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真诚创作 一路梨园芳华

2022-12-09 09:28王晓鸽张斌
牡丹 2022年21期
关键词:李老师戏曲创作

文 王晓鸽 图 张斌

对于戏曲以及戏曲表演,我一直都是很外行,甚至心存距离的,也正因为如此,李学庭老师的采访也是一推再推,从去年拖到今年的春天里。很惭愧地说,我依然还是不太懂戏,而采访李老师,无疑帮我拉近了了解戏曲魅力的距离,而比戏曲更加打动我的,是这位戏剧家倾注在戏曲创作和人生阅历里那份做人、作品的真善美和他结缘戏曲的半生丰富经历。

与学庭老师聊天多次,印象颇深的一点:但听人是,未闻人非。不论新朋旧友,不论新亲故知,亦不论是曾经的同事还是现在的伙伴,仔细回想也未曾想起听到他说过哪个人的不对不好,倒是在讲起自己几十年的经历时,经常满怀激情地说起,哪个人曾经帮助过自己,哪个人曾经引领过自己,哪个人与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好友,人品极好等等。甚至,在提到自己也曾动荡辗转的婚姻家庭琐事时,也还依然时时展示出宽厚包容的善良。

采访过程中,旁边前辈老师告诉我说,你不知道,李老师写戏编剧,当过团长,为好多演员创作作品指导演出,曾经推出好多个戏曲界的名角儿呢。听到这里,李老师也忍不住饶有兴趣地翻出一件往事:有一年在央视的节目现场,著名戏曲演员李树建老师接受采访,动情讲述对恩师李学庭老师的感谢之情,说没有他就没有自己的今天,让同在现场的李学庭老师十分感动。

可面对赞誉,他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番话:自己写的戏能让好的演员演唱,这是命运待自己不薄啊。演员们说感谢他,而他却觉得自己更应该感谢这些优秀的演员,也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发光发亮,他们被称为艺术家,也才成就了自己这个剧作家。

当下,我心慨然:为人亲友,至真至善以待之;为人师长,常怀感恩感谢之心。这,该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吧!

古有高台教化一说,今有使命担当之责,一聊起戏曲创作这一话题,学庭老师就按捺不住地激动:从年轻时为写剧本闭门造车,屡次碰壁之后沮丧难过、焦头烂额;到后来的博览群书、采风四方,写作时的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再加上人生经历中跌宕曲折、风雨兼程的起落开合,几十年的时光留下沧桑的同时,也给了他更加坚忍的执着。

他可以为了写剧本把自己独自关起来几天几夜,他可以为了反复琢磨一段剧情几易其稿;有写到动情处的手舞足蹈,有研读剧本时的大哭号啕,直到现在,每每提及戏中的经典情节和台词,他还会忍不住声情并茂、深情演绎。

虽常说,学会不动声色便有成熟的从容,虽常说,保持和颜悦色便是人生的修行。可,当你感受到年逾古稀的学庭老师讲述剧情时抑或愤怒、抑或喜悦、抑或悲苦的激动,时而眉眼含笑、喜上眉梢,

时而怒目圆睁、拍案而起;无论哪一种,都只能让你由心底升腾起无尽的感动与敬意!

他说,不管是做任何职业,都跟做人一样,一定要真诚。尤其自己搞戏曲创作的,如果写的作品自己都不感动,那不会是一个好作品。因为,只有真诚没办法伪装。于是,再一次深刻领悟他说过的那句话:艺术讲的是真善美,善和美如果没有真,也不善了也不美了。假的东西,能善吗?能美吗?所以,

“真”是灵魂。

何尝不是呢?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学庭老师多年来经典作品无数,且不说曾获省市国家各级奖励的《金鸡引凤》《试夫》《天下父母》《清风明月》《九品巡检》《尧山情》等,单是《清风亭上》,据说全国有270多个团都编排演出了这出戏,直到现在,这出戏都还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地。

做人与作品,得有使命有担当,得敢于苛求真善美,这,便是李学庭老师在人生路创作路上积淀而成的最宝贵的品质。在我看来,从教化的角度来讲,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他的财富,也是我们的财富!

听学庭老师讲自己的经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呢——上中学的时候被认为有文艺细胞“不幸”选入曲剧团,学了人生的第一段折子戏,可是,实在不喜欢不情愿,到了考试的时候悄悄逃跑了;对于唱戏一直没有好印象的他,沉默寡言待在剧团一天天捱日子简直度日如年,最悲哀的时候甚至想过自杀;一九五八年的时候,几天一个戏,剧本奇缺,领导找到他谈话叫他写剧本,什么都不会,索性就参照长篇小说改戏吧;从此以后,一晃几十年,从写剧本当编剧,到当团长做管理,李学庭的人生与戏曲紧紧连在一起,再也未曾分离……

回想起往事种种,悲喜交集,学庭老师豁达地笑了:“现在想想,还真庆幸自己没跑出这个圈子,

戏曲这条路,给了自己太多太多。”他说,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如果自己当时真的跑去干别的事情了,还真的难以想象,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人生,亦本如戏。其实,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不都会经历一个又一个的转折吗?转角之处,谁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可是,不论做什么事,不论选择了哪一条道路,认准了,就一直往前走,认准了就持之以恒,终究,可以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体验生命的瑰丽!这句话,是学庭老师说给我听的,值得分享给每个人。

【后记】

采访末了,我壮起胆子向学庭老师提了一个调皮的建议:能不能给我们唱上一段自己的戏?李老师马上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几十年都只在幕后从来不登台唱戏。”我不死心,再要求,真的很想看看这样一位出色的编剧会用怎样的一种状态去演绎自己的作品和情绪。善良淳厚的学庭老师终究没能经得起我的软磨硬泡,于春日的午后,约了三五好友,开口唱了人生第一段戏,那份投入,给大家带来了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惊喜。

看着这个写了几十年戏的老编剧和他的票友们,还沉浸在喜悦兴奋的情绪里,我突然想到了学庭老师之前跟我说的那句话:“戏曲的春天又来了!我还不算太老,我还有激情想要表达,我还想为大家想再写点好戏!”而我知道,说完这些话的第二天,学庭老师就收拾行囊,又一次踏上了新戏采访创作的道路。

猜你喜欢
李老师戏曲创作
该得奖的李老师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创作随笔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