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不一样的主题班会

2022-12-16 11:28侍云云江苏省灌云县朝阳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31期
关键词:班会大会班级

侍云云 (江苏省灌云县朝阳实验小学)

最近“吐槽大会”,这档节目很火,在学生间比较受欢迎,如果将主题班会变成“吐槽大会”有没有可行性?让学生在“吐槽”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主题班会是不是会充满情趣?小学生对趣味性活动比较有感觉,班主任对主题班会做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将“吐槽大会”搬进课堂,与主题班会融为一体,是比较大胆的尝试,其组织效果值得期待。

一、策划——圈定“吐槽”范围

(一)集体商定主题

“吐槽”大多带有嘲讽、抱怨的意味,电视上“吐槽大会”融入了更多调侃的内容,增加了看点,班主任将主题班会办成“吐槽大会”,势必对学生造成心理冲击。班级管理关涉内容众多,班会大多有鲜明的主题,通常表现为针对班级管理现状,围绕某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最终形成观点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班主任在“槽点”筛选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契合性。

班主任要推出“吐槽大会”方案,需要与学生展开集体协商,提升学生关注度,为班级管理带来更多助力支持。为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班主任先期设计了主题征集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观察和体验,对班级管理现状做出科学评估,找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揭示一些不良的现象,以意见或者建议的形式呈现出来。经过一番准备,学生大多能够做出回应,贡献不少信息。如课间打闹追逐现象开始抬头、班级卫生保持不够、有人乱起绰号等。班主任顺利确定主题后,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思考和筹备,用“吐槽”的形式参与班会活动。学生听说要用“吐槽”的形式参与班会,自然充满期待,开始准备发言稿。班主任从主题策划角度展开组织,成功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广泛征集主题,给学生带来更多参与机会。学生对“吐槽大会”操作模式并不熟悉,班主任需要做出详细设计,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推出达成目标

主题班会有明确的目标设定,班主任在策划“吐槽大会”时,也需要设定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大会程序之中。策划主题班会,班主任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对应设计,能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方案。学生大多对会议环节、会议形式、会议组织感兴趣,对达成目标没有深入关注,班主任需要做好引导,让学生产生责任感,这样的“吐槽大会”才有更高价值。

“吐槽大会”与班级主题班会相融合,其实是将主题班会用“吐槽大会”模式进行组织和呈现,班主任要注意设定清晰的目标,这样的“吐槽”才有积极意义。“吐槽”不能只是为了发泄和抱怨,而是要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如佩戴红领巾问题,部分学生对佩戴红领巾认识不足,佩戴非常随意,红领巾出现褶皱不说,还不能规范佩戴,甚至有一些污点也不清洗,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学生“吐槽”这个现象之后,需要给出解决方案,如设定专门检查小组,对这项工作专门监督。学生对“吐槽大会”有主动参与兴趣,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心理展开设计,精选“吐槽”现象,给出解决方法,让“吐槽”活动成为纠偏的激励。主题班会要集中解决一些问题,需要建立清晰完整的方案程序,班主任从主题策划到措施制定,需要给学生带来更多参与机会,以确保主题班会的顺利推进。

二、筹备——设定“吐槽”程序

(一)准备发言材料

学生对参加“吐槽大会”有不同的期待,班主任要做好前期布设,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发言材料、个性观点、解决方案等内容,确保大会的顺利展开。学生对电视节目比较感兴趣,因为负责“吐槽”的人个个都妙语连珠、口吐莲花,让人忍俊不禁。班主任要做好引导,要求学生先期思考,准备发言稿。学生没有参与“吐槽”的经历,自然有浓厚的参与热情。

