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的行为特点与饲养管理

2022-12-11 19:49刘利祥
浙江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母兔群居家兔

刘利祥

(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莒南 276600)

家兔是通过人类长期的饲养、驯化和培育,由野兔慢慢进化才形成了今天家兔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品种,发展了许多对人类有益的特性,但原有的生理、生态和形态却没有完全改变。因此,家兔既有野兔固有的行为,又有进化形成的特有生活习性。当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家兔能很快做出适应性反应,有时造成异常行为;严重时,会从过渡反应转为持续性反应,对养兔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家兔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对于改善饲养管理,提高养兔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1 昼伏夜行

家兔白天十分安静,除喂食和饮水的时间外,常常俯卧笼中,眼睛半睁半闭地睡眠或休息。当太阳落山之后,家兔开始兴奋,活动增加,采食和饮水欲望增强。据测定,家兔在晚上的采食量和饮水量占全天的70%左右。

根据家兔这一习性,应当合理的安排饲养管理日程,白天除正常喂食外,尽量不要妨碍其休息;晚上喂给足够的饲草和饲料,供足饮水,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和夜长昼短的冬季,更应注意投放夜料或饲草。夜间给母兔配种,受胎率比白天高;晚上24时左右配种,大都在白天产仔,便于接产管理,提高仔兔成活率。

2 胆小怕吓

家兔是一种胆小易惊的小动物,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常常竖起两只耳朵来听周围环境的声响。如遇突如其来的响声,或猫、狗、老鼠、黄鼠狼等有害动物的侵袭,都会引起家兔惊群。一旦兔群受到惊吓,兔在笼中表现精神高度紧张,昂首四顾,坐卧不安,到处奔跑乱撞,同时尖叫跺脚。严重时,兔子会发生死亡,怀孕兔流产、难产,哺乳兔停止哺乳或发生吊乳现象,幼兔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肚胀和生长迟缓等不良状况,也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兔舍安静,行动要轻,避免陌生人和猫、狗等有害动物进入兔舍。

3 喜干厌湿

家兔喜欢干燥,厌恶潮湿。干燥有利于家兔健康,潮湿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如螨病、真菌病、肠炎、球虫病、脚皮炎等。

根据这一习性,建造兔舍时应选择地势高燥的地方,禁止在低洼处建兔场。平时一定要保持兔舍干燥,使兔舍的湿度维持在60%左右。

4 爱净怕脏

家兔喜欢干净,厌恶污浊。干净的环境有利于家兔健康,污浊的条件下兔子容易发生疾病。环境污浊包括空气污浊、笼具污浊、饲料和饮水污染等。空气污浊是指兔舍内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显著增加,使家兔黏膜上皮发炎而出现结膜炎、传染性鼻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给兔场带来很大危害和损失。笼具污浊主要是指笼底板被粪便污染和产仔箱内潮湿、积存粪尿。笼底板沾上粪便以后,容易导致污毛、脚皮炎和肠炎。饲料和饮水污染是指饲料和饮水被杂质如沙土、寄生虫虫卵、霉菌毒素、农药、水垢等污染。

饲料和饮水污染是造成家兔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强管控。要合理设计兔笼、饲槽和饮水器,防止饲料和水源污染。饲料厂和兔场相隔不要太近。饲料厂应设在地势高的地方,处于水流及主导风向的上游,饲料厂的车辆入口处要设有消毒池、自动喷雾消毒器,防止污染现象的发生。

5 吞食软粪

家兔的食粪行为,从开始吃饲料后终生不间断,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家兔排出两种粪便,一种是在白天排出的粒状硬粪,一种是夜间或清晨排出的软粪,排出的软粪很快被自己吞食,不留痕迹,这能使饲料达到最经济的利用效率。在管理上如发现软粪未被吞食,应视为疾病的出现,必须引起重视。

