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黄杉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

2022-12-13 10:27罗荣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宣威市蓄积树种

罗荣飞

(宣威市倘塘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宣威 655418)

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是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类群,对研究植物区系地理、松科分类进化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优良的材用和园林观赏树种,还是受国家二级保护的中国特有物种[1]。黄杉在宣威市境内分布较广泛,宣威市是黄杉的适生区域。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森林植被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云南高原地区、滇中高原亚地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35′30″~104°40′50″、北纬 25°53′30″~26°44′50″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向东南倾斜,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高山深谷纵横交错,地形复杂,最高海拔2 868 m,最低海拔920 m,相对高差为1 948 m,海拔高差大。河流分属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夏、秋季和冬、春季分别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带并存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80 mm,年平均气温13.3℃,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此气候条件孕育着亚热带(半湿性)常绿阔叶林,但由于人们的长期经济活动,原有的常绿阔叶林几乎被次生植被替代。按照《云南植被》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宣威市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湖泊水生植被、人工经济林植被等。在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多种生物气候作用下,该区域土壤类型较复杂,主要土壤类型有棕壤、黄棕壤、黄红壤、红壤、红壤性土、石灰土、紫色土等,其中红壤分布最广。海拔1 200 m以下多为耕作土。

多年来,由于过度采伐和生境劣化等,黄杉种群个体数量大幅度下降[2]。作者结合宣威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对宣威市黄杉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摸清黄杉在宣威市的自然分布规律、范围、面积,揭示其种群现状、自然更新能力、当地居民的利用及导致树种濒危的可能因素,指出实现宣威市黄杉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应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合理保护和利用黄杉提供参考。

1 黄杉特征特性和保护价值

1.1 形态特征

黄杉属于针叶树,属松科黄杉属常绿乔木,树高达50 m,胸径达1 m左右。树干高大通直,大枝不规则。幼树树皮浅灰色,老树树皮灰色或深灰色,裂成不规则厚块片。小枝具微隆起的叶枕,基部无宿存的芽鳞或有少数向外反曲的残存芽鳞,叶脱落后枝上有近圆形的叶痕。一年生枝干红褐色,主枝通常无毛,侧枝有较密的灰褐色短毛,尤其以凹槽处为多;二、三年生枝灰色或淡褐色,无毛或近无毛。叶条形短柄,长1.5~3.0 cm,宽约2 mm,先端钝圆,上面中脉凹陷,下面中脉隆起,有2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同株,球花单性,雄球花圆柱形,单生叶腋,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各有2个花药,花丝短,药隔三角形,药室横裂,花粉无气囊;雌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下垂,卵圆形,有多数螺旋状着生的苞鳞与珠鳞,苞鳞显著,直伸或向后反曲,先端3裂,珠鳞小,生于苞鳞基部,其上着生2枚侧生胚珠[3]。球果下垂,有柄,呈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幼果紫红色,成熟前淡绿色,成熟时褐色或黄褐色,长 4.5~8.0 cm,宽 3.5~4.5 cm,中部种鳞近扇形或扇状斜方形,上部宽圆,基部宽楔形,两侧有凹缺或无,背面密被褐色短毛或近无毛;苞鳞露出部分向后反曲,中裂片窄三角形,长约3 mm,侧裂片三角状,微圆,较短,有细齿。种子三角状卵圆形,密生褐色短毛,长约9 mm,种翅较种子长,上部密被褐色短毛,种翅稍长于种子或近等长,种子连翅稍短于种鳞。

1.2 生长习性

黄杉为我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黄杉分布区处于中亚热带至北亚热带,垂直分布在海拔300~2 800 m山地,生长区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或中亚热带湿润温暖气候区,生长区的土壤主要为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红壤。黄杉常散生或混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喜酸性土壤,在石灰岩山地也能生长,但生长较为缓慢。宣威市倘塘镇新乐村有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黄杉纯林,林下土壤有机质丰富,质地多为沙壤质或壤质,疏松湿润,群落外貌暗绿色,林分结构完整,林相整齐。