电视节目“吐槽大会”的明星,在发言之前肯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有多次的彩排,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看点。班主任组织班级“吐槽大会”时,也需要给学生提供准备的材料,如主题的圈定、关注的角度、“吐槽”的方式、语言的组织等,让学生先期写出发言材料,确保“吐槽大会”顺利进行。设计发言稿时,要注意突出“吐槽”的特点,运用调侃、嘲讽的语气,对一些不良现象做出揭示,以引起学生的关注,还要对相关学生的表现做直观展示,这样才能形成会议亮点。学生进入写稿环节后,教师要注意做跟进指导,结合“槽点”做提醒,融入一些风趣的语言。如果有需要,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播放电视节目“吐槽大会”视频片段,为学生带来更多启示。“吐槽”式班级主题班会,属于创新探索,具有无限创意性,学生主动响应,班主任积极设计,确保会议顺利进行,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二)设计解决方案

主题班会需要达成一定目标,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吐槽”的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会议筹备阶段,就要提出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吐槽”的同时,考虑应对之策,这样的“吐槽”才有价值。“吐槽”是一种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班会之前,要对会议目标做出理性分析,主动展开思考和探究,推出更多解决方案,为“吐槽”大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学生进入“吐槽大会”之前,需要做好多种准备工作,不仅要写发言稿,还需要给出一些解决方案或者是建议,这也是“吐槽”的目的,唯有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乱象,班级主题班会才有价值。如班委会成员分工负责问题,学生对此有不少意见,一些班委责任心不强,对一些违纪现象不敢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面对这个问题,学生敢于“吐槽”,并设计了一些应对策略。如建立班委工作监督机制,成立专门小组进行监督,设计量化制度,对班委进行定期评级,实行赋分评价制度,超出一定范围,就要给予免职处分。这些措施和方法,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能够为班级管理带来更多正面帮助。学生对班级管理现状最为熟悉,也能够找到一些适合的管理对策,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决策的机会,广泛征询学生参与意见,提升管理品质。

三、启动——优化“吐槽”组织

(一)小组展示初选

“吐槽大会”有完整的程序设计,有鲜明的主题,班级“吐槽大会”也需要程序设计,还要对不同环节做优化处理,为学生顺利进入大会创造条件。“吐槽大会”开启后,学生大多会“蠢蠢欲动”,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机会,班主任要做好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吐槽”,并让小组成员对“槽点”做记录和归结,形成典型案例,为后面参与集体展示做好准备。学生进入状态后,能够积极形成互动,小组展示自然是高潮迭起。

班级组织“吐槽大会”,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上台表现,班主任不妨设计一些小组,让小组自行组织“吐槽”活动,这样可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小组组织时,班主任要做好程序设计,为小组执行创造条件。小组成员开始轮流“吐槽”时,其他成员要有呼应回馈,对其表现做出互动评价,最终形成小组讨论意见。特别要评选出最佳“吐槽手”,向班级推荐,准备参与班级“吐槽”展示活动。学生对这样的操作模式比较有认同感,也能够主动展开“吐槽”,班主任深入到班级之中,对学生具体表现做出观察,及时做出环节调整,确保主题活动顺利推进。如“校园礼仪传承”主题班会,班主任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介绍自己的真实见闻,对一些不良现象做出批评。学生进入“吐槽”模式后,其表现呈现个性化。“我们每次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而且声音都很大,可有些老师爱答不理,连点头都没有,这样的回应是令人失望的。老师应该为学生带来学习榜样,这样才能称得上为人师表,对学生问好不予以回应,这不应该是老师的所为。”这个“吐槽”赢得很多学生的积极回应,学生深有同感。班主任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对学生大胆“吐槽”给予积极支持,并代表教师向学生表态,这样的主题班会充满和谐气氛。

(二)班级集中展示

在班级集中展示环节,班主任要求小组推荐选手出场,代表小组参与“吐槽”活动,对本小组的基本观点做出阐释,不仅要展示“槽点”,还要对解决方案做出集中解读。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主题班会气氛火爆。班主任教师要做好会议主持,对学生精彩表现做出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展开良性互动,让学生在自由展示和热情讨论中达成共识。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形成多点互动,组织效果会更为突出。

