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和产出导向法理念的《法国文学选读》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12-14 03:45李玲玉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文学评价课程

李玲玉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一、教学模式改革背景

依据《高等学校法语专业高年级法语教学大纲》(下文简称《大纲》)[1],《法国文学选读》作为面向法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法国文学的主要发展阶段、重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重要作品;以文学作品为依托,通过阅读实践,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培养对法国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和分析能力。从《大纲》对《法国文学选读》的课程描述可以看出,《法国文学选读》对促进法语学习、加强人文素养、培养思辨特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受功利主义、文学无用论等观念的影响,学生对于文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及《法语笔译》《经贸法语》等课程;另一方面,受课时设置的制约,用每周2学时的课程完成浩瀚庞杂的教学内容是一种挑战。为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师往往“满堂灌”文学的历史背景、流派特征、作家生平、作品概述、口述选段翻译等,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和需求,无视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异,轻视对文本的思考和赏析能力培养,导致课堂缺乏活力,耗时低效。对于课堂输入,学生往往停留在认知最低的识记层面,内化程度低。应试后,学生对于课堂所学遗失殆尽,教学有效性归零。

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重输入轻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期望和社会的需求。如何扫清目前文学课所面临的障碍,突破教学瓶颈,在保障学生兴趣度的同时,将《法国文学选读》的课程价值最大化,让课程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培养人文思辨,是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翻转课堂和产出导向法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课下学习,课上实践”的方式将原本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增强了课堂交互性,实现了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2]。此模式无形中延长了教学时长,解决了课程课时短、内容多的矛盾,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语言水平和知识基础自主把握学习进度和内容,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分层教学,优化了知识吸收度。除此以外,翻转课堂赋予学生更充裕的时间阅读文学文本,理解文学概念,从而引起深入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但在实际教学中,《法国文学选读》课程的翻转课堂实验效果并不如预期理想。

首先,翻转课堂的教学关键是保障课前线上学习的质量。但是由于认为文学无用,学生对文学课重视度低、积极性差的问题一直存在,课前自主学习和任务的完成质量往往不高。其次,线下课堂存在片面强调学生中心,教师作用边缘化的问题。教师无法把控课堂的方向,学生成为课堂进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主导者。缺乏教师专业组织和引导的课堂最终陷入形式主义,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对于文学课程,不能简单地套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范式,应该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思考。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教授为克服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而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该理论的具体体系如图1所示[3]。

图1 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体系

教学理念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学习中心说”主张教学活动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认为课堂上谁占话语权,谁占主导地位只是为促成有效学习的手段,不该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学用一体说”提倡“边学边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和“学”“用”无缝对接。“全人教育说”强调外语教学兼具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必须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3]。在《“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文秋芳教授把“全人教育说”进一步细化为“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鼓励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学习中心说”对目前翻转课堂教学现状中片面强调学生中心的问题进行了修正;“学用一体说”对扭转学生的“文学无用观”、提升学生对文学课程的积极性提供了方向。“全人教育说”符合《法国文学选读》课程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翻转课堂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目标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产出导向法与翻转课堂具有理念共通性,互为补充,相互完善。理论上,两者的结合可有效克服目前文学课程面临的困难。如何有机融合翻转课堂和产出导向《法国文学选读》课程改革,建构“线上”和“线下”,“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优势互补,以适应文学课程的特点,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满足文学课程的人才培养需求,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三、《法国文学选读》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教学流程的模型设计

为解决《法国文学选读》课程目前面临的教学困境,在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指导下,将“驱动、促成、评价”环节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设计如下教学流程(图2):课前,教师以产出驱动激发知识“饥饿感”,以材料输入促成知识内化,以产出练习推动任务输出,通过针对性在线指导,在学生自我促成和生生促成的基础上进行再促成。课上,组织学生展示,讨论交流,讲解重点,解答疑点,通过即时评价帮助提高学习质量;课后,师生对产出成果共同进行延时性评价。整个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评价贯穿教学始终,直至产出最终完成。

图2 基于翻转课堂和产出导向法理念的《法国文学选读》混合式教学流程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

依据产出导向法中的“学习中心说”,教学目标优于教学内容[3]。在此理念下,结合《大纲》对《法国文学选读》课程的定位和要求,我们打破传统以教材为中心、以年代为基轴、按“背景-流派-作家-作品”顺序,平均分配式的线性课堂内容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尽可能保证各时期各流派各文学体裁齐全的基础上,综合文学地位、学生兴趣度、学生水平等因素,打造以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为板块,作家为圆心,作品为主要内容,流派、背景等为辐射周边的环形专题式课堂。在兼顾文学史和文学通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三)教学实践

依据教学模型流程图,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整个教学活动围绕产出导向法的三个环节“驱动、促成、评价”展开。为检验教学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对《法国文学选读》课程进行了为期16周,共32学时的教学实践。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以诗歌板块下的雨果专题为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课前准备:驱动设计+促成设计

