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究
——以社交电商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

2022-12-16 10:33石兴芬
山西青年 2022年23期
关键词:校企社交电子商务

石兴芬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社交化电子商务是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利用互联网社交工具,从事商品或服务销售的经营行为,是新型电子商务的重要表现之一[1]。社交电商时代,电子商务已不再是简单的网上买卖交易关系,人们更注重社交化的多元素体验,如讨论、分享、关注、沟通及互动的体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社交化的电子商务技能已成一种新的衍生技能。高校实施课证融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和电商行业发展所具有重大意义,电子商务专业加强“双师”建设,实践书证融合,做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对培养高质量的新型电商人才具有重大作用。

一、电子商务专业概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2000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设置电子商务专业,2012年底,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2012年)》中,电子商务可授管理学或经济学或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两个专科合并为电子商务专业,属电子商务类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高职院校的学生还需要掌握电子商务相关的实操技能,如网店推广、电商运营、店铺装修、网页设计等。电子商务专业应加强“双师”建设,实行校企合作,联合企业资深专家共同培育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电子商务教学面临的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以来,各大高校为了培养出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提升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尽力完善相应的教学设备设施。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实施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尚存在诸多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所以学校开设的电商课程要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衔接。现阶段,大多高校在电商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和主干课程占比很大,职业培训占比较小,即便是选修课程也没办法顾及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需求进行设置,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程内容上,职业培训比较灵活,注重的是企业的产出效能,而学历课程相对刻板,注重课程教学过程,两者无法实现有效融通和渗透,导致学生学习质量较低,不能满足职业标准对学生培养所提出的基本要求[2]。

2.师资队伍薄弱

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质量。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时偏向于注重教师的学历,忽略了教师的能力,存在“轻技能”“重学历”的倾向,从而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缺乏有电商企业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加入教师行业。部分高学历的教师由于没有社会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讲解或是“照本宣科”,所讲授的内容、知识与职业岗位脱节。所以,学校亟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法、构建出社会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的双师型队伍[2]。

3.校企合作不深入

学校和企业各自追求的目的有差异,学校重育人,企业重效益,有些校企合作只停留在签约层面,形式大于内容。电商前沿运营的新技术模式难以进入学生的学习项目,导致专业人才培养无法与行业前沿对接,技术技能型人才无法实现。育人载体单一,成长渠道不通畅,学生很难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职业发展;企业无法渗透到专业课程和培养方案中,学生无法真正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导致学生培养与职业等级证书脱轨[3]。

(二)教学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软件更新快

电子商务专业和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紧密相关,所以相应的教学软件需要实时更新、维护升级,如果更新升级不及时则会造成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过于陈旧,跟不上企业用人要求。

2.实训软件费用高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电子商务专业需要用到的教学软件,少则几十万元人民币,多则上百万元人民币,甚至几百万元人民币。此外,市场上部分电子商务软件种类繁多,更新时还需要重新收取更新费,维护成本较高。

(三)“带店”授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没有购买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软件,所以有的任课教师不但自己带店铺“真枪实弹”操作演练,而且要求学生同步开店操作。下面简单列举学生真实开店面临的风险:

1.法律风险

网上开店除了熟悉平台的众多规则以外,还要熟知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而真实开店就意味着要上架商品真实销售。学生销售的商品标题、页面描述、产品图片都有可能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如页面描述虚假夸大宣传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图片素材及制作涉及侵权等。另外,在校学生真实开店很容易踩雷,尤其是食品类店铺面临的风险更大。例如,有的职业打假人购买食品,收到后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要求而申请退款不退货,并上诉法院要求10倍的赔偿。所以,任课老师除了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2.货源风险

网上开店涉及的产品品类多种多样,让学生真实开店,学生就得面临货源的选择。货源的选择渠道分为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对于在校生来说选择线上货源比较理想,可即便是线上货源,学生也面临货源品类多的选择困难。以淘宝网店为例,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在阿里巴巴批发商城选择货源,然后一键铺货到自己的店铺中。阿里巴巴批发商城商品琳琅满目,商家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线上货源涉及的风险包括商家的真实性、诚信度、产品的可靠度、产品质量的可信度、发货速度、物流保障等等。

