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上海某方舱医院护理人力高效调配策略

2022-12-14 08:25李舒玲李冬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方舱调配病区

李舒玲,李冬

自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至今,随着病毒一代又一代的复制变异,其毒力逐渐减弱,但传染性变强。当前新冠肺炎由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危重症为主转为轻症或者无症状为主,治疗措施也以隔离观察和一般治疗为主[1-5]。因此,疫情流行期间需要大量的空间和床位应对。2020 年2 月1 日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首次提出了“方舱医院”理念[6-7],具体是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依托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修建,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临时医院。“方舱医院”原为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8-9],由若干可以移动的模块建成,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2022 年3 月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性超强(RO 值达到10~12)[10],因其传播隐匿、感染后无症状及症状较轻、核酸转阴间隔短的疾病表现特点,方舱医院医学隔离观察成为此次医疗救治的主要模式。此次疫情短期内建成的方舱医院,容积大、收治患者人数多、单日出入舱患者流动数量大,但是护理人员有限,床护比仅1∶0.08,对方舱医院的人力调配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的某方舱医院实施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护理人力动态调配策略,高效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无一例意外事件发生。现将具体调配策略报道如下。

1 方舱医院各项护理工作设置

某方舱医院A 病区共有1 000 张床位,护理人员100 名。基于红区、绿区设置及工作开展要求,对护理人力进行调配和管理。方舱医院护理工作主要涵盖舱内护理工作、患者核酸采样工作、感控工作、物资申领管理、驻地管理等。

1.1 舱内护理 主要负责患者出入舱引导、出入舱手续办理及安置、宣教;患者病情观察及治疗、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物资发放,医嘱执行、舱内设施维修协调、与消防和人员警察配合、第三方工勤人员管理等工作。

1.2 核酸采样 此次疫情多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按照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要求,连续2 次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 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因此,每日核酸检测是必须工作,且有时效要求。核酸检测采用分批采样、科学安排、应采尽采的原则实施。每日6∶00 前分2 批次完成0 次阴性、1 次阴性、2 次阴性患者采样,10∶00 前完成标本送检,采样结果在次日0∶00 前检出,每日工作量不等,要求护士熟练及规范操作。

1.3 感控监督 配备感控专职护士,设置医护穿脱衣、工勤穿脱衣的监督辅助岗,以及感控视频监督培训岗,负责方舱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

1.4 物资申领 主要负责舱外办公用品、防护物资申领及二级库房管理,舱内医用物资及患者生活物资申领、调配及管理。1.5 驻地管理 主要负责医疗队全体队员194 人的每日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驻地感控督查,环境采样等。

2 方舱医院各项护理人力调配

明确整体工作岗位需求,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共分为舱内护理组、核酸采样组、感控监督组、物资管理组、驻地管理组;设置病区护士长1 名,负责病区总协调;每组设置1 名组长,选派工作思路清楚、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长或骨干护士担任,负责全面协调、指导本组工作;兼顾每组工作量及风险差异,定期进行人员岗位更换。

2.1 舱内护理组 明确舱内工作时间4 h/班次,6 个班次/d;设置舱内总务护士1 名,由具备临床护理管理经验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担任,负责舱内护理工作总体协调管理;按病区收治患者人数及特点,划分为3 个医疗分区点位,每个点位设置2 名护士,每个班次共6 名护士,每2 名护士负责近500 名患者护理工作。基于工作时间安排,每日共以6 个班次分组,每组10 人,呈阶梯式排班;以时段工作量确定每日人力增强或削减。见表1。

表1 舱内点位排班

2.2 核酸采样组 核酸采样为方舱内最为重要的护理工作,需每日对全舱符合采样要求的患者进行梳理。2 次核酸检测,错时进行,安排2 组护士交替完成,每组采样2 h,设置组长1 名,每组8 人。根据每日核酸采集量,按1∶100 的比例确定每组进舱人员。见表2。

表2 每日采样护士排班

2.3 感控监督组 负责出入舱穿脱防护服质控监督,绿区感控巡查采样工作,感控巡查员、视频监督、医护穿脱区每个班次6 h,其余岗位均为4 h。见表3。

表3 感控监督岗排班

2.4 物资管理组 工作时间6 h/d,因医疗队护理人力有限,物资管理组护士与感控巡查护士兼顾完成物资管理工作。

2.5 驻地管理组 设立专职护士长负责驻地的统一管理,带领2 名护士负责核酸采样、驻地感控督查工作。

3 护理人力调配效果评价

3.1 A、B 病区护理人力比较 与床位均等的B 病区(1 000 张床位)各岗位护理人力比较,A 病区舱内点位、核酸采样、感控监督、物资管理、驻地管理等各岗位平均减少6 人/d、3 人/d、2 人/d、3 人/d、2 人/d,共16 人/d,既节约了人力,降低了防疫物资的消耗,又减少了人员感染的机会。

3.2 A、B 病区护士满意度比较 与B 病区比较,A 病区护士周休息天数人均增加(1.0±0.6)d,护士总体满意度增加12.4%。见表4。

表4 A、B 病区护士满意度比较[例(%)]

4 讨论

4.1 护理人力应分工明确、定位精准、协调配合,提高方舱护理工作效率 奥密克戎病毒在上海流行期间,患者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因此,有效做好公共卫生防控是重中之重,及时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是关键[11]。而方舱医院是以医疗方舱为载体,集医疗与技术保障功能于一体的成套救治平台[12]。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短时间内需收治大量感染患者。护理人员在大型方舱医院起到主导作用,是主要管理者,在有限的护理人力情况下,应对大批量的收治工作,需要科学管理各个岗位,其岗位管理能力在优质护理管理中效用突出。从本研究结果可见,运用岗位管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保证护士在高强度工作情况下得到充分的休息。方舱医院采用护士岗位管理模式,做到分工明确、有效调配,医护、护护、护士与后勤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及时沟通,确保方舱医院各病区正常运行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2 护理人力应高效调配,确保方舱感控及护理工作稳步进行 为确保方舱医院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感控工作是方舱医院疫情控制的关键。感控专职岗位护士的比例占总体护士近1/3,从多角度督导医护人员的感控行为,确保防护规范。设立核酸专职护士,规范培训、熟练操作,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优的质量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完成。核酸采样时间及感控要求高,需要根据工作量动态调配。休息护士作为应急储备人员,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度人力,减少每日进舱人员,降低感染风险。大型方舱医院患者数量多、病情轻的救治特点,应收尽收、应出尽出的救治要求,必须要求护理人力高效调配,才能确保方舱医院正常运转,进而提高方舱医院的收治率及使用效率。

4.3 护理人力调配应充分兼顾护理人员的身体、心理及休息安排,提高护士满意度 方舱医院防护等级高、感控要求高[13]。医护人员在入舱工作过程中因防护原因易出现身体及心理不适,在人力调配策略中应予以充分考虑,进舱工作时长控制在4 h,核酸采样等工作岗位配备备班人员,舱外工作适当延长至6 h;舱内点位护士不低于2 人,感控岗位设立巡查督导岗,及时了解护士工作状态,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护理质量达标。

5 结语

合理、快速、高效地实施护理人力调配,是大型方舱医院护理救治任务完成的关键[14]。此次疫情期间,某大型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人数多,周转快,护理工作内容多、流程细、工作量大、感染风险高,构建一套科学、贴合实际的护理人力调配策略,既有效保障了日常护理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确保了应急救治任务的完成,为以后疫情防控过程中大批量患者收治时的人力调配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方舱调配病区
养猪饲料巧调配
方舱日记
大气调配师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张馨予调配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