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经典老班药配伍规律研究※

2022-12-11 22:46闫国跃白燕远谢阳姣杨继峰符标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4期
关键词:配药组方方剂

闫国跃,李 彤,白燕远,谢阳姣,杨继峰,符标芳,马 艳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被瑶医尊称为“老班药”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104味传统瑶药,是瑶医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瑶药[1]。本文通过查阅古今瑶医药文献、收集瑶医文物、瑶医民间手抄本等资料,对瑶医“老班药”用药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各地瑶医药的应用情况。采用实地调查方法,以区内外瑶族主要聚集区为主要调查地,重点深入广西金秀、巴马、恭城、富川、都安、大化、湖南江华、广东乳源等12个瑶族自治县进行实地考察,投稿调查、采访,了解并记录民间瑶医对“老班药”的用药经验及“老班药”的药用植物分布情况。参考中医基础理论、西南少数民族医药理论,将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搜集的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对瑶药方剂组方理论、组方特点、方剂的配伍、方剂的组成结构及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对“老班药”的配伍规律等应用规律进行科学整理、归纳提炼,总结最具代表性的瑶医“老班药”的用药规律。

1 瑶药方剂组方理论

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病、防病经验,这些经验多为直接经验,简单实用,传播形式以山歌为主,多为口传心授[2]。瑶药理论其实不繁杂,一方面是对瑶药的基本物质研究探究还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以往瑶族民众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太复杂的医学理论难以得到理解和传播。瑶药理论以这种简略的理论形式展现,更有助于瑶族医学的传播和传承。瑶医流传下来的经验真实可靠,被复杂的理论遮蔽、歪曲的较少,且通过朗朗上口的山歌形式,其医药知识能得到较好的传播,使瑶族医药长期得以完整保留,民间瑶医的一些治病经验与治病方法也广为流传。

瑶药方剂组方理论独具一格。瑶药处方理论是瑶医遣药组方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瑶医药方临床治病的基础[3]。首先,瑶医以盈亏理论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组方时根据药物的特性,同时遵循瑶医的组方原则,将主药、配药、引路药相互结合,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瑶药方剂的组成,虽有主药、配药、引路药的不同,但在实际应用时,可依据不同病证、病情,合理运用,不必样样俱全,但主药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瑶医的处方简而精,用药灵活,理论独具特色。瑶医常以动物之间的相克关系指导用药,如狗怕老虎,就用虎骨配他药治疗狂犬病;蜈蚣怕公鸡,就以公鸡的唾液治疗蜈蚣咬伤等[3]。在瑶医治病处方中类似的例子不少,瑶医的医学科学原理有形象化、生活化特点,便于记忆、使用及传授。

2 瑶药方剂组方特点

瑶医根据天、地、人“三元和谐”[4],万物消长“盈亏平衡”[5]等理论及“祛因为要”“风亏打盈”[6]等治疗原则和临床实践经验,按药物特点,将瑶药分为“风药”“打药”或“风打相兼药”。瑶医认为,“风”较柔弱、柔软,“风药”作用较为和缓,具有补虚、通塞、调节腑脏功能的作用;“打”较坚硬、坚强,“打药”具有散瘀消肿止痛作用,作用较为峻猛。临床运用时,须根据不同脏腑的盈亏状况选用药物,一般在亏症的治疗中,以风药为主;在盈症的治疗中,以打药为主[7-8]。风药、打药合理配伍,效用互补,可扬长避短,使药力更专更宏,疗效更好,在祛邪扶正的同时,还可减轻药物偏性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减少不良反应[9]。

瑶医药组方简便廉验、灵活运用,具备如下几个特点:组方简单有效;药量机动灵活;常用生鲜药物;疼痛多用藤茎类药物;药物多与动物的骨、肉同时炖服;外用药多以酒、醋为引经药物;用药注重人的体质和年龄;养生保健方剂丰富[10]。瑶医临床组方灵活,方剂精而小,轻症用量较小或仅用单味药,重症则多味药联合应用。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变换方中的药物组成及用量。随着疾病发展到不同的阶段,用药剂量应与病情相适应,做到药病相符,既不能药重病轻,反过来也不能药轻病重。凡病势轻浅而药力猛、药量大,则易损耗正气;病势沉重而药力弱、药量轻,则效果不佳。因此,组方中药物剂量适宜,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方面。