三、实施社交电商运营等级证书的意义

社交电商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领域高度契合,如社交电商信息收集与调研、页面设计与发布、社群粉丝互动与管理、产品规划、裂变与传播、转化与复购、数据分析与团队组建等。高校实施“1+X”证书制度,不仅是积极响应职业教育号召,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力和企业岗位标准接轨,还有利于部分高校规避“带店”授课的风险。

(一)有效规避师生“带店”授课风险

电子商务专业本身的性质就是利用互联网情景模拟企业实际的网上商务过程,而互联网具备开放性的特点,真实“带店”授课意味着师生的网店处于“在线开业”状态。如果商品的标题或者详情页描述不当,轻则会受到平台的处罚,重则会触犯广告法相关规定而被工商部门处罚,还极有可能遇到“职业打假人”而吃官司。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软件授课,则可以有效避免师生“带店”授课风险。

(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学校实施开展“1+X”社交电商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利于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赢。一是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人才储备,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和发展战略,在高职院校寻求适合的人才。企业介入人才培养的环节和过程,可以实现企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二是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目标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高质量的人才。企业参与协同育人,可以缩短毕业生与企业的磨合期,让所招收的毕业生能迅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电商行业;三是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电商企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企业参与协同育人,可以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全真环境,指导学生开展真实业务,提高实际解决电商交易问题的能力[4]。

四、实施“1+X”社交电商运营证书优化建议

(一)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实施“1+X”社交电商证书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设置科学的课程及学时,组建师资队伍,尤其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1.科学的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是否和企业岗位衔接,要紧扣职业标准,在课程设置中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比例可以适当缩减,增加职业培训课程比例。在选修课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需求进行设置,让学生能主动接受学习。课程设置既要结合企业需求考虑企业的效能,又要结合学历课程考虑教学的目标,把学历课程和职业需求有效地结合渗透,提高教学质量。

2.注重师资团队建设

职业教育要和职业需求相衔接,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须提升“双师”型教师占比,避免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知识与职业岗位脱节。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电子商务专业在选拔教师时应当注重教师的社会经验,尤其是在企业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经验,避免“轻技能”“重学历”的现象。

3.强化校企合作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脱离了校企合作,而有些校企合作只停留在签约层面,形式大于内容。在此鼓励电子商务专业和“X”证书培训组织之间展开深度的校企合作,避免校企合作只停留在签约层面,学生参与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使企业渗透到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利于校企合作共赢。

(二)完善证书师资建设

证书开展前期,学校或专业负责人需要组织相关教师参与对接企业开展的培训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如“1+X”社交电商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1+X”社交电商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1+X”社交电商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此外,相关教师还需参加对接企业举办的考评员证书培训,完成全部8课时培训课程,取得考评员合格证。

(三)升级硬件设备设施

社交电商运营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需要符合要求的网络设备设施,尤其是机试部分对网速的要求较高,学校需要按照对接企业的要求升级设备设施。这包括场地、考试机、交换机、宽带、作弊防控系统、身份认证系统、考试网上巡查系统等,专业负责人要实时和对接企业沟通,确保证书培训顺利开展。

(四)明确职业岗位需求

社交电商运营证书(初级)主要面向社交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社交电商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社群运营、网络直播运营、媒体营销等社交电商专员岗位。社交电商运营(中级)主要面向社交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社交电商产品运营、平台运营、用户运营、社群运营、数字媒体设计、网络直播运营、媒体营销策划、数据运营等社交电商主管岗位。社交电商运营(高级)主要面向社交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社交电商运营规划、运营管理、团队管理等社交电商经理岗位。

五、结语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实施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既能培养符合职业标准的人才需求,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高校实施“1+X”社交电商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完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双师”队伍,深入校企合作,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职业标准相互衔接渗透,对培养新型电商技能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校企社交电子商务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