(1)设计产出驱动任务,完成任务说明。受实用主义影响,学生对文学课程内驱力不足一直是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单纯的对历史背景、流派、生平、作品等方面的陈述任务无法激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促成有效学习。基于此,课程开始前,教师根据课堂主题和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水平和特点的产出任务。一般来说,高质量的任务设计往往满足三个指标: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性和产出目标恰当性[4]。针对学生认为文学无用的观点,设计任务时可考虑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身份(如编辑、教师、文化策展人等)或近期目标(如应试、毕业论文等),一方面让学生看到文学的“实用性”,拔除学生轻视文学课程的根源,进而增强学习内驱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将来更好更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线上任务的发布,由于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常常会出现学生对任务理解不当的问题。为此,教师在线上任务单中一定要清楚描述任务内容、明确最终的产出要求和教学目标,必要时提供样本和任务说明视频。线上任务单的准备示例如表1所示:

表1 线上任务单(示例)

(2)促成设计:准备输入材料(教学资源+在线测试)。根据教学目标、产出任务,结合学生的语言和认知水平,教师筛选编排学习资源,做好输入材料的准备工作。学习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教学视频、音频、课件以及阅读材料,语言难度契合学生的平均水平。其中,教学视频多采用专业教师录制的优质法语微课,时长控制在15分钟内。音频多为与主题相关的法国电台录音或是文本的朗诵,由法国网站上法语母语者录制而成。准确的发音、优美的语调可以让学生领略语言之美的同时进行自我纠音,提高听说技能。阅读材料涵盖文学选段、相关作者作品评论、文学批评方法介绍等。法语文本应篇幅适中,过长的文本容易打消学生阅读积极性。当阅读难度远远超出学生外语水平时,应提供相应的中文版本作为支撑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习资源建立针对性的线上测试。在线测试的内容主要是输入材料中的知识重点和文学常识。测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评估学习效果,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也是归纳要点和鞭策学习的好方式。

2.线上学习

学生在线领取任务单,明确了解产出任务和学习要求后,进行文学选段的选择,相同选择的学生按照合理的人数自动构建学习小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语言谈文学是不现实的。由于外语水平的差异,学生先自主阅读选段文本,理清语言障碍。在解决语言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理解程度观看阅读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源,完成在线测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好亮点、重点以及疑点的记录,梳理知识,进行自我促成。

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探讨理解问题,分享阅读感悟,商量产出,完成组内分工。学生根据分工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信息的补充和整合,通过生生促成的方式,协作练习产出。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线上测试、网络交流等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备相应调整课堂教学计划。检查学生的产出情况,针对产出中内容、语言或是话语结构方面的问题进行在线指导,必要时补充相应的输入材料作为促成产出的“脚手架”。教师线上促成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处于引导和监督地位,帮助学生修正和把控学习方向。

3.课堂互动

学生课前完成了知识的激活,并且运用知识完成了产出任务,使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可以用来进行更为有趣和宝贵的交流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和产出展示,并开展小组间讨论与问答。组内每位成员需要就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具体的汇报。教师综合小组成员的课前准备、课堂展示情况给予即时评价,对汇报和讨论以及线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答疑、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问答竞赛,拓展练习等趣味活动的形式,巩固和加强重点内化。经过课前自主学习与课上互动巩固,小组课后根据师生讨论结果和建议进一步改进产出成果,并生成学习报告,以书面形式记录产出过程及学习收获,完成线上归档。

4.巩固评价

评价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内容进行反思,是产出促成强有力的外驱力,同时评价也应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基于翻转课堂和产出导向法的混合式教学放弃传统出勤加期末考核的单一模式,构建起多元化的反馈评价体系。在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融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生生评价又分为组内评价和小组间评价。

形成性评价占最终评定的60%,考察对象包括出勤率、课前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和产出成果。出勤率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基本体现。课前学习情况的评定包括教师基于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在线测试结果等做出的综合评定以及基于任务参与度的组内成员互评。课堂表现可细化为课堂展示质量、课堂讨论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度等,在小组间互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综合情况做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产出成果(包括学习报告)的评价由学生和教师在课后根据统一标准合作完成。终结性评价占40%,期末考试由客观题和主观题共同构成,检验学生对于文学基本知识掌握度的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技巧、文学翻译以及赏析能力。

四、实施效果

基于翻转课堂和产出导向法理念的《法国文学选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文学课堂一改以往“一言堂”的局面,成为思想火花迸发的活跃地。实用性产出任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开始真正地走进文学,爱上文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文学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部分学生开始对喜欢的文学选段进行翻译,甚至尝试用法语进行文学创作。在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终身受益。产出的过程与课堂汇报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信息归纳、总结和分析的能力,锻炼了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而课堂讨论和多元化的评价更是对积极性的提升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最终成果的产出,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学习自信大幅度提高。

五、结语

文学课程应该是师生共建的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百家争鸣的学习共同体,绝不能成为满堂灌的一潭死水。基于翻转课堂和产出导向法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让文学课程成为学生语言技能、人文思辨、审美情趣的修炼场,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线上任务设计、材料准备、在线辅导、课堂组织到课后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信息化处理能力,文学素养,知识储备,课堂掌控力、临场反应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专业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和科研能力,将《法国文学选读》课程打造成培养外语人才的有效课堂,使之散发出知识、人文与思辨的熠熠光辉。

猜你喜欢
文学评价课程
我们需要文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与文学三十年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