黄杉具有喜光耐干旱、耐瘠薄、抗风力强、病虫害少等特点,对土壤、气候等因子的适应幅度较宽,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特性。黄杉的强营养性主根粗壮发达,长可达10 m,浅表性侧根分布于树干基部入土50 cm范围内较多。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自然生长状况下,生长13~14年的黄杉开始开花结果,而在栽培条件好的地方,八年生黄杉即可开花,树龄为300多年的黄杉仍有结实能力[4]。花期4—5月,球果10—11月成熟,球果成熟后开裂,种子飞散,天然更新能力强。黄杉可采用种子繁殖。春季选肥沃的沙壤播种,20 d后开始出土。幼苗要遮阴,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由于野生黄杉的球果虫害率较高,不易大量采种,可移植天然林下自生幼苗,经人工栽培,加速其生长。

黄杉混交林多出现在海拔800~2 200 m,林分郁闭度0.2~0.7,群落层次结构清楚,可明显地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以黄杉为优势树种,植株高大,树干圆满,乔木层常混生有云南松、云南油杉、柏木、华山松、杉木、桤木、漆树等,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林下灌木及草本较稀疏;灌木层多为矮杨梅、水红木、南烛、铁仔、糙叶水锦树、杜鹃、马桑等耐旱植物,草本植物以紫茎泽兰、扭黄茅、黄背草、野古草和蕨类植物为主。

1.3 黄杉的保护价值

黄杉虽然分布较广,但多呈零星或小块状分布。由于材质优良,累遭砍伐,黄杉分布区正日益缩减,已属于渐危种。黄杉对研究植物区系、植被及黄杉属植物分类、分布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优良的材用和园林观赏树种,也是树木育种中难得的种质资源[5],可作为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2 宣威市黄杉分布现状、种群特征及主要植物种类

黄杉在宣威市境内分布较为广泛。宣威市有黄杉分布的乔木林面积7 116.4 hm2,其中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乔木林面积1 485.6 hm2,占20.9%;以黄杉为次要树种的乔木林面积5 630.8 hm2,占79.1%。有黄杉分布的疏林地面积15.0 hm2。有黄杉分布地块的林木活立木总蓄积468 610 m3,其中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林分蓄积99 820 m3,占活立木总蓄积21.3%;以黄杉为次要树种的林分蓄积358 700 m3,占活立木总蓄积76.6%;黄杉疏林地林木蓄积370 m3,占活立木总蓄积0.1%;黄杉散生木蓄积200 m3;黄杉四旁树蓄积9 520 m3,占活立木总蓄积2.0%。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宣威市黄杉的年生长率为6.89%,年净生长量为7 670 m3,其中黄杉林分年生长率为7.29%,年净生长量为7 300 m3;黄杉疏林地的年生长率为3.81%,年净生长量为10 m3;黄杉四旁树年生长率为3.81%,年净生长量为360 m3。西泽、龙潭、倘塘、务德等乡镇分布较多,宛水街道办事处、虹桥街道办事处、双龙街道办事处、羊场镇、海岱镇、宝山镇、阿都乡、文兴乡、普立乡等乡镇(街道办)无黄杉分布,板桥镇、热水镇、双河乡黄杉只在四旁分布,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和特殊的分布格局。采运方便的林木,前些年几乎全部被砍伐,残存株多生长于山脊和深山。黄杉纳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来,得到了有效保护,老百姓对黄杉的保护意识有所提高。

2.1 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或纯林

宣威市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小班地块包括黄杉纯林、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以及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疏林地。目前,大面积的黄杉纯林已经很少,在宣威市倘塘镇、务德镇等海拔2 000~2 200 m的公路旁缓坡上分布有较大面积的黄杉片状散生林或纯林。这些林分中有高20 m左右、树龄100~150年的大树,中等大小树木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疏林下的小树和幼苗也比较常见。乔木层多为单层林,以黄杉为主,伴生有石栎、旱冬瓜、云南松、华山松、桤木、云南油杉等树种。灌木层种类相对比较丰富,常见的种类有杜鹃、矮杨梅、铁仔、金丝桃等。林分中草本层植物最为丰富,主要由蕨类、禾本科以及蒿属植物等组成。此类型的黄杉林是目前保护较好的林分,在加强保护的同时,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实现林分的自然恢复,是研究黄杉属植物种群结构和自然种群重建理论的重要资源,应进行重点保护。

