯。而他是怎么从守卫如此森严的网走监狱中逃脱的呢?在1944年,他每次吃饭都留下一点味噌汤,利用汤汁中的盐配合低温让监狱的铁窗变得易碎,成功地破窗逃出。监狱里还有一个纪念品商店,除了售卖有关监狱历史的书籍之外,这里还贩卖由日本其他监狱犯人制作的生活用品,可以说将监狱元素发挥到了极致。

在一般人看来,网走足以被称为苦寒之地了,但是和雅库茨克比起来,绝对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常听到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来袭,就能把人冻得半死,那么真正的西伯利亚是什么样子呢?雅库茨克就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是联合国认证的“永久冻土区最大的城市”。顾名思义,雅库茨克建立在永久冻土上,是地球上最接近北极气候的城市。而这里的温度也绝对对得起自己的名号:一年中有近7个月处于冬天,最低温度有-70℃左右,那里的人就算“全副武装”也不会在户外停留超过30分钟。而这里的夏天虽然短暂,但却非常湿热,有几个星期的气温更是高达30℃以上。也就是说,在雅库茨克,温差将近100℃,如果不是亲身来到这里,很难相信如此恶劣的环境居然有人类生活,还建立了这样一座拥有30万人口的大城市。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冷,让许多人满怀好奇来到这里一探这座神奇的城市,在超低的气温下与西伯利亚的冰雪来一次“痛并快乐的约会”。“痛”在这里可是物理意义上的,因为在这么低的气温下,真的连呼吸都会痛。

如今,雅库茨克和许多北方的城市一样,完善的暖气系统让居民的家中还是很暖和的,但是很难相信,这座城市居然是在400年前建造的,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暖气。如此恶劣的环境是个天然的监狱,犯了罪的人被送到这里后,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逃走,比监狱更可怕的极寒环境用不了多久就会把人吞噬。于是被流放到这里的犯人只能和原住民一起生存和建设,直到这座城市形成。不过在300年的岁月中,雅库茨克一直都是一座被遗忘的城市,直到沙皇俄国的“远东开发计划”,才让这座城市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当时沙皇俄国想要修建一条贯穿“远东”的公路但是由于条件过于恶劣,一直没有实现。直到1932年,从雅库茨克到马加丹的科雷马公路才开始修建,而这条路一修就是20年。科雷马公路也被称为“尸骨之路”或者“幽灵之路”,因为这条路的一部分是由当年古拉格的犯人修建的,而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许多人死在了工地上,他们的尸骨直接被积雪掩埋,据说每一米的公路上就会死一个犯人,“尸骨之路”因此得名。随着“远东公路”的开通,雅库茨克也迎来了发展,这里第一座现代建筑是40年前才建造的,在此之前这里的人们只能用木头制造房屋,不过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建造房屋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处于永久冻土层上,每年夏天会有1米多的融雪,所以对地基的要求很高,而这里的房子外墙也被涂上了各种鲜艳的颜色,因为漫长的冬天大雪和霜雾会让天地间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鲜艳的颜色有助于人们辨别方向。比起房子,雅库茨克的供暖系统更是经历了20多次锅炉、管道和保温材料的实验才搭建完成的,不过这也给全球不少寒冷城市提供了供暖的经验。

雅库茨克街景。

冬季的雅库茨克,傍晚匆匆赶路的人只想快点回家。

公共交通是雅库茨克人主要的出行方式。

真正讓雅库茨克“出圈”成为旅游“网红”的是这里的菜市场。一组照片向世人展示了这个世界上最冷的菜市场——在昏黄的灯光下,鱼和各种肉类冻得像石头一样硬,而“裹成粽子”的摊主仅仅脸露在外面,但是寒冷的空气也让他们的睫毛上挂满了冰霜,在这里做买卖很少讨价还价,甚至就连话也不会多说几句。其实不光是菜市场,在整个雅库茨克这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里的人在室外都很少说话,人们大多用手势和眼神交流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据说这是雅库茨克人在寒冷的气候下逐渐形成的习惯,因为只要开口说话就很容易冻住嘴唇,而且脸和帽子都很容易因为口中的哈气而结冰,当然这里的人也很少戴眼镜,因为太容易结霜或者被冻住。这也导致了当地人很少在外聚集,除了夏至的“耶雅克”庆典。“耶雅克”庆典是当地最重要的节日,几乎所有的雅库茨克人都会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在距离城市十多公里的草原上搭建露天圆形祭台和彩色帐篷,进行传统的体育比赛,演奏民族乐器载歌载舞,向太阳之神致敬,庆祝万物新生。

