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五力”学生发展目标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13 02:36◎关梅,刘
职教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五力职业院校目标

◎关 中 梅,刘 树 聃

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目标是一个涉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问题。目标的达成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更要依赖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成长成才的动力,忽略了任何一方因素,都不可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而“学生所追求目标的性质将影响个体动机”[1]。本文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的“五力”学生发展目标为例,探讨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目标设计的原则、策略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力图将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双创”教育等结合起来,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技术技艺达标的时代工匠。

一、职业院校“五力”学生发展目标的内涵

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多次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作出明确指示。2019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职业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再次强调,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由此可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党和政府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政策文件、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等理论成果为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五力’育人”思想,将学生发展目标分解为五个方面:“做人有魅力”对应德育目标,解决的是立德问题,即整个三年学习阶段学生价值观的自我培养,在五个目标中居于统领地位,彰显学生品德魅力,目标表达较为抽象、笼统;“就业有实力”对应学业目标,解决的是立学问题,即主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分为学业管理和学业指导,体现为学生获得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就业实力;“工作有活力”对应生活目标,解决的是立身问题,指学生应具备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养成的生活习惯及生活管理能力等,体现为达到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工作更有活力;“发展有潜力”解决的是立能问题,对应的是能力目标,指向学生的关键能力或核心能力,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以支撑其终身发展,实现个人发展有潜力;“创业有能力”对应“双创”目标,解决的是创新创业问题,指学生应积极参加“双创”实践,具有创新意识,有明确的创业方向,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五力”目标五位一体,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设计,引领职业院校学生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业观、成才观和劳动观,形成了“做人有魅力、就业有实力、工作有活力、发展有潜力、创业有能力”的“五力”育人特色。

二、职业院校“五力”学生发展目标的设计原则

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目标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系统设计的整体观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观,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发展目标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独特的人。在设计目标时,一方面,专业团队编制的专业层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标准、考核的方式方法等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层面的自我发展目标设计,职业院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全面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为自己找准标杆,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实现“跳起来摘桃子”,与专业总体发展目标相呼应;同时,辅导员、专业导师要及时予以指导,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鼓励他们用行动来体现自我发展的重要价值,帮助其提高目标达成度。

(二)系统设计原则

生物学家贝朗塔菲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要素)的综合体,强调的是元素(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对元素(要素)的整合作用[3]。因此,系统包含三层含义:其一,系统是元素(要素)的综合体,具有整体性;其二,整体由元素(要素)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关联性;其三,系统内部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性。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论对做好学生发展目标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要从整体性出发,做好学生发展目标的顶层设计。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应根据行业企业等调研情况进行职业岗位技能分析,研讨、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二要从关联性出发,处理好德育目标、学业目标、生活目标、能力目标与创业目标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发展各阶段间的关系,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等。三要从层次性出发,把握学生发展总目标与各学年目标及各学期目标的分级要求和关键指标,将学生发展总目标逐学年、逐学期分解下去,作为学生制定自我发展目标的参考。

(三)改进提升原则

“五力”学生发展目标设计以戴明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个人成长规划为起点,引导学生运用“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8字形螺旋质量管理方法[4],制订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各阶段发展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学生按照计划努力进取,完成目标任务。学生可以以学期或月为循环周期进行自诊,在每一阶段,均可对照目标、标准,对自己的思想发展、学习情况等作出判断,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并及时修正目标;同时,接受来自学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目标,不断努力进取,实现螺旋式成长。

(四)方便操作原则

目标既要鼓舞人心,又要方便操作。一是发展目标、评价观测点不宜太多太繁琐,应以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易于操作为宜。如果过多过细,会让师生心生倦怠,导致目标被束之高阁。二要突出重点,设计好两类目标。其一,设计专业“规定目标”。专业“规定目标”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是基础性目标,也是实现难度最小且需要无条件执行的目标。其二,科学确定“挑战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精力、愿望,自由选择超过“规定目标”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争取实现突破。三要梳理目标(任务)清单,避免目标冲突。目标确定后,要对目标进行“数据化”处理,制作任务清单,避免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同时也便于清晰记录。四要广泛借助手机app、校园网等信息平台,清晰展示各种数据和表格,让教师、学生、学管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目标与教育教学策略。

