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鞋道履鞋文化

2022-12-13 14:18北京全岳
西部皮革 2022年11期
关键词:辟邪谐音毕淑敏

文 北京/全岳

自从盛唐时代发明了“鞋”这个字以后,“鞋”字就与富贵、和谐、福祸、邪恶等元素有了不解之缘,成就了鞋文化的绚丽篇章。

先说富贵的“鞋”字。

“鞋”字由“革”和“圭”两个字组成。自古以来,革旁代表的鞋子有鞮、靲、鞜、鞨、靸、鞔、、鞾、靴、鞵、鞋等,直到现代除了“鞋”字外,其他都被优胜劣汰而极少应用或销声匿迹,特别是“鞵”字本来是“鞋”的本字,结果也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而被替代,只留下一个“革”旁。那么“鞋”字优在何处?贵在何处?

“鞋”中含“圭”,具有大富大贵的深刻含义。“圭”字,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即玉圭。玉圭,其形长条状,上圆或剑头状,下端正如方状。

玉圭,是古代帝王和贵族朝聘、宴飨、祭祀及征伐中是所使用的礼器,用以显示使用者的地位、身份和权力。在周代,天子赐予诸侯每人一件玉圭,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帝位的象征。

圭臬,是古代测量日影的仪器中称“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子称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称表,根据日影的长短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除此之外,圭还是古代的容量、重量等单位,由此也可引申为国家的标准和法度。圭,重为帝王礼器,又显赫如法度,足见寓意之贵。

“鞋”中含“圭”,还具有象形的寓意。“圭”字上尖下方,酷似鞋底的形状。古时候的鞋子不分左右,当然鞋底的形状也左右相同,那端端正正、其形如鞋的“圭”形与古代鞋底的形状何其相似。古代讲究“天圆地方”,其鞋头也或圆或尖,鞋跟也或圆或方。特别是“圭”与“贵”,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次说和谐的“鞋”字。

“鞋”字的谐音很多,如“协、偕、携、谐”等。协,有协和、协作之意;偕,有偕同、偕老之意;携,有携手、携侣之意;谐,有谐美、和谐之意。如此多的“鞋”字的谐音字,字字和谐而美好。特别是那两个“谐”与“偕”字,更是寓意婚姻的和谐美满,百年偕老。

在民间,媒婆说媒时,把男女双方的鞋各拿一只,若合在一起正巧是一对才能订婚,寓意“天意成双”;下聘时,男方向女方赠送的鞋称作“合鞋”,寓意“和谐’;入洞房前,一对新人要交换鞋子,各自穿着对方的鞋子进入洞房,寓意“同偕到老”;入洞房时,新娘要把自己的鞋纳入新郎的鞋中,称为“同鞋”,寓意“同偕”。和谐的“鞋”字,可谓“吉祥如意”。

再说邪恶的“鞋”字。

就谐音而言,“鞋”字还与“邪”字同音,于是就有邪恶、邪财、邪道、邪教、邪路、邪念、邪气、邪说、邪行、邪门儿、邪门歪道……与鞋子为伍,不一而足。既然好端端的“鞋”字与如此之多的“邪恶”为伍,岂不大煞风景!似乎就连“协、偕、携、谐”美妙之意也暗然失色了。

在民间,鞋与邪,总有绕不开的话题。有的说,送礼物最好不要送鞋,因为“送鞋”的谐音是“送邪”,谁还敢送?

有的说,上级领导想借故整其下属,就被称“领导给穿了小鞋”,这种说法无论南方和北方流传甚广。

还有的说,对乱搞男女关系的人,或特指作风不正的偷情女人,都是“破鞋”,更是把鞋子贴上了淫秽而邪气的标签。

总之,古往今来的鞋与邪,一个谐音把好端端的鞋子,推向了邪恶的深渊。然而,自古的中国就有“邪不压正”之说,中国智慧一定有“辟邪”之道!

据说民间常见的辟邪之物有玳瑁、玉器、钟馗、桃木剑、葫芦等。古代东方人认为,佩戴玳瑁饰品象征吉祥长寿、辟邪纳福;玉器之光泽可以驱散妖魔,辟邪保平安;桃木剑是道教法器,其木谓“仙木”,有镇宅、纳福辟邪、招财之功效;葫芦与福禄是谐音,邪着摆放可以消灾镇邪,悬挂则象征喜庆吉祥……

消灾去邪,平安无事,更是人生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和追求在鞋俗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鞋与邪,是如何“以鞋制邪”、消灾去邪呢?

