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模拟题设计及思路点拨

2022-12-09 12:48唐惠忠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简单共鸣

唐惠忠

【模拟文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访谈节目。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它们是:共鸣、简单、有希望。

在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嘉宾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让你感触最深?

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问题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题目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访谈节目。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景的理解要注意三点:

一是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此处隐含一个信息:向谁弘扬?向谁传播?结合语境,应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

二是嘉宾的发言反复提及三个关键词——共鸣、简单、有希望。访谈节目题为《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共鸣、简单、有希望”应该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与方式。结合语境,注意这三个关键词的表述对象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简言之,这些中国故事应该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讲的中国故事应该要“简单”而不复杂,在简单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又体现了中国精神、传播了中国声音。既然要简单,那自然就要思考哪些中国元素最能体现中国精神。“有希望”,这既是当下中国的真实现状,也是要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希望之所在与发展的前景。

三是此处的写作者——“你”,是此次访谈节目的一位现场观众,也是一位中国青年,在写作中要体现作为中国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上的责任与担当。“你”参加了此次访谈节目,虽并非嘉宾,但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应该也是有一些思考与认识的。“你”听取了现场嘉宾的发言,“你”更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的提问发言,发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嘉宾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让你感触最深”。

因此,結合题目所创设的情境,要较好地完成任务,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回答问题——“嘉宾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二是明确选择的依据,这既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节目主题有关,也与举办此次访谈节目的目的相关;三是文体,必须是发言稿,注意表达的现场感;四是身份对象,作者是“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听众是在场的主持人、嘉宾以及其他观众;五是“感受与思考”,思考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更是三个关键词中,对哪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的思考。而感受,则与“感触”对应,在写作中应有你与主持人所提问题有关的体验与触动。

【模拟文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作家写道:近日,出席友人宴会。菜上三道,服务员每次都详细介绍其品名、味道和特色,与席者甚是满意。不料,友人读初一的女儿却对服务员说:“你一介绍,味道全没了,让我们自己品味好吗?我们要品出自己的味道。”大家听了,起初都感到突然,继而都同意女孩的话,并赞赏她说得颇有见地。

请以“品出自己的味道”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点拨】

“品”,是体会、思考、揣摩之意。“品出自己的味道”,就是独立思考,有属于自己的见解,而不应该人云亦云。无论对人对事,或是对待某一种说法、某一个现象,都贵在能“品出自己的味道”。做学问更是如此。有的人喜欢泥古,但凡古人所说所著全盘接受,这样囫囵吞枣地做学问,没有了“品”的过程,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味道”。相反,不泥古、不盲从的人,才会得到独特的、属于自己的味道。“品出自己的味道”,才能有自己的品位。“品”“味”,贵在品,更贵在得出“自己”的味道。这样,才不会成为他人思想的寄存库,而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习者。

猜你喜欢
简单共鸣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让数学课堂“瘦身”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