三、职业院校“五力”学生发展目标的设计策略

依据学生发展目标设计原则,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学生发展目标导航工程,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技能、毕业要求等内容融入学生发展目标,指导学生自我发展,创新管理实践。

(一)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统领,确定学生总体发展目标和各阶段发展目标

“五力”学生发展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三个层次,贯穿大一适应探索期、大二定位提高期、大三职业启航期三个阶段。在任何一个时期或阶段,德育目标、学业目标、能力目标、生活目标和创业目标均要得以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设计学生发展目标的统领性、指导性文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规定目标,是面向专业所有学生的,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合格目标,具有规定性、指导性、基础性,因此,专业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即为该专业学生发展的总体目标。学生依据总目标,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在辅导员和专业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的三年大学学习、生活总目标及分年度发展目标和学期个人发展计划。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五力”学生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设计见表1。

表1 “五力”学生发展目标(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续表

此外,“五力”学生发展目标设计将课程安排、知识与技能要求、考证指南、素质拓展规划等进行总体设计,与学生“五力”发展目标相融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见表2。

表2 学生知识技能学习与素质拓展规划设计(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续表

(二)发布基本指标和参考指标,学生发展可量可考

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职业院校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了解自己在全班、全年级所处的位次,职业院校应该从专业层面在学期中、学期末等某一发展阶段向学生发布发展基本指标和发展参考指标。发展基本指标是学生学习必须达到的指标。如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第一学期的“单元的电气接线与调试”项目学习中,学校在专业层面提出了该项目学习应达到的基本指标,作出了“端子进线部分,每根导线必须套用号码管;每个号码管必须进行正确编号;扎带捆扎间距为50—80厘米,且同一线路上捆扎间隔相同”等规定,并要求学生在进行该项目的课堂练习时出错率不能超过30%,这就是“实力”目标(学业目标)的基本指标之一,是学生必须要达到的指标。发展参考指标不是必须指标,是具有参考意义的指标。以前面的例子为例,学生在“单元的电气接线与调试”项目学习中,知晓了自己操作的正确率,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状况,但是不知道同学们在该项目上的熟练程度,没有对比,看不到差距。因此,学校在专业层面应该推出该项目学习的参考指标,即发布项目操作成绩的班级均值和年级均值。同理,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分目标,学校在每学年、每学期、每月等某一发展阶段均可发布班级均值、年级均值、专业均值等参考指标,为学生指明成长方向,引导其设计自我提升计划,并能根据目标实现程度判断个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调整发展目标,改进新一轮的学习。当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要用数字来描述,有的发展指标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如获证率、错误率、参与率等,有的发展指标则需要用描述性语言来设定,如德育目标、职业素养目标、某些课外拓展性目标等。

(三)开展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五力”学生发展目标是否达成与评价密切相关。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引导学生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正确的评价可以强化发展,激发学生自信;错误的评价则会误导学生判断,或打击学生自信,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职业院校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有学者认为,“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5]。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五力”学生发展目标评价应采用目标达成评价模式更为合适。目标达成评价是综合式评价,包含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三种方法。相对性评价是以学生所在集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的评价。学生根据所在集体的平均成绩可以判断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名次。例如,“活力”目标中关于“身体健康素质”的评价,某学生所在班级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平均达标值就是相对性评价标准,如果该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低于这个平均达标值,就意味着落后于全班的平均水平,该学生就需要加强体育锻炼。绝对性评价是参照客观标准的评价。客观标准常常是由国家或组织、团体等统一制定的,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标准属于客观标准,不能随意更改,依据这个标准作出的评价被称为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基于发展的自我评价,即学生将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进行比较,发现自我的成长。这种评价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适用于发展落后的学生。三种评价方式各有所长,综合运用方能有效。

总之,“五力”学生发展目标从五个维度确定了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具体目标,设定了职业教育理想的育人质量,从学业发展、创业素质、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生活方式等不同维度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达到了“做人有魅力、就业有实力、工作有活力、发展有潜力、创业有能力”的培养目的。

猜你喜欢
五力职业院校目标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中央企业提升国际传播“五力”的思考
我国滑雪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五力模型分析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加强“五力”学习 增强发展后劲
关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着力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