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挑战和机遇

2022-12-16 10:06潘树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2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资料思政

潘树林

(西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课堂中的作用。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高校课堂的每个角落,教育部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文件。高校纷纷响应并积极开展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高校专业课需要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从专业课所涉人文、政治、历史等角度,切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2]。

一、思政元素融入和课程改革

(一)思政元素准备

作为对本课程进行整体介绍的《绪论》部分,是让学生对“地震资料处理方法”课程感兴趣的关键章节。《绪论》章节的安排是从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开始,讲述中国地震勘探发展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能源勘探状况,到中苏关系紧张后中国的能源危机,在以王进喜等同志为代表的中国油气勘探前辈的奋斗史中讲述个人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学生探讨近些年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为中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信心。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流程》章节是让学生整体掌握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概况,通过介绍常规数字处理流程,分析具有不同特点的地震资料的流程选择问题,力求让学生掌握合理设计资料数字处理流程的能力。在这一章节中,主要从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展开,引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实现地震技术的突破性发展。通过介绍在我国重大油气勘探的成果中,不同新技术、新方法在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流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自主研发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技术研发为祖国油气勘探事业贡献力量的热情。

《数字滤波》章节重点阐述数字滤波的目的,一维和二维滤波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该章从地震波频谱知识点说起,引入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以飞机潜艇信号和其他环境噪声分离为例进行滤波原理的讲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课本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鼓励研究新的去噪方法并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不只是地震勘探领域,在军事领域也可以有非常好的应用。

《反滤波》是本门课程的重点章节,通过讲解希望学生掌握反滤波的基本概念和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基本思想,帮助学生熟悉有关反滤波方法的假设条件、区别和联系,了解反滤波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并能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当前反滤波方法的发展趋势。这一章的思政元素切入点为预测滤波的应用。从天气预报到导弹轨迹预测的基本原理,介绍预测滤波在气象和军事中的可能应用,通过介绍本章知识在生活和军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报效国家。课堂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更广泛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动静校正》是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本章思政元素切入点:从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软件应用现状入手,分析国外在先进处理软件领域对我国的封锁,激励学生潜心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油气勘探事业增砖添瓦。以国内主要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GeoEast的发展历史为线索,讲解独立研发软件的必要性。扩展到近些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芯片进口及制造技术的封锁,使国内电信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树立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

速度作为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核心,《速度分析》章节着重阐述速度分析的基本思想。思政元素切入点:从国家大飞机制造过程中发动机的作用,引入速度在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的作用,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突破国外核心技术对我国的封锁,激励学生潜心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水平叠加是多次覆盖技术配套方法,《水平叠加》章节的思政元素切入点为:从学习过程中知识会被不断遗忘,需要反复加强,引入地震资料数据多次水平叠加提高信噪比。通过类比的方法说明水平叠加的目的和具体效果,鼓励学生认真学习,通过“多次覆盖”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地震反射资料的偏移处理》是占本门课学时最多的章节。这一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几种叠后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的基本思想,了解叠前偏移和深度偏移要解决的问题,能够掌握水平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之间的关系。该章以近些年偏移成像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思政元素切入点,分析国内外该领域技术的发展差异,以实际偏移方法在实际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效果为例,强调技术进步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同度[3,4]。

