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2022-12-11 17:49刘丹嵋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2期
关键词:班委会双减教学资源

刘丹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实施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将真善美的种子植入小学生内心深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强化教育思维理念的转变与革新,贯彻落实“双减”的标准和要求,审视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因素,以学生基本学情为出发点进行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施,帮助小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以生活素材挖掘为基础,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基本学情,以实际生活为源泉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分析,强化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家庭教学的科学融合,最大程度地促进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强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真正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梳理与整合,努力转变传统课堂的“灌输”“说教”模式,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进行案例的搜集,使之同教学主题紧密关联,以实现小学生基于学习主体的理解和感悟的深化。

比如,在进行“选举产生班委会”教学时,教师在备课环节将班级开展活动的相关照片搜集起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剪辑和整合,以短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班级活动的点点滴滴,之后顺势呈现本节课教学的主题,以及班委会的职责分工。教学中,教师以本班级为例,让学生说一说班级中都设置了哪些班委岗位,每一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任务是什么,班委会成员哪些方面做得最好,想要成为班委会成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这个过程以学生熟悉的事情作为切入点,实现了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也带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课堂质疑解疑为载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互动沟通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仅有教师的声音是不行的,还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及时反馈,这样才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方向与指引,让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有的放矢。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学生的质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自身的观点与意见,强化对学生的启发和指导,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会沟通交流”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就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几段小视频,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看视频、思考探究,然后及时点拨引导:视频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在你身上存在?关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通过切合实际的情境创设,教师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同时,教师可以列举学生因在学习生活中沟通不及时、不畅通所产生的摩擦和问题,让学生通过角色互换增进学习感悟,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再如,在“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来导入教学: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有哪些?这些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是什么?如何有效抵制这些不良行为?学生提到了嗜酒、打架、吸烟、旷课、早恋等,并且对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一一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实际谈了谈。有学生提出:“毒品危害巨大,国家一直在禁毒,那么为什么烟酒也是有害的,国家却没有严厉禁烟禁酒呢?”这样的质疑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形成质疑、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以课堂氛围营造为依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适宜的氛围中大胆表达自身的意见和想法,助力学生深入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推动课堂教与学两个目标的实现。而为了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教师应当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专业的素质和亲切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扎根课堂,为学生树立典范和榜样,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开展“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的幅员辽阔和锦绣河山,让学生体验、感受祖国的独特、美丽与魅力。之后,教师顺势导入本节教学主题:我国地大物博、景色壮丽,大家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大家感觉哪些地方是最美的、最独特的呢?有学生提到了奔涌的长江,有学生提到了伟大的首都北京,还有学生提到了浙江的乌镇、云南的西双版纳……他们对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风貌和人文风俗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令人向往。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学生探究思维的有效开启,而且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和见识的增长。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我国的行政区划图进行观察和阅读,了解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的培養。这样不仅带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利于“双减”的精准落实。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将中心和重点聚焦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坚持以生活素材挖掘为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以课堂质疑解疑为载体,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以课堂氛围营造为依托,实现学生探究热情的激发。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讨论分析、表演、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研学旅行等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或课后作业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验证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供引擎和助力。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21年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低学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实施路径的研究”(教教科〔2021〕436号)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1-HJYY-253]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班委会双减教学资源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电子版委会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建设优秀班级委员会,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