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2022-12-16 10:06邢秀青都沁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工程

邢秀青,李 媛,都沁军

(河北地质大学 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适应新形势要求除需具备创新、设计、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复杂问题解决等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外,还应坚定政治立场。“工程经济学”作为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思政改革是培养具有政治素养、德才兼备、适应新国际国内形势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坚持育人先育德的理念,注重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重新修订课程质量标准,其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包括:

育人目标1: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识资金时间价值理论,认识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和本源,增强学生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系统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资金的时间价值的产生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生产再生产规律的客观反映。

育人目标2: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从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政治认同,培养家国意识。

育人目标3:培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树立“厉行节约、绿色发展”的理念。

育人目标4:国际环境风云变幻,提升学生的风险意识,培养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大局观;帮助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职业责任感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课程共40个理论学时与8个实验学时,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课程特点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利用学习通课程教学平台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授课单元的课程思政设计如下。

单元模块一(概论):通过了解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分析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从而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述;通过观看《谈谈中国新基建》及《跨越百年的京张铁路》,了解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结合对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

单元模块二(工程经济分析要素及基本原理):通过分析明星偷税漏税的案例,了解国家税收的作用,结合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中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对比分析,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理想。

单元模块三(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观看《资本论与经济学思维》视频资料,深刻理解资本论中的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从而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分析不良校园贷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节约意识。

单元模块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指标):通过学习《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一书中关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论述,理解厉行节约的哲学及现实意义;通过研究《新型装配式建筑经济性分析报告》,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阐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指导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

单元模块五(工程项目筹融资分析):通过学习《PPP模式下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通过学习众筹融资相关视频资料,树立风险意识、创新意识。

单元模块六(工程项目经济评价):通过研究长江三峡及港珠澳大桥等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及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两个案例,认识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性,理解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哲学意义,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

单元模块七(设备更新分析):结合《首钢秘鲁铁矿设备更新问题分析》进行设备更新方案的综合比较,再次强调关于厉行节约的重要论述。

单元模块八(价值工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价值工程在住宅窗户节能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体会价值工程原理的意义所在,从而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通过研究“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战略提升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PPT课件及相关视频资料进行演示讲解,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及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通过讲授、提问、反思、总结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本文以“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内容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细节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该单元内容可结合长江三峡工程及港珠澳大桥工程,展开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的介绍,使学生重点掌握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与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异同点、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深刻理解工程项目开展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重要意义。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经济效益及经济费用识别方法、转移支付的内容、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重要意义。其中第二项与第四项为本次教学的难点内容。

该单元内容可包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1)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善于思考、明辨是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展开对长江三峡及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的讨论,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自觉践行土木工程行业的职业精神及职业规范。(3)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讲授工程经济效益和经济费用的识别方法,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心。(4)结合我国航天工程的效益分析及中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对比分析,介绍转移支付之所以存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深刻理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哲学内涵,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思想,实现政治认同,培养家国情怀。

(二)教学过程

第一步,通过课程平台分享相关新闻报道,要求学生了解长江三峡工程及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新闻及重大工程的建设情况。

第二步,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大型工程的决策过程,围绕决策结论展开激烈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继续探索的兴趣,为下一步启发性问题设置埋下伏笔。

第三步,结合经济效益与经济费用知识点的讲解,坚持以问促思、以问促学的原则,设置启发性问题:三峡工程及港珠澳大桥工程涉及的经济费用及经济效益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建设这两个工程?

第四步,结合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出的来源、我国航天工程投资的资金来源等启发性问题,讲解税收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体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哲学内涵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实现政治认同。进而分析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转移支付的内容及存在的必要性,再次抛出问题“为什么税金、政府补贴及土地费用在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时既不作为效益也不作为费用存在,而将其设置为转移支付呢?”,激发学生再次深入思考。

第五步,结合上述工程内容讲解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及方法,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渗透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评价过程,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四、课程考核与经验总结

(一)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的策略,结合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过程考核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思政育人成效[2]。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通过单元测验、阶段测验、课程实验设计及课程考试等形式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效果;通过课堂发言、论文撰写、分组汇报、角色扮演等考查课程思政实施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长远影响。通过学习通课程平台的建设运用,充分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根据统计结果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重点及策略,持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同时努力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考核占15%,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均有涉及。具体考核内容包括课堂发言占20%、论文撰写占20%、分组汇报占20%、角色扮演占20%、项目调研及经验总结占20%,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期末考试题型应包括主观题及客观题。在主观题如案例分析或论述中,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加以考核,考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3]。

其次,一方面通过学习通平台统计数据,例如视频观看时长、讨论的有效回复次数等,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撰写的小论文,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感所悟。例如,通过观看视频,研究港珠澳大桥及沿河湾核电站的案例,让学生撰写题为《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重要性》的小论文,考查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程度。

最后,选取部分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总结汇报。例如,在进行不良校园贷的危害分析案例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通过过程性考核,考查学生的消费观及风险意识。

(二)课程思政实践经验总结

“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了两年多的时间,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从学生完成的课程思政报告来看,学生的思想受到了触动,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积极担任抗疫志愿者及冬奥志愿者也正是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现对两年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总结如下:(1)在教学设计中利用学习通课程平台加强了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讲解工程经济学原理;结合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过程,讲解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知识内容;结合工程决策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详细分析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客观性。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落地,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在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代入性和获得感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以期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首先,育人者先育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4]。因此,应完善专业教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时间安排、方式方法、教育内容、预期效果、费用来源等;计划应具备可行性、针对性、持续性等特点。同时专业教师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思想,立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特点,创新教学设计,践行德育目标。其次,完善思政案例库。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库建设已经初步完成,但仍需进一步丰富,并进行案例资料的深入加工,以期能与课程内容无缝契合,实现盐溶于水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搜集新案例,时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理论,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不断充实到教学案例库中。最后,改进思政育人效果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反映课程思政效果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将思政效果考核融入专业评价过程中,更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变化,评价效果将更加客观;(2)建立非常规评价机制,例如学生参加的各项比赛所获奖项、参加的各项有益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表扬与奖励等应在课程考核中有一定的体现[5]。

总之,“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既有成功经验,亦有一定的不足,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其教学改革历程,可以为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工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子午工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