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22-12-16 10:33郑丽莉
山西青年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创业者政策高职

桂 玲 郑丽莉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当下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宏观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国家教育部门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参与创业实践,不仅可以改善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1],还能促进我国产业的升级。近些年,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2],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服务和支持大学生们参与创业实践[3]。但从《202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一文中看到,我国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比2015年下降0.5%,与就业和继续读本科相比是偏低的,不过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新增创业明显增加[4]。创业过程其实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从产生创业意愿到创业实践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在真正创业实践过程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大学生们创业失败的案例也是很普遍的[5]。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保障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对我国的就业创业现状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作为国家中部发展战略的省份,经济正高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路径与本省经济配套发展,随着加入长三角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开展实施,给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对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带来了挑战。

一、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综述

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安徽省政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先后出台了关于创业资金、税收、人才、创业教育、创业大赛等多方面政策。2015年安徽省省政府在国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在省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让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并提出了具体举措;2016-2020年,政府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每年出台关于推动创业的一些实施意见,从大学生的学分制管理、制定青年创业计划、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补助、创业扶持资金等措施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创业规模;为保障大学生创业实践,省政府在安徽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

以上这些政策可以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创业金融政策,例如创业资金、创业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第二方面是创业环境政策,例如建立孵化基地、创业园等;第三方面是关于创业风险保障方面,例如创业风险基金、法律风险等。除了响应国家的创新创业号召,这些政策的出台也在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多教育学专家学者也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实践有一定的促进和转化作用。因此,国家部门要求政府各部门要协同督促这些政策的实施,从创业环境建立、创业金融体系、创业风险的规避三方面政策,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二、安徽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问题

为实施“高教强省”战略,安徽省现有高校共121所,其中专科学校有75所。2020年全省高职毕业生人数为160186人,选择自主创业的高职专科生722人,占毕业人数的0.45%。在毕业生调查者中,有48.84%的毕业生有过创业打算。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设计调研问卷,随机调查了安徽省高职院校部分在校生和毕业生,从创新创业政策、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专业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风险防范几方面分析安徽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

(一)创新创业政策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但执行效果欠佳

本研究通过问卷随机调查了安徽四所高职院校的2016-2018届不同专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自主创业共32名同学,结果显示,47%的同学在创业前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仅只有12.5%的同学对一些政策很了解;22%的创业者对安徽省政府的大学生创业政策满意度较高;34%的同学认为创新创业政策对他们的创业意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调查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最关心的政策方面的调查显示,87.5%的创业者认为创业金融政策比创业环境政策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更大。

但是大部分同学对安徽省政府的大学生创业政策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享受到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例如对参加创业培训后的高校毕业生提出,可凭创业培训合格证等获得创业首笔资金支持,但是大学生创业者在按照这一政策申请时,却困难重重。因此,部分创新创业政策在宣传时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在实际执行时没有惠及创业者,政策执行的效果欠佳,因此很多大学生尽管对创业很感兴趣,但不敢进行创业实践。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但理论脱离实践

本研究调查了几所安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形式,这些高校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与社团合作,或者借助SYB、GYB和赛飞培训等创业培训给大学生们开展创业培训,高校从2016年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业教育内容,设置了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所有的高校都开展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比赛,如“互联网+”“挑战杯”“三创”等全国A类赛项,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参与创业。

在调查创业者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满意程度及对他们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后,显示56.25%的创业者对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满意度低;只有8%的创业者满意度很高,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促使了他们开展创业活动。在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时,72%的创业者认为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是老师课堂讲授理论为主,缺乏创业实践,创业实践在课堂上是虚拟的,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参加过创业实践,只有28%的同学有参加过创业大赛或者社团创业实践的经历。

(三)创新创业专业服务机构逐步完善,但缺乏协同

为了了解创业者们在创业前期、初期所需要的专业服务,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创业中所需要的专业服务机构。创业者认为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主要是高校校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省人力资源部门指定的法律咨询机构、省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机构。93.75%的创业者认为创业前期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有25%的创业者在校期间学习到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对这部分专业知识的学习满意度不高;75%的创业者认为创业初期需要专业机构的金融服务,在调查的全部大学生中,59%的同学认为金融机构服务是影响他们创业行为的首要因素。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者中,75%的同学在校期间是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部门的创业实践活动,例如“互联网+”大赛、校园创业大赛等。