学生进入班级集体展示环节,班主任要给予更多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如关于班级卫生问题的主题班会,学生开启“吐槽”模式:“地面是大家的脸,如果到处是垃圾,我们的脸还要不要了?主动弯腰捡起一片垃圾,那个动作应该是最美的,随意乱丢垃圾的那个动作,自然就会显得更加的丑陋了。有一次看到语文老师弯腰帮我们捡起垃圾,我感觉脸上烫烫的,不是感动,而是羞愧,虽然这片垃圾不是我丢的,但我早已是无地自容。老师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班级有40个人,这小小的地方都不能保持清洁,我们将来还能够干什么呢?恐怕做一个清洁工都不行。”班主任组织学生对“吐槽”表现做出互动评价,对学生精彩表现做表彰,并肯定学生的自我反思。一场班会未必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让学生形成心灵触动,这样的班会就有更高价值。“吐槽”是一种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标,班主任做好会议组织,能够创造更多教育契机,这才是“吐槽大会”召开的真正目的。

四、总结——实现“吐槽”目标

(一)归结存在问题

主题班会都有鲜明的目标,要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组织学生“吐槽”之后,需要对相关信息做出梳理和归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吐槽”结束环节,需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有前期准备,也有后期讨论,其方案有更高可执行性。班主任要做好梳理和总结,在会议结束时做好总结性发言,对学生优良表现做出鼓励,对班会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设计清晰的行动路线。

开展班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吐槽”,而是通过找问题、找差距,对存在的问题做研讨,找到对策,在会议总结环节,班主任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做出梳理,为后面应对奠定基础。如关于作业处理主题班会,学生对一些不良现象做出揭示,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归结,明确作业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这样归结:“作业压力大是事实,但不能因为作业多就随意乱写,更不能抄袭。根据观察,可以将我们班存在的作业问题归结为四点:其一,作业书写不认真,整体质量不高;其二,作业不按时交,拖延时间长短不一;其三,有突击现象,不能科学安排作业时间;其四,有抄袭现象,有人居然称这为‘合作学习’。”班主任对学生问题归结情况做出点评,组织学生展开进一步讨论,对应对措施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参与会议总结活动,获得更多参与机会,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为后面的措施设计提供更多信息支持。班主任组织“吐槽大会”的目的不是给学生提供发牢骚的机会,而是对班级管理出现的不好现象总结,对不良行为做抨击,进而营造出健康的班级环境。

(二)达成讨论共识

“吐槽大会”是一种别样的班会,班主任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学生可以针对班级管理中的某种现象做出“吐槽”,但最终还是要给出解决的方法,只有达成更多的共识,主题班会才有更丰富价值。学生对主题班会模式有不同期待,班主任推出“吐槽”模式,切准学生心理,其适合性更高,学生反馈积极主动,组织效果更为丰富。

班主任组织学生讨论会议成果时,要将对策作为重要指标。在会议之前,班主任围绕主题布设,要求学生考虑解决方法,为会议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如关于“校园欺凌”现象“吐槽大会”,学生对各种潜在现象做出揭示,归结出一些带有“欺凌”倾向的问题,并主动介绍自己的主张:“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是常事,解决矛盾的方式有很多,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借助班集体和班主任力量,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让家长介入其中,而不是将矛盾激化,甚至出现了严重冲突局面。”班主任对学生观点做出梳理,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要求学生正视校园欺凌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列举一些现实案例做说明,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班主任要求学生主动介绍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有一定的程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可以形成心理契合,这样的班会有更多激励作用,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帮助。

主题班会都有明确的目标,班主任将“吐槽大会”与主题班会对接,不仅增加了趣味性,也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机会。学生对“吐槽”有更高关注度,班主任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设计,给学生提供“吐槽”的机会,让学生展开广泛互动,逐渐形成观点共识,这样可以顺利实现主题班会目标。“吐槽”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遣怨气,而是对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做点拨,给出纠偏的建议,体现主人翁精神,班主任积极推出“吐槽”式主题班会,其应用价值更为丰富。

猜你喜欢
班会大会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WAIC与WIC大会简介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图说大会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