3 方剂的配伍目的

从瑶药的发展史来看,在瑶医药萌芽时期瑶族人民治疗疾病一般采用单味药物的形式,由于药物品种日趋增多,瑶医对药性特点不断明确,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瑶医用药也由简到繁,创造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可针对复杂病情遣药组方,增进疗效,同时合理搭配药物以减少毒副作用,并逐步总结出药物配伍规律。因此,掌握瑶药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4 瑶药方剂的组成结构

瑶药方剂的组成,是在瑶医治法的指导下,瑶医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斟酌用量配伍而成的。在一首方剂中,不同地位和作用的药物应与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相符,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配伍严谨,切合病情,全面兼顾,提高疗效。瑶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配伍方法,即主药、配药、引路药的组方形式[11]。主药乃针对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合理选择主药是瑶医对因治疗、辨病论治的重点。配药一是针对兼症起治疗作用,二是帮助主药加强治疗主病的作用,三是缓和方中药物的偏性,制约某些药物的毒性或烈性。引路药可引导方中药物达到病变部位,使方剂能发挥最大功效[12]。

主症是纲,纲举目张。通过主药、配药与引路药的合理配伍以达到主治与兼治目的[6]。方剂中的主药、配药、引路药,主要是以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的主次地位为依据,但在遣药组方时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并非主药、配药、引路药都必须具备,也不是每味药只任一职[1]。每一方剂的具体药味多少,以及配药、引路药是否选用,应视具体病证、病情及治疗要求的不同,以及所选药物的功能来决定。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方剂组成中,主药不可或缺。一般来说,主药的药味较少,且其用量比配药、引路药要大,这与中医对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是一致的。组方时重点应考虑配伍用药的合理性,使之更好地发挥整体效果。

5 瑶药方剂的变化形式

瑶药方剂的组成虽有一定的原则,但也有很大的灵活性。临症运用成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状况、年龄大小、环境气候等不同予以灵活加减,通过灵活变化适应具体病情的需要。方剂的变化主要有如下形式。

5.1 药味加减的变化 药物是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方剂中的药物增加或减少时,必然会使方剂的功用和应用范围发生变化。在主症未变的情况下,随着次要症状的出现及兼症的不同而增减方中辅助的药物,使之更加适合变化的病情需要。在组方加减时,要注意所治病证的病机、主症都要与原方基本相符。方剂用药加减时,不可减去主药,否则就不是某药加减,而是另组新方。在临床实践中,瑶医用药有治求专方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要辨明疾病,即辨病,使用专方治疗,在取得疗效后,方药不宜做大的改动,这一理念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兼症,则在主方基础上灵活加减。

5.2 药量增减的变化 药量增减的变化,指的是药味不变,仅通过改变药物的用量,使方剂作用的主次位置相互转化,适用范围也有所区别。此外,药物的用量直接决定药力的大小,药物用量的增减能更好地适应患者不同的个体差异(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等)[13]。

5.3 剂型的变化 同一首方剂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特点制备成不同的剂型。不同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及药效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正确选择剂型,制订合理给药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一般来说,煎剂的生物利用度高,药效发挥迅速,适用于病情危重者;丸剂药效缓慢,便于携带,适用于病情缓慢者。

6 瑶药方剂的分类

瑶医方剂的分类,有病证分类法、主方分类法、功用(治法)分类法、综合分类法等。病证分类法:主要涉及针对内、外、妇、儿、五官等专科疾病的方剂分类,还包括以脏腑病证或病因等的方剂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以病索方。主方分类法:方剂冠以主方,用以归纳其他同类方剂。此分类方法,对归纳病机、治法共性的类方研究具有较好的作用。功用(治法)分类法:方剂的作用与其所体现的治法是一致的,故以治法分类方剂的方式是常用的分类法,以法统方是对治法分类方剂的理论总结。综合分类法:该法既能体现以法统方,又能结合方剂功用和证治病因,兼顾部分专科疾病专病专方的用方特点。此分类法具有概念清楚、提纲挈领、切合临床、照顾面广的特点,被临床所推崇。

7 小结

瑶药组方简便廉验,在诊疗中按需选择适合的瑶药,灵活运用,有利于瑶医药临床推广应用。挖掘瑶医“老班药”临床配伍规律,发挥瑶医药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有利于提高瑶医药学术水平,促进瑶药新药的开发,扩大瑶医药的对外交流,继承与保护瑶族医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扬民族医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配药组方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新型配药喷雾器
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的临床研究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医院电控取药终端设计与研发
养肺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