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2022-12-16 00:08郑欢欢
西部皮革 2022年16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中华文化服饰

郑欢欢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命脉和生命力所在,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精神源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传统服饰文化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新的发展,从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需要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重任,培育文化自信,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将传统服饰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能够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系

1.1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服饰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春秋左传·正义》中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说明华夏的名字,离开服饰是站不住脚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衣冠王国”的美称,从胡服骑射到满族旗袍,不同时期各个民族的服饰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宝库,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人们的思想状况,展示着东方文化的魅力,把中华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1]。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到国家领导人出席重要会议的着装来看,都融入了中国元素,展示着中国文化: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旗手身着红色礼服入场,“瑞雪祥云”“糖花飞雪”都在展示着中国式的服装浪漫,把中国服饰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了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和彭丽媛夫人在出席许多国际会议也都身着中山装、中国传统旗袍、中式缎面大衣等服装,这些都是中国服饰典雅和大气的表现。在这些中重要的场合穿着中国传统服饰不仅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形象,也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因此,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1.2 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决定着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对大学生作出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用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力量去发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今《延禧攻略》《知否》等影视作品也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汉服热”“旗袍热”等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汉服奶奶”走红网络也是传统服饰与中国文化自信的融合。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服饰文化教育,能够在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认识的同时,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中国精神,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做好准备[2]。

2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服饰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但是长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上经济快速发展让更多人追求时尚与潮流,忽略了对传统服饰的传承,社会和学校对传统服饰的宣传和培养模式单一都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影响。

2.1 多元文化下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

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文明群体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各种文明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服饰上的表现就是材料多以棉麻为主,并印有山川花鸟等图案,款式宽松,追求舒适。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西方思想和文化入侵,一定程度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影响,人们穿衣追求简便与美观,导致民族服饰弱化,因而重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又重新凸显出来[3]。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对西方国家造成了威胁,他们试图用军事、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中国人的思想,在军事上行不通之后,又开始尝试通过文化入侵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思想,一度用“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观念改变原有的认知,目的是削弱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达到让中国人认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的目的。现如今,西方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据主体地位,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和一些快餐文化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转而对西方服饰文化产生认同和依赖[4]。这些现象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2.2 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刻

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同学在看待问题上价值观不够成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于表面,导致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主流价值观受到威胁。中国传统服饰中有许多伦理、道德理念的融入,比如:王朝的更替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影响着不同阶层人民着装的样式和颜色,女性服饰上印的梅花以及荷花等都是中国精神的体现,中山装的做工、颜色、布料都体现着沉稳和庄重,而四个口袋则具有“礼义廉耻”四重内涵。如今,虽然中国婚礼传统的秀禾服峰仍然是现代婚礼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西方的婚纱在国内流行也十分火热。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多人热衷于追求时尚品牌和潮流,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近年来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对民族服饰的接受程度不断加深,把民族服饰当作一种时尚的表现,却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着的高尚的人文精神,有消费心理从众化和大众化的倾向[5]。

2.3 社会和学校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培养模式单一

选择空间狭小。在传统服饰传承方面,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具有政府强制色彩和官办性质,社会群体参与较少,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合力。政府与企业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议,在文化传承方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不够,导致整个社会对服饰文化传承的手段缺乏创新。

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几乎没有课外实践活动的时间。进入大学后,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课程体系庞杂,大部分高校仍然把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者通识课来进行讲授,很少有高校设置针对传统服饰进行讲解和说明的课程,并且没有将课程落到实处,更对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传统服饰文化。这样,学生难以从课堂中真正领会到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

3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担负起责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中,实现服饰文化的新发展,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1 全社会营造弘扬传统服饰文化的氛围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政府和各大媒体需要加强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首先,积极宣传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的先进人物。比如当红美食主播“李子柒”,她的视频中有服装的设计、裁剪、制作等元素,都是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再现。因此,政府和企业也要积极搭建平台,利用B 站、抖音等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等形式输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结合少数民族服装特色,鼓励民间设计承载本土民族特色的品牌服装。又可以以“一带一路”平台为媒介,把中国服饰文化传播出去[6]。其次,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传播方式。政府以当地文化资源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AR 技术,建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虚拟场馆、传统服饰文化数据库及网络交流平台,引导更多民众参加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建设专题展览馆,对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历史文化进行讲解,增进整个社会的认识水平和程度。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唐朝文化为核心,带动了整个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文化圈,带动汉服文化的火热传播。

3.2 学校开设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相关的课程

围绕课程,开设传统服饰文化相关课程,丰富教学资源。各级各类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传统服饰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方式,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服饰的内在底蕴。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教学等形式,对不同时期的中国服饰进行剖析和挖掘。同时高校也可以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开设相关选修课程,通过“传统服饰文化进校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吸引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感兴趣的同学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服饰文化,将服饰文化介绍给更多身边人,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自觉做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践行者和宣传者。

知行合一,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教学实践课程中,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服饰文化宣传月或者实地参观服饰展览馆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学校也可以通过组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我来讲”宣讲团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自发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展示,把服饰文化讲出去,提高大众的认知程度[7]。最后,搭建平台并提供场地,打造个性化实践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服装,把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融入校服设计中,并将设计的服装以微电影等形式进行展览和宣传;大学生也可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深入民族地区,探寻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加强大学生对于文化强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3.3 家庭重视对孩子进行传统服饰文化教育

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在三全育人体系模式下,家庭也承担起了教育的重任。家庭作为学生受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不仅关系每个家庭孩子的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第一,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服饰文化展览馆、文化街等,通过穿汉服及少数民族服饰的体验活动,激发孩子学习传统服饰文化的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服饰文化的内驱力。第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讲述背后包括的服饰文化的故事。比如过年穿新衣、白族姑娘的头饰文化、藏族哈达、旗袍等服装和服饰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底蕴,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形成民族服饰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审美技能和情趣。同时,由于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服饰文化教育中也要融入爱国主义等元素,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结语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需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的传承和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最生命力的群体,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重任。在社会和高校进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教育,关系到整个民族未来的发展,能够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塑造爱国情感,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认知。社会、学校和家庭也应当承担起文化强国建设的重任,让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中华文化服饰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非遗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融合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服饰文化研究及其新时代价值
动物“闯”入服饰界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