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服饰与中国清代女性旗装的对比分析

2022-12-12 11:01尚红娟李宝华
西部皮革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维多利亚服饰时期

尚红娟,李宝华

(兰州大学 艺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1 维多利亚时期与中国清代时期的时代背景

1.1 维多利亚时期

19 世纪初期,伴随英国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在维多利亚时期到达巅峰,经济文化达到全盛,国民总值急剧增加,对外贸易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也由城市走进农村并深入农村,工业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主要命脉,为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服饰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经济基础。

此外,维多利亚时期科学文明的发展十分迅猛,在人们普遍信仰科学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大环境下,汽船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运输及商业贸易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繁荣,铁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维多利亚时期对于道德风尚也有了一定的标准及要求,由于对饮食的讲究而形成了许多进餐礼仪,英国开始流行下午茶,高雅的旅馆开始开设茶室,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形象和精神文明的需求,贵妇长裙和蕾丝服饰也逐渐成为主流话题。由此可见,科学文化的昌盛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文明的进步。

1.2 中国清代时期

当时的中国,由于受闭关锁国国情的影响,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慈禧太后作为同治帝的生母,是当时中国实质上的统治者。

随着严禁对外交往政策的推行,不仅阻断了与外界的交流,限制了对外贸易,更不利于经济结构的形成。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腐败不堪,军事上也相对别的国家来说十分落后,装备陈旧,无法融入新的机械储备。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社会环境长期处于动荡的状态,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给当时的清朝统治以沉重的一击。封建社会思想全面笼罩,文化环境恶劣,教育思想落后,人们无法摆脱“束缚”,得不到实质性的解放。

2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服饰与清代女性旗装的分析

2.1 服饰特点

2.1.1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服饰特点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的服饰风格被称作“维多利亚风格”,它在本质上和文艺复兴是有所差别的,由于工业革命的产生,受当时文化环境不稳定的影响,产生了“折衷古典”的效果。“折衷古典”是将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等风格交织在一起的艺术,不断思索机械美学,因此也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在维多利亚初期,维多利亚女王始终保持着极为简朴的穿衣风格,也因此对中上层阶级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君主权利由于光荣革命的发生而被逐渐削弱,与此同时,皇室贵族也不再追求夸张繁复的时尚感,而是从自身特色出发。维多利亚女王以及她的丈夫都坚信应该找到真实的自己,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摒除过于华丽的东西,在服装上应选择符合自身身份地位的服饰,因此,维多利亚女王的自身穿搭表现出了一种朴素典雅的感觉,英国宫廷服饰与其他国家相比来说,款式更为简单,颜色更为素朴。

随着英国在世界上的殖民地不断扩张,经济力量不断增强,整个英国以及维多利亚女王为彰显综合国力,服装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紧身胸衣仍然流行。在裙子设计的过程中,将时尚规律考虑了进去,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

2.1.2 清代旗装服饰特点

满族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适合本民族生活特点的马蹄袖替代历代的宽衣大袖。“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其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式盒状体,因此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1]

在清代的社会环境以及行为规范的限制下,满族女性需要身着本民族的服饰。清代初期,旗装主要以实用性为主,款式简约大方。到了清朝中叶,服饰则更加精致,制作程序也相对繁琐。各民族融合的趋势使清代旗装的服饰风格受到汉族的影响,在长袍上有所改进。而清朝中后期,“花边”作为装饰在旗装中被广泛应用,经过工艺加工后的旗装纹饰更加精美,服饰看起来奢华绚丽。除此之外,围巾及云肩也是旗装的重要配饰。

在颜色选择上,皇室采用明黄色。在制作上,在多层帽纬上镶嵌珠宝,与金凤衔接,在冠的周围加以“凤”作为雕饰,在尾装饰金翟,并配以上百颗珍珠。民间女子则以长袍为主,分为衬衣与氅衣两种款式。其中衬衣以圆领、直身、无开禊、前面五个扣子为基本特征,袖子也分为舒袖和半宽袖,可以通过这些特征看出当时女性对衣着的讲究和重视程度,晚清时期服饰的样式更加丰富多样。氅衣的款式是不同的,主要采用左右结构,一般开禊到腋下,上部采用顶端样式进行装饰,使人看起来更加典雅一些。

2.2 服饰不同材质的运用

2.2.1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服饰的材质与款式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服饰的材料大量运用了流苏、蕾丝、缎带花边、荷叶边、蝴蝶结、包纽以及褶皱等因素。

流苏元素在服饰中的应用能够使服饰看起来更具活力和动感,展现出少女感;蕾丝则以其具有“古董感”而作为维多利亚风格的代表,由于价格不菲,更能散发出一种高级定制的独特感。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则更多地在领口以及裙摆处加以蕾丝花边,从而产生华贵的视觉效果;荷叶边在裙装设计中运用广泛,更适合于圆裙搭配,代表着古典的高雅气质,不仅将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融为一体,更能彰显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艺术的华丽,“维多利亚蛋糕裙”就是其完美应用的杰作;在维多利亚风格的笼罩之下,纽扣的设计也是不可忽略的,包纽的盛行在细节上加强了装饰感,而蝴蝶结作为装饰元素也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符号。

此外,内衣的材料也有所变化,在更倾向于舒适的理念下,颜色主要以白色棉布和亚麻布为主。从提高女性的健康方面来说,以不同形状的布的拼接来替代鲸须。

从关键款式上来看,主要有立领、羊腿袖、高腰和抓褶。由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服饰穿着上更加保守,只有通过叠穿的方法来增加美感,叠穿带给人的视觉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裸露,因此立领变得更加受人欢迎,成为此风格的重要标志。羊腿袖通俗地来说是指袖子部分的造型类似于羊腿,上部呈现出一种宽大的感觉,而接近手腕的地方开始缩紧,具有欧洲的古典美特征,由于人们对时尚的不断追求,灯笼袖和泡泡袖也受到了欢迎。高腰的款式能够展示身体的纤长感,此工艺在胸前和腰部强调褶皱的剪裁,能够起到束腰的作用,使穿着比例更加得体。抓褶和褶皱作为维多利亚风格的重要部分,广泛应用于衬衫以及裙摆的设计中。