虽然这里有被称为菜市场的地方,但却根本看不到蔬菜,如此寒冷的气候根本没法种植蔬菜,运到这里的菜也很容易被冻坏,而且价格高得离谱。在雅库茨克菜市场,冻鱼是绝对的主角,大大小小的冻鱼直接摆在外面,根本不用担心坏掉,因为这里的鱼打捞上来就被大自然直接“低温急冻”,所以干净又新鲜,是这里居民的主要食物。雅库茨克最著名的美食就是由冻鱼制作的开胃菜“stroganina”,这个名字来源于“strogat”这个词,意思是切得很薄。这是根据这道菜的做法得名的,将冻鱼竖起来,用传统的刀在鱼身上薄薄地削下一片,有点像用刨子削木头,而切下来的鱼片因为很硬又很薄,所以也像木屑一样自然地卷起来,拿这些冻“生鱼片”直接蘸着盐和酱吃,虽然简单粗暴,但是由于鱼肉的品质很好,所以在口中融化之后意外的非常柔软。不过只靠吃冻鱼也是不够的,所以当地人的食谱中还包含了奶制品、肉类和动物内脏,这里的另一道名菜就有点“黑暗料理”的意思了,那就是冷冻的生马肉和马肝,“黑暗”程度与冰岛的臭鲨鱼肉和格陵兰岛的腌海燕有一拼。

大名鼎鼎的雅库茨克菜市场。

在极寒的室外,衣服上很快就会冻上一层白霜。

雅库茨克的猛犸象博物馆。

壮观的驯鹿雪橇车队。

游客来到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去哪玩,而是要穿什么?毕竟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超出生活认知了。还好现在是互联网时代,雅库茨克的人们也乐于在互联网上向人们分享自己的生活:首先厚厚的保暖内衣是少不了的,高领紧身的秋衣秋裤是防止寒风侵袭的第一道屏障,在这里绝对不会有家长与孩子之间关于“穿不穿秋裤”的争论;接下来就是羊毛的保暖裤与毛衣,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登山用的抓绒由于更加保暖轻便,成了更多年轻人的选择,不过年龄大一点的人对于羊毛还是有着天然的信任;然后就是羽绒裤和羽绒服,不过当地人更加信赖皮毛一体的大衣,厚厚的皮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鞋子方面当地人几乎都穿着传统的驯鹿皮制成的靴子,当然手套、围巾、口罩也是必需品。总之,在这里出门就别想着凹造型了,“保命”才是第一位的。据说这里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培养他们的耐寒性,下雪天把孩子拎出来洗澡甚至游泳,有的人将这种习惯保持了一辈子。人们出行大多也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在这里开车只要熄火就很可能再也打不着了,为了防止汽车在这里一熄火就是几个月无法使用,雅库茨克的汽车在不用的时候都用一种类似于电热毯的装置让汽车的管道和油路始终保持在冰点以上。担心费电?那也比熄火强!

作为全世界最寒冷的城市,依然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游客就是为了这里的冰雪来的,如此低的温度下,雪都被冻得硬邦邦的,有时候雪甚至可以没到膝盖,在这里打雪仗就别想了,很容易受伤。不过体验驯鹿或者狗拉雪橇倒是非常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可以体验一下当地人古老的出行方式,不过也是要遵守当地的“在户外不能超过30分钟”法则,雪橇项目一般都只有10几分钟的时间就会结束,然后回到室内取暖,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再出门。

冰雪和冻土层还给这里带来了另一个“馈赠”,那就是古生物标本。在如此寒冷的气候下,各种古生物的尸体保存得相当完好,这其中就包括了人们十分着迷的远古巨兽——猛犸象。在猛犸象博物馆中,展出着几万年前的猛犸象标本,让人们可以近距离了解这种早已灭绝的巨兽。除了猛犸象,这里还挖掘出很多独特的古生物标本和化石,也给研究人员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在离开雅库茨克之前,我問了当地人一直以来疑惑的问题,这里自然条件如此恶劣,为什么不搬走呢?这里的人告诉了我答案:这里的矿产丰富,钻石、黄金、煤炭等储藏量非常大,当地人的收入不比莫斯科的白领少。不过也有些哀伤的是,虽然收入不低,但如此恶劣的气候也确实让不少人离开了这里,加上几乎没有外人移民至此,这里的人口已经从50多万减少到如今的30多万,几十年之后,这座古城究竟还能剩下多少人?

冰雪给全世界带来了快乐,也给人类带来了挑战。我们的祖先在与冰雪不断的抗争中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将我们的文明发展到了如今。可以说冰雪给了人们阻碍,也给了人们动力,给了人们死亡的威胁,也给了人们挑战之后的欣喜与欢乐。人类与冰雪的亘古之约,至现在,也至未来。

(责编:昭阳)

猜你喜欢
犯人监狱冰雪
监狱选美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监狱犯人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冰雪幽默来袭
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