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维背景下高职铁路类专业职业素养体系构建探究

2022-12-11 01:45王大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体系铁路

王大帅

我国高铁产业被誉为国家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深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描绘了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美好蓝图,提出“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发展目标,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的发展前景。

职业教育是铁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们需要基于产业需求重构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养体系,培养多技术复合、多学科素养、强职业素质的工匠人才,支撑产业智能化发展。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培育现状分析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经过后天职业环境训练后的职业方法、能力和智慧,是其能否适应岗位需求的衡量标准,是人才链匹配产业链的基本要求。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素养是指由各项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训练而成的初阶专业认知和偏理论化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现状

职业素养教育是关乎职校学生就业的焦点问题,因此许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职业素养教育课程,探索了多种培养培训模式。例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结合思政教育,以主题教育为主要方式,以班级社团学习为载体,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总体来看,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建设虽然普及度高,但也存在薄弱之处。不等同于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强调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和生涯发展为前提,因此要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结合在一起。有些职业院校仅开设了素养类课程,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且未能有效融入职业环境要素。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价值取向模糊,重专业技能、轻素养教育,对素养教育的质量、考核和奖励不重视……

二、铁路类专业职业素养体系的基本遵循原则

(一)素养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的建构原则

专业课程体系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载体,反映了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和要求,而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职业院校应一体化设计素养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把职业素养教学与专业课程结合,同步开展,相互融合,依托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开展公共基础素养的学习,依托专业课开展职业特质、工匠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学习,依托专业拓展课开展创新能力、职业规划等创新发展素养的学习。在实施包含职业素养的专业内容教学时,强调真实、标准的职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和建构各种职业环境,实行铁路严格规范的作业程序,让学生在从事专业技术训练的同时直观感受职业素养的要求。

(二)职业文化与校园环境相融合的实施原则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空间,校园文化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职业文化与校园环境相融合,就是要把工匠精神培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师生学习、生活,营造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环境,使学校成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阵地。铁路行业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铁路人的优秀职业品质,二七精神、新时期火车头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等铁路精神文化,表现了铁路建设者“严纪律、强作风,敢于拼搏、勇争第一”的品质。在职业素养塑造的关键期,学校需将这类优秀职业品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融合,开展外部、内部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功能,通过营造铁路主题场景,在专业课堂以外打造特色铁路校园育人环境。

(三)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大多难以量化,且不太容易直接观察和评价,职业素养考核的分值和比例也难以掌控。因此,我们要将职业素养全面引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职业素养的评价要先建立全面的素养要素和结构,建立与之对应的素养目标与评价标准,采用三元评价模式,即教师评价、成员互评和学生自评,以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养发展为导向,同时兼顾个性化、创新性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职业素养体系的结构与要素

职业素养体系按照显性和隐性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职业技能紧密联系的技艺追求、安全意识、规章要求和职业操守等,另一类是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紧密联系的价值观、创新能力等。显性的职业素养与能否适应岗位要求直接相关,因此更受到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的看重。隐性的职业素养关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从教育的长远角度看应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铁路类专业培养的是铁路建设及运维产业需要的作風严谨、专业扎实的技术技能人才,铁字为先和匠心精神是铁路行业要求的职业特质。在智能运维背景下,铁路职业综合素养又融入了信息化素养、创新素养、多专业融合素养。在构建铁路类专业职业素养体系时,对接数字高铁下生产岗位的智能化、融合化要求是其根本的逻辑遵循,纪律性、精益性、复合性是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显性特征。

因此,智能运维背景下的铁路类专业职业素养体系,包括传统高职学生的共同素养、具有铁路行业特色的专业素养和适应新发展新变革要求的创新发展素养等三类。第一类是公共基础素养,主要有生理素养、体态素养,以及性格情感、道德品质、信息意识等;第二类是核心专业素养,主要有岗位适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故障解决能力、铁路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以及运维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化技术素养等;第三类是创新发展素养,主要有岗位迁移能力、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高铁产业在“十四五”时期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培养学生高品质的职业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不仅要继续发扬传统的铁路劳动精神,还要融入新发展背景下智能化、信息化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实施路径是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育人环境,将铁路文化教育贯穿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三年周期,把铁路现代产业文化的精髓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以培养学生适应高铁产业发展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育训结合视域下高职高速铁路类人才职业综合素养培育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2-ZZJH-212)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课程体系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