(二)课程改革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自西南石油大学该专业成立以来就作为主要专业课进行授课。课程对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地震勘探原理、计算机技术等均有一定的要求,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先后在2003年和2011年完成了自编教材的出版。目前该课程授课采用的教材为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由本校教师自编的教材[5]。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理论性强,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如下:(1)加强对最新技术进展的了解。作为一门技术发展较快的课程,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为学生增加最新技术进展的讲解。在课程学时内,设置文献调研及汇报交流环节。通过改革,在授课学时中增加了3个学时的文献调研汇报交流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促进了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在专业知识调研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入,要求学生调研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技术的进展,了解并为同学讲解中国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前辈。了解国内外技术的发展差异,软件发展水平差异等。(2)提高课堂教学与技术实践环节的结合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课堂知识的实践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理论学习的消化理解。在本课程专业内容讲解完毕后,及时开展相应的技术软件操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共进的目标。目前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软件较多,但是较为成功的国内处理软件系统只有GeoEast。通过学校与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进行协调,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捐赠了数套GeoEast软件系统,目前学校机房安装的软件已经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的“二课”学习和相关的学科竞赛需求。通过协调“东方杯”地球物理大赛的培训时间和本门课程的授课时间,基本保证了课堂原理讲解后能够及时进行实际数据处理操作练习,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促进课堂知识理解。(3)增强学生动手编程的能力。专业知识的理解不仅需要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专业软件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消化。但是如果能够对算法进行编程实现,则可以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学生今后就业或者进一步求学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课堂教学时间紧张,无法单独安排编程时间。经过对专业课程的调整,与其他专业课教师进行协调,将原“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课程设计”内容从软件操作改变为编程实践。通过对课程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设立了多个编程题目,囊括了整个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过程。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基本达到了每组(2~4名学生)均有一个独立题目。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学生的编程水平明显提高[6]。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课程内容与资源进行了建设。通过《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特色教材的建设,在新教材中增加了对新技术进展的介绍,主要增加的内容有反褶积新方法、静校正新方法等。通过新内容的加入,缩小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的差距。为了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课程的自主参与和学习,在慕课平台和学习通平台开通了课程网站,并对网站进行了内容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的影响下,这些网站平台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批改作业等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处理技术的发展,以自编教材为主,以部分新技术、新方法为辅,穿插讲解处理核心算法的编程实现思想。课程教学以CAI课件及板书为主,同时加入3课时的文献调研报告时间,通过学生讲解交流、教师点评的方式开展。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对授课内容的消化能力。课程采用平时课堂表现及作业占30%、考试试卷占70%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一)学校专业知识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关系

作为高层次知识分子的教育平台,大学课堂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专业知识教育是永远不能松懈的。“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课程为我国油气勘探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今后的大学教育中,专业知识的教学仍是大学课堂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层次人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课堂的教育任务。不同于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课程要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的同步提高。这对高校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步开展,一定要尊重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高校教师要始终秉持学知识只是大学课堂的一部分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观念。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先。德智体美是育人整体,大学的作用就是帮助大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修身立德,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点燃思维,唤起学生对理论的内在需求。只有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全面发展,才可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生活状态的极大改善也给新时代的年轻人带来了新的困扰。目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堪忧。由于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上的压力,个人抗压能力较弱。从小学到大学,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这导致很多学生长期处在父母和教师的规划下进行个人发展,在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网络的高度发达,使信息的获取极度方便,但也带来了信息大爆炸下的信息选择困难。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正确信息、筛选对自己发展有利的知识,变得比较困难。另外,部分学生存在盲目乐观的骄傲心态和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无法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长期处于不健康的思想状态。也有一些学生受网络影响,严重崇洋媚外,放大中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总是觉得国外的月亮比较圆,更有甚者,觉得国外的空气都比国内的香甜。这些问题体现出学校教育远远未能从思想上完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部分学生在价值观上更是急功近利,把实现较高收入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严重,一味强调索取,忽视对社会的贡献,缺乏积极进取精神。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无法保障大学生毕业后能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强调榜样的力量。人的德行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课程思政要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众多先进的榜样为引导,启发大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大学生求真、求美、向善,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教育的使命在于完成人的成长,大学课堂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都作为教育的目标,把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为目标。坚持用正确思想力量武装学生的头脑,以课程专业知识为媒介,将优秀的思想政治案例引入课堂,从理解人到开导人,利用课堂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利益观等,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

结语

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中的融入。在“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课程的建设中,总结出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有效应用方案,这些方案同样适用于高校其他理论课的教学。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资料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