作家毕淑敏曾经对鞋子与婚姻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她的一篇题为《婚姻鞋》文章中,开篇第一句就以“婚姻是一双鞋”直截了当地把夫妻关系比喻为成双配对的鞋子;她进而论道:“不论什么鞋,最重要的是合脚;不论什么样的姻缘,最美妙的是和谐。”她把婚姻与鞋的和谐关系,诠释得淋漓尽致。

“婚姻鞋”不是鞋子,有比喻之意,恰似成双成对的婚姻。自从唐代把鞋子称作“鞋”字之后,人们就以谐音把“鞋”同“谐”和“偕”字联系在了一起,意思是指美满婚姻的“和谐”和“同偕”。特别是在古今民俗中,更是把“婚姻鞋”演绎得惟妙惟肖,生动有趣。

令毕淑敏没有想到的是,婚姻与鞋的和谐关系固然美妙,但当“鞋与邪”的谐音相遇的时候,就没有了“鞋与谐”的谐音那样的美妙。所幸的是,在她环球之旅中,以其亲身经历,对“鞋”与“邪”,描述得更是妙趣横生,把“以鞋制邪”之鞋故事,升华到了美轮美奂之境界。

她说:“中国人有种习俗,把鞋钉在墙上,取其谐音,用来避邪。我在这些年的旅行中,收集了来自好多地方的鞋。最早是去台湾。星云大师送我一对玉鞋,很小,一厘米长短,他告诉我要钉在墙壁上,才能避邪。星云大师说的“把鞋钉在墙壁上”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成了“钉在墙壁上的鞋”,简言之就是“壁鞋”的谐音“辟邪”或“避邪”了。这种牵强附会的谐音,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文字智慧,更是一种迎合民众求吉避祸、平安无事的心理需要。壁鞋、辟邪与避邪,完全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中国造”。

毕淑敏后来去土耳其,碰到一个姑娘向她推销鞋子,是一种阿拉伯式的鞋子,鞋尖高高翘起,那姑娘告诉她把这个鞋子钉在墙上,就能平安。她很好奇,把鞋钉在墙上可以辟邪,在中国能说得通,因为是谐音,但在国外怎么也会有这样的风俗?

再后来去伊朗,也碰到这种鞋的纪念品,卖鞋的人告诉她一定要钉在墙上,但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却没有人知道。

然后是马其顿,小贩把饰品小鞋穿成串在卖,并说把鞋钉在墙上,魔鬼就会远离。

最后是在埃塞俄比亚,一位司机在车上挂了一个小小的鞋子,并告诉她说,鞋钉在墙上可以预防一些不好的东西,但他是司机,很少在家,反而多在车上,于是把鞋挂在车子里。

毕淑敏回忆说,星云大师说的把鞋钉在墙壁上,是以“壁鞋”的谐音可以“辟邪”或“避邪”,与土耳其、伊朗、马其顿、埃塞俄比亚等国土生土长的民俗文化无关。诸国贩卖的能避邪的“壁鞋”,皆是或玉鞋、或陶鞋、或木鞋、或水晶鞋的工艺品,件件是小巧玲珑的工艺品、精美绝伦的装饰品。可避邪的“壁鞋”,或装饰于墙壁,或悬挂于高堂,乃置于司机的车前。“壁鞋”,一旦与民俗融合,一旦与信仰融合,一旦与文化融合,将远远超越鞋民俗原本朴实的初心而升华。

至于为什么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有同样的习俗,毕淑敏诠释道:

“我想,有一种文化的融合,其实早已悄悄发生,它不会因为国界而停顿,不会因为民族、语言的不同而止步,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人们对平安、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这也许是旅行者的一个小小的发现吧。”

这不仅是旅行者的发现,更是文化“旅行”的结果。没有中国的张骞西行之旅,没有中国郑和下西洋之旅,就没有影响世界的丝绸之路,就没有中国鞋的印痕,更没有中国鞋文化的传播。以鞋辟邪而寓意平安无事,不仅是中国的鞋文化,更是世界的鞋文化。以“鞋、壁、辟、避、邪”字而衍生的“平安无事”的中国鞋文化现象,已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语言文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梦幻般境界。

象征中华古老文明的中国结配上鞋饰之后,“结”的谐音“吉”的吉祥、福禄、喜庆与“鞋”的谐音中的谐美、谐和、偕同等寓意从此结缘,更充满着的美好中国元素。如此一来,中国结的“鞋”元素无论来到哪个国度,就会带去吉祥与谐美的中国式祝福。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中国“鞋”字,魅力无穷。当“鞋”字与“谐”字相遇时,吉祥又如意;当“鞋”字与“邪”字相遇时,干戈化为玉帛;当“鞋”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时,虽文字有异却鞋俗竟出奇地相似,同样地美好。

(下期刊载《鞋字之发展史》)

猜你喜欢
辟邪谐音毕淑敏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善良是颗种子
谐音词的规则
“巨鞋”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绝妙的数字灯谜
毕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记卡”物超所值
浅析汉代辟邪的种类及其出现原因探讨
邻居眼中的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