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探讨

2022-12-16 10:33苏里阳
山西青年 2022年23期
关键词:胜任辅导员心理健康

苏里阳

新疆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也是思政课堂上的主导者,承担着大学生成长的引路者这一重要角色。但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所以对于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根据目前高校思政工作整体质量方面的要求,在提高思想政治质量方面增加了心理育人这一项内容。为了加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建议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以及辅导等方面着手提出可行对策。但很多辅导员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所掌握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很难做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这一点。为此,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展开讨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模型,并提出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的建议。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

(一)满足辅导员角色转换的需求

高校辅导员在学校工作中必须适应角色转变,主要是指专业教学和学生心理辅导角色的变化。面对当代大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问题,高校中专业心理教师数量有限,所以辅导员便要承担起辅助专职心理教师这一项职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1]。但是由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导致辅导员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时动力不足,加上辅导员本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比较缺乏,所以往往很难胜任该项工作。

从高校设立辅导员这一岗位至今,最初将其称为政治指导员,随后又历经了思想政治辅导员,最后才转变为当前的辅导员这一称谓。通过这一称谓的转变,也能够了解到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发生了变化。根据教育部出台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要求,对于高校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治教育,另一方面还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准确区分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道德品质问题,不能将两者混淆,而且在学校中必须要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辅导[2]。鉴于此,无论是辅导员称谓的变化,还是工作内容的变化,均对其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所以,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也是满足其自身角色转换需求的必然举措。

(二)满足大学生心理疏导的需求

基于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而且社会往往对于大学生也有更高的期望。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情绪稳定性不强,一旦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便会产生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便会形成心理障碍[3]。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家庭中可能受到长期保护,在学校中习惯了应试教育,导致其挫折承受力不强,面临小挫折也会产生心理矛盾,这是诱发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如今,大学生群体中因为心理疾而做出退学、休学等选择的人数也与日俱增,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击也越发强烈,当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为此,高校针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做好专业教育指导,还应该展开心理疏导,而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便是满足大学生心理疏导需求的有力举措[4]。

二、构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模型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模型,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以提高教育效率和辅导员教育水平为目标,总结辅导员个体更加深层次的特点,如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等[5]。通常构建胜任力模型可以采用归纳法、推导法和内外结合法,总体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明确绩优标准、选择效标样本、行为事件访谈、提取胜任力素质、专家小组评定。此次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模型,同样采取这种构建方式。

(一)明确绩优标准

按照高校辅导员的相关情况,针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确定进入标准之前需要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所得信息确定访谈提纲,具体设定为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这三个维度,总结辅导员胜任力关键词如下:尊重大学生、善于倾听大学生的想法、语言表达、具备同情心与同理心、心理学专业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自我调节、正确价值观。

(二)选择效标样本

按照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相关要求,分别设定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其中中高级辅导员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需要达到的要求便可作为效标样本[6]。实际上中高级辅导员对应的条件比较高,结合高校辅导员基本情况,明确可担任效标样本辅导员的特点与条件如下:1.专职辅导员要求有辅导员工作超过5年的经验;2.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书;3.获得过校级优秀辅导员相关称号;4.有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经验;5.发表过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论文。

(三)行为事件访谈

选择高校中的优秀辅导员为对象展开访谈,选择访谈对象时应同时包含男性和女性。结合近年来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案例展开分析,详细记录访谈过程与内容,在访谈结束后做出文字筛选。从筛选出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辅导关键词中进行对比,提炼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育成就感、实际教育效果等词汇,并且与之前提炼出的胜任力关键词展开对比总结。

(四)提取胜任力素质

上述三个流程提取出胜任力素质,并且与胜任力模型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这三个维度一一对应。专业知识涉及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方法;专业技能方面涉及辅导员专业研究和指导、自我调节的能力;职业素养涉及乐观与积极向上的态度、端正职业价值观。以此为基础划分等级,分别描述特征,了解各个等级的特征的具体表现。

(五)专家小组评定

高校构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能力模型,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建议邀请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等各个专业的专家,探讨胜任力素质等级、基本要求与权重,最终构建胜任力模型。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的建议

(一)组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现如今高校中的专职心理教师数量相对有限,并不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需求。为此,高校一方面需要大力引进专职心理教师,另一方面还需要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教师与辅导员展开培训。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针对当前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应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并且在培训方面构建深层次、多形式体系。基于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发现辅导员学科背景不同,往往在校期间并不会接受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辅导[7]。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和其他教师参与岗前培训,并且在获得资格证之后进入工作岗位,辅导员本身负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政治教育以及管理等诸多工作和高校中其他教师所负责的工作并不相同,如果参与相同的培训难免不合理。对于上述问题,建议针对高校辅导员展开针对性的岗前培训与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当作岗前培训关键[8]。

例如可以展开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培训,涉及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针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指导其心理问题诊断技能、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实践技能。需要注意的是,辅导员岗前培训除了理论的指导外,还必须引入案例,加强培训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确保所有辅导员能够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并且在心理问题疏导中加以应用。准确区分大学生所面临的一般心理问题或者是严重心理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咨询。

(二)学校内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校辅导员负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所以辅导员自身可能会同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诸多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辅导员自身无法消解,便有可能会对个人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建议在学校内展开以辅导员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该活动通常是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自由讨论,帮助辅导员缓解平时工作上的一些压力,并且为其交流与沟通提供平台。辅导员之间分享经验,构建心理支持系统。通过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提高自身工作效能。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聘请专业心理健康辅导人员主持讨论活动,解决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辅导员心育水平。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基础,这就需要重点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辅导员本身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与研究工作,所以根据对大学生群体的了解可以为心理问题调查提供所需要的案例。因为辅导员还承担着大学生管理的职责,很容易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发现一些心理问题,在大学生心理问题调研过程中,梳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并提高大学生管理效能。在辅导员工作中通过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还能够和其他辅导员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9]。

(四)组建专业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为了充分展现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功能,务必激发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建议高校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使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效果和绩效考核、薪资等挂钩。此外,对辅导员加以鼓励,鼓励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此来提升高校辅导员团队专业实力,也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人才。

(五)辅导员加强自我教育

辅导员本质上属于教育工作从业者,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直观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专业知识、价值观等的影响。所以辅导员必须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方可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校中的辅导员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较高,而且面对大学生群体也能够有效处理一些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组织管理能力强,也具有奉献精神,可以胜任辅导员这一项工作。但一些比较年轻的辅导员资历较浅,同时承受社会、家庭与生活的压力,因此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可能比较差,容易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困惑或者是问题。辅导员自身的心育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直接关系,为了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应该分别从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观察能力、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着手,不仅要尊重与关爱学生,还应该从日常交流和学习中影响学生,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水平,加强自我教育,并且提高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只有辅导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得到提升,并构建完整人格,才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表现出专业化能力,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其在心理健康方面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面对与日俱增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专业教学工作,还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与咨询。但考虑到高校中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比较有限,所以辅导员也应该参与到该项工作中,这就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提出要求。高校为了能够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胜任力,建议构建胜任力模型,立足于多个维度总结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并且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着手,提出疏导与解决的建议,引导大学生能够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继而实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胜任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