维多利亚时期亦是时尚开始萌芽的时期,通过不同款式的服装将女性温柔的一面完美表现出来。不同的造型也搭配有不同风格的帽子,其材质主要由羽毛和蕾丝组成,帽子作为配饰也成为女性彰显自身气质和格局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2.2.2 清代旗装服饰材质的运用

清代女性服饰中满族妇女所穿着的旗装与现代所看到的旗袍是有明显差别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单、夹、皮、棉。由于清代染织工艺发达,生产出来的服饰也更牢固耐穿。云锦的纹饰精美,底蕴深厚,在清代旗装服饰的制作中被广泛使用。

旗装传统面料大多采用靓丽精致绸缎进行制作,用料上十分节省,不仅制作工序简单,而且便于人们穿脱。在服饰的设计及制作中,刺绣也占据重要的地位,清代刺绣十分严谨,主要应用在服饰的装饰过程中,题材有富贵、吉祥、如意等寓意。受材质特殊性质的影响,不同材质展现出来的效果不同。

从阶级划分上来看,皇室佩戴的冠通常使用貂皮等名贵材料,而民间满族女子的旗装在构造方面虽与贵族女子基本相同,但受当时经济及社会地位的影响,在材质选择上只能使用棉布进行制作,纹饰也不能太过华丽。随着清代染织业的发展,为面料的选择奠定了物质基础。对外贸易的扩大使国外进口的纺织品数量不断增多,种类层出不穷,人们对于旗装服饰的面料选择更加丰富多样。洋布、呢子、羊毛绒等国外面料作为新式面料备受人们青睐。

3 中西方服饰文化特征对比分析

服饰特点的形成与彰显出来的文化符号和其社会大背景、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服饰的设计和中国清代旗装的形成及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对比两者之间在服饰文化上的异同,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3.1 审美价值

无论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服饰还是清代女性服饰,都起着视觉上的美化作用,不同维度地展现了各自的特点,也是自身文化的体现。中国清代的服饰体现在宫廷礼仪文化之中,主要起到防寒保暖的功能,而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更加注重表现个性。

当女性身着维多利亚风格的服饰时,无论是蕾丝带来的古董感还是荷叶边的典雅都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西方的人们在其服饰文化的设计过程中,也特别执着于感官上的刺激。而清代服饰在旗装的袍服下,还会穿搭长裤,在和西方的对比下,显得颇为保守,在审美上来说,更加注意整体视觉上的和谐美,始终将体现东方女性的体态美感作为重要的宗旨,以此弘扬东方美学。

3.2 服饰艺术风格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风格并非统一的风格,它是在受各种流派共同影响下而形成的。在此时期,各个资产阶级都希望通过一种繁复华丽的方式去彰显自己的财力,从而达到自己的欲望满足,在此方式的追逐下,违背了“功能性原则”。在服饰设计中,只注重表象,而忽略了其中的内涵作用。

清代服饰的艺术风格充斥着满族的民族特色,其装饰风格十分独特。受地域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及习惯对服饰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服饰的差别集中表现在结构和造型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随之扩大,民族融合元素递增,清代女性服饰在吸收自身长处的同时,也借鉴了其他民族的有利元素,从而形成了清代独树一帜的服饰艺术风格。

3.3 身份标识价值

社会身份地位不同,服饰类型也有所不同。

在维多利亚时期,由于维多利亚女王的身高十分娇小,受当时“上传下效”现象的影响,“娇小美”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紧身袖,肩部微微下垂感以及腰部长而窄,以纤细腰围为美。胸衣由胸部自然延伸至臀部,此设计在当时认为能有效帮助女性缓解身体虚弱的状态,对身体十分有益,紧身胸衣也是塑造形体不可或缺的利器,由特殊材质制作而成,在缝制过程中也需要专门的工序,价格昂贵,在穿脱上也没有那么简易,因而紧身胸衣变成了当时女性身份地位的一种参照标志,只有中上阶层的妇女才可享有。

而清代的女性服饰中,级别较高的是属于皇后及皇太后等的服饰,其中皇室所佩戴的冠,做工精致,雍容华贵。“皇后以下的皇族妇女及命妇的冠饰,依次递减。嫔朝冠承以金翟,以青缎为带。皇子福晋以下将金凤改为金孔雀,也以数目多少及不同质量的珠宝区分等级。”[2]而普通的民间女子则会身着长袍,分为衬衣与氅衣两种款式,种类单一,服饰构造简约,更为朴素。

结论

综上所述,服饰文化的发展是人们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体现,能够展现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元素、文化内涵及文化基因,是整个民族生命力的象征。维多利亚时期和清代女性服饰的发展与其所对应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是密切相关的,西方女性服饰的审美更加偏向于视觉上带给人的冲击,注重个性的发展。而中国则更讲究天人合一,服饰呈现出来的感觉更满足于满族的宫廷服饰文化,体现生活特征,强调在视觉上更加和谐的体验,其精神文明内涵和华夏民族精神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清代服饰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具有影响力,现代服饰文化通过吸收其有利因素而充满生机,从而促进了民族文化和服饰设计的发展和传承。本文通过对维多利亚时期和清代之间的女性服饰文化的分析,希望能对现代服饰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维多利亚服饰时期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维多利亚时期的人是如何发明“短途周边游”的?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二货”拍照欢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