6 耐寒怕热

家兔的被毛厚,汗腺少,机体的耐热能力差,当外界温度上升到30 ℃以上,主要靠呼吸、大小便和口腔调节体温,但兔子的胸腔小,肺也不发达,仅靠呼吸很难维持体温恒定,所以,兔子最怕热。在15~25 ℃下生活家兔感到最为舒适,生产性能也最高,其临界温度,下限为5 ℃、上限为30 ℃,如果外界温度上升到30 ℃以上或下降到5 ℃以下,兔就容易发生中暑或冻伤。温度突然升高到30 ℃以上,怀孕后期母兔容易发生流产或死亡。相对而言,兔不怕寒冷,主要是指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成年兔。出生兔窝内温度应达到32 ℃左右,随着日龄的增加,产仔箱内温度可适当降低。断奶兔在低温情况下,容易发生腹泻、腹胀等现象。

7 啃咬习性

家兔的颌前骨齿槽内镶嵌着两排门齿,前后各一对,前排门齿叫大门齿,后排门齿叫小门齿。前排的一对大门齿与下颌齿槽内镶嵌的一对门齿相对应。除小门齿外,上、下门齿出生时就有,不再脱落,而且终生生长。上门齿每年生长10 cm,下门齿每年生长12.5 cm。由于门齿不断生长,家兔就必须借助采食和啃咬硬物以保持门齿适当长度,才能正常咬合,这就形成了家兔的啃咬习性。

生产中,上下门齿长出口外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是下门齿长出口外钩住上颌,有的是上门齿长出口外钩住下颌,由此影响采食。在饲养管理中,可在笼内投放一根木棍,让兔自由啃咬,这样就可以满足兔子的啃咬习性。

8 穴居性强,群居性差

野生穴兔体型小,敌害多,自身防御能力差,为了生存,各自打洞独居,只有交配季节才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在地下打洞生活和繁衍后代的能力,从而躲避敌害的侵袭。尽管家兔经长期的人工选育和培育驯化后实行了笼养,一旦接触地面,打洞的习性就会立即恢复,尤其是怀孕后期的母兔。地下洞穴具有光线暗淡、温度稳定、安静无干扰等优点。母兔在地下洞穴内产仔,有安全感,且母性好,仔兔成活率高。

60日龄前的仔幼兔喜欢群居,这是由于小兔更胆小,群居状况下有壮胆的作用。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群居性越来越差,特别是性成熟以后的公兔,在群居条件下常发生咬斗引起外伤,常常把耳朵或睾丸咬掉,甚至咬得遍体鳞伤。因此,2月龄以上的兔子应考虑分笼饲养,最好一兔一笼。

9 三敏一钝

家兔的嗅觉、味觉和听觉发达灵敏,而视觉较差,故称之为“三敏一钝”。

家兔鼻黏膜的嗅觉感受器发达,故嗅觉灵敏。在寄养仔兔时,应将寄养兔与本窝兔混合后,将产仔箱门关上,次日喂奶时再打开门,防止母兔咬伤或咬死被寄养仔兔。

家兔舌黏膜布满着味觉感受器,故味觉灵敏。兔对饲料和饲草味道的辨别能力很强,喜欢吃带甜味的饲料和带苦味的饲草,不喜欢吃带有腥味(如鱼粉、血粉等)和带有不良气味(霉味、酸臭味等)的草料。

家兔耳廓大,呈喇叭状,运动灵活,常竖立,倾听周围声响,如遇突然响声,会发生惊群应激,使家兔生产性能下降,给兔场带来一些损失。

家兔的两个眼球外凸,视野广阔,单眼视区可达180°,对色泽的辨别力较差,距离判断不明。

猜你喜欢
母兔群居家兔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母兔饲养管理技术
早期恐龙过着群居生活
秋养家兔 配种要点需牢记
喜欢群居的动物
喜欢群居的副栉(zhì))龙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家兔疾病 如何检查
提高母兔产仔率妙招
提高母兔繁殖力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