在调查中,尽管高校、政府和社会都设立了大学生创业的专业服务机构,但这些服务机构因为人员、经费多方面的因素,实际运作并不理想;而且创业者最关心的创业项目筛选、知识产权转化、商标培育、品牌推广、营销、财务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很是缺乏。专业服务机构间的协同效应较差,很难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解决实际困难。

(四)创新创业风险受多因素影响,但创业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不强

创业风险,是指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受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创业项目选择的广泛性、创业机会的稀少性、创业资金的缺乏性、自身团队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的创业结果的不确定性[5]。本研究调查创业的高职大学生中,大学生们的创业项目87.5%主要是餐饮、花店、教育培训、网店等零售行业,有7%的学生的创业项目属于高新技术产业;94%的受访者认为创业风险在于项目本身的风险,但创业政策和市场环境风险也是影响创业成败的因素之一。

在调查的受访者中,40.6%的受访者在创业初期没有综合评估创业风险;31%的受访者在创业前有评估创业中的风险,但未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创业失败的三个学生调查了解到,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风险评估得不够全面,团队缺乏风险管理能力。

三、构建安徽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从调查的安徽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看,尽管政府、高校大力扶持,整体自主创业率较其他周边省份较低;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不充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理论,只有部分学生参加了学校的创业服务机构的创业实践;学生创业过程遇到很多问题难以直接寻求到专业的服务机构;创业过程风险管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构建安徽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一)制定适合高职学生创业政策,督促政策执行

被调查的创业学生指出,政府的创业政策大多数是针对全体高校大学生的,缺乏针对高职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政策。因此,政府部门和高校应该针对高职大学生创业的特征,制定配套的创业政策;同时因为大学生首次创业缺乏经验,政府在制定大学生创业政策时,除了资金政策、创业基础设施等政策外,还应宣传和监督这些政策的执行;政府机构可以指定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对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和执行进行监管,合理保障大学生创业想法和创业行为。

(二)增加创业教育实践机会,延长创业教育时间

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时,可以考虑分多步实施,首先可以针对专业开设相应的创业课程,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第二步从全校开展交叉学科的创业课程,工科与商科专业结合,艺术与理科专业结合等,不仅可以拓宽专业的知识面,也让有创业意向的高职大学生接触更多的学科知识;第三步,大力开展全校范围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开展实践周活动,让每名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创业实践教育。

其实,当处于创业初期的时候大学生仍然需要接受创业相关的更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更新创业知识,所以需要政府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不间断的创业教育培训机会,适当的延长创业教育时间。政府和高校整合相关资源,构建平台搭建创业大学生学习通道,让大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全面地了解到所需要的创业知识和培训。政府、高校、社会多方面联动起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三)协同创业服务部门,提升服务能力

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除了受创业政策和创业教育培训影响外,创业过程中的大学生面临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初期。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帮助创业者们解决很多难题。单靠目前政府和高校主导的服务体系是不够全面的,应该鼓励建立社会层面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社会创业服务体系能弥补高校和政府功能的空白。可以逐渐放开一些服务项目交由社会机构来运作,如法律咨询等;政府可以加快支持社会创业机构的成立和发展,同时高校也可以拓宽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持续跟踪,建立长期有效的服务保障体系。

(四)防范创业风险,降低创业失败率

大学生创办一家企业,因为专业、兴趣、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创业的项目类型比较有限,主要是餐饮、零售等,但这些行业的创业风险是比较大的,市场等因素会随时危及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的实施。因此在创业风险识别过程中,要求创业者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判断、分析和识别企业可能会面临潜在风险。第一要慎重选择创业项目,因为融资能力有限,一方面大学生首选的创业项目都是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的创业失败率也较高;第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一般大学生创业初期团队的人数不多,但在公司内部制度管理上要规范,团队成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一定的风险管理专业知识、较强的忍耐力和抗挫折能力、强烈的上进心与责任感等,规避和防范创业风险。

猜你喜欢
创业者政策高职
政策
政策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助企政策
政策
互联网创业者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对创业者的启示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