2.1.1 黄杉纯林资源。此类型黄杉占60%以上。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全市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纯林面积764.3 hm2,林木蓄积 51 740 m3。

2.1.2 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资源。此类型属于黄杉与其他树种组成的混交林,以黄杉为优势树种。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全市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面积721.3 hm2,林木蓄积48 080 m3。

2.1.3 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疏林地。全市以黄杉为优势树种的疏林地面积10.2 hm2,林木蓄积330 m3。

2.2 以其他树种为优势、黄杉为次要树种的地块

黄杉为次要树种的林分包括以其他树种为优势树种的纯林、以其他树种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以及以其他树种为优势树种的疏林地。

2.2.1 以其他树种为优势树种的纯林。此类型黄杉的组成在30%以下。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宣威市以其他树种为优势树种、黄杉为次要树种的纯林面积为4 278.1 hm2,林木蓄积 272 910 m3。

2.2.2 以其他树种为优势树种的混交林。此类型黄杉的组成在30%以下或黄杉的组成不超过50%。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宣威市以其他树种为优势树种、黄杉为次要树种的混交林面积1 352.7 hm2,林木蓄积85 790 m3。

2.2.3 以黄杉为次要树种的疏林地。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宣威市以黄杉为次要树种的疏林地面积达到4.8 hm2,林木蓄积量为40 m3。生长在这类地块的黄杉不辅以人工抚育,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林分的自然恢复,难以实现自然更新,是较为脆弱的居群,其消失的可能性很大。

2.3 黄杉散生木和四旁树蓄积

宣威市有黄杉散生木蓄积200 m3,黄杉四旁树蓄积9 520 m3。黄杉四旁树分布较多的乡镇是西泽、龙潭、倘塘、得禄等,常见于村社周围、荒坡或农田地段,一般归当地农户所有,被当地农户暂时自觉地保护起来。然而,一旦有某种需要,其随时都有可能被砍伐利用,加之处于人、畜活动频繁地段,林下无黄杉幼苗,其自然更新已不可能,是最脆弱的居群。该类黄杉种群存在逐渐被更替的趋势,多样性最易被人为破坏。

3 黄杉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议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杉资源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为有效保护黄杉资源,根据宣威市黄杉分布特点和保护现状,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保护措施。

3.1 积极保护黄杉属植物的适生环境

在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建立相应的保护区。在原生地采用人工更新的方法,使野生资源与人工林相互伴生,以恢复其天然分布和自然繁衍,保护现有黄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2 加大科学研究力度

针对宣威市黄杉种群生态学、种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科学的保护策略和指导。建议加强相关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3.3 加大人工繁育力度

通过地方政府协调和申请,建立宣威市黄杉种质及繁育基地。通过人工栽培,充分保护和利用好黄杉资源。黄杉材质较好,是很好的用材树种。黄杉球果较大,成熟期短且易结实,种子萌发率高,因而采用种子育苗方法繁殖较为可行。通过人工繁育栽培,可实现黄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开发和保护并举。这既有利于提高黄杉应有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黄杉现有资源,为扩大黄杉种群奠定基础。

3.4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宣威市境内偶尔有黄杉病虫害出现,导致树叶全部被吃光,影响黄杉生长。针对黄杉病虫害,要早发现、早防治,严格控制病虫害蔓延,保护好现有黄杉资源。

3.5 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机制

建立黄杉野生植株档案,对植株进行挂牌,加强保护,以免人为砍伐破坏。散生分布于村庄房前屋后、大片农地上的零星成熟黄杉,或者因灾病危,甚至死亡的黄杉,建议报请上级林业主管部门逐年审核批准采伐利用。

3.6 加强宣传教育及法制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让相关政策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人们保护黄杉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机构、科研教育单位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科普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程度,增进人们对濒危植物的关注和关爱,为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还要进一步落实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法律及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猜你喜欢
宣威市蓄积树种
宣威市扎实做好四类学生认定工作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海伦市护林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县域城市行道树树种选择及季相景观探析
宣威市百名优秀骨干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孙吴县沿江林场资源结构及特点
新开道林场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
宣威市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