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分析

2022-12-16 16:57王志勇
新课程 2022年37期
关键词:道德思政小学生

王志勇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王旗镇陈旗中心小学,甘肃 临潭)

小学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科学知识以及相关技能,还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的道德故事,它们具有较强的立德树人作用。并且这些故事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进行很好的融合,提升教育效果。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在小学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主要举措,旨在提升小学思政教育的开展质量和组织效果。

一、小学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必要性

(一)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传统故事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整体道德观念的具体体现。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学术文化潮流,因此传统道德故事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进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类型。在中国传统道德故事中有很多特点比较突出、教育意义非常显著、教育价值非常高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子路借米》,而这些故事都与我国民族文化精神的发展趋势相吻合,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

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内容非常丰富,它们是以不同的学术流派在不同的时代下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故事。而且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载,内容丰富而且博大精深,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题材,也会为提升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供重要的帮助。

(三)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匹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积极融入中国传统道德故事,此举能够匹配小学生当前阶段的认知水平,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内容非常丰富,可选的题材也非常多,各种各样的故事都可以供教师选择,有的故事就是以儿童的视角来讲述的,如《孔融让梨》《泰伯采药》等,比较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而且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而选取相应的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帮助学生有效地融入其中,提高自己的思政教育效果和水平。

二、小学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具体路径

(一)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教育技术

现如今,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数字信息技术为提高教育质量、丰富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多媒体技术、新型的VR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这些信息技术,都能够在小学思政教育课堂上发挥出非常积极的影响。而小学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技术,很好地融入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讲解活动中。比如,教师在选择某一则中国传统道德故事时就可以借助这种新型的数字信息技术来还原当时的场景,最常见的就是动画片,将故事比较形象地展现出来,呈现出生动且逼真的视听画面。借助这种画面的还原和演示来吸引学生,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体会和深入研究。

除此之外,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都有儿童版,这些故事往往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搜集相关微课、音视频资料,合适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这些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整个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政教育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开展思政教育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升文化竞争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构建文化自信,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潜能和教育价值,从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选取有教育意义和有教育价值的故事案例。而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在小学思政教育活动中将会对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初级阶段,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所以,教师应选择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纠正学生错误的价值观,确保他们始终处在正确的思想道路上。例如,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优秀中国传统道德故事来讲给学生听。比如,通过详细讲解《孔融让梨》教导小学生要学会谦让;通过《程门立雪》的故事向小学生传达尊师重道的理念;通过讲解《苏武牧羊》,教育学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高尚的情操等。教师要结合丰富的活动,让这些传统故事鲜活起来,如故事改写、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通过改编故事、表演故事等深度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收获心灵上的滋养。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道德故事的感染力,还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这个故事,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领会人物的一些事件,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要内涵及积极价值。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传统道德故事中有很多都能够用于小学思政教育,为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提供优秀的教育范本,而且也为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水平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利用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加强行为教育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谦虚才能使人进步,骄傲则使人落后,所以谦虚是一项重要的品质,也是一个人做事的重要原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成绩好而骄傲自满,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中国传统道德故事而加深学生对谦虚品质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学会谦虚。

比如,在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扁鹊的故事:扁鹊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名医,他有两个哥哥,而且三人都是以从医为生。扁鹊在回复魏文王“你们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的问题时,扁鹊回复道:“我大哥医术最好,之后是我二哥,我的医术最差。但之所以我比我的两位哥哥有名气,是因为别人都看见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去治疗病人的疾病,所以他们会认为我的医术最高明。然而实际上,我大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而我治病就只能够治于病情严重之时。”扁鹊医术高明,但是却非常谦虚。教师讲完这一则道德故事后,让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学习或者生活过程中是否有骄傲的地方,是否有自满的地方,告诫小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小学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要有效融入中国传统道德故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作风和行为方式。

(四)利用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小学阶段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就有非常多的关于爱国主义题材的故事,如《王二小》《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邱少云》等。当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不仅可以从语文教材中选取贴切的故事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还可以从优秀传统道德故事中筛选出可用的素材来,用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效果。

例如,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宋朝著名的诗人、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心怀大志,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说只要是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情,他就愿意去做。范仲淹进京城做官后,看到不对的事情就批评,主持改革,却被贬职、遭到排挤。但是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管在哪里,他都用自己的财产办了很多义宅,而且还救济穷人,办了一些免费的学校,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学。在《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中,他有一句名言体现出来了他非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范仲淹是一个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甘心情愿自己比别人先受苦,为了国家的发展而愿意付出自己全部力量的人。

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讲解范仲淹的爱国故事。通过讲述古代人物的优秀故事来让学生理解热爱祖国是一个人的必备素养,未来都需要用实际行动去报效国家和社会。小学教师通过利用中国传统道德故事,选取极具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片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讨论

小学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创设教育情境来鼓励学生研究讨论,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从而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创设情境的主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故事的深厚意蕴,不断唤醒小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和诚信层面的意识,让他们始终遵守社会的道德准则。

小学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一大主要目标就是强化和培养他们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增强他们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和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角色扮演、情景还原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理解文化素养的兴趣。除此之外,小学教师在应用中国传统道德故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还能够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思政教育的效果更为突出和显著。比如,教师选择“三顾茅庐”这一个故事来向学生传达求贤若渴的精神。在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来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分别选几名同学扮演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以及书童,通过简单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对话,突出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通过讲述该故事,学生理解了未来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生活过程中要想请教别人,就要表现出极高的重视程度,要想获取新的知识,就要表现出极为谦虚的态度,在向别人请教新知识或者请求解决疑问获得答案时,要表现出谦虚的态度。

中国传统道德故事中具备自我改善人格、行为、形象的诸多元素,而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到很多内容,帮助学生增强信念,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传统道德故事已经和当下的生产生活相距甚远,甚至表现出一定的落后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质疑,在质疑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比如,《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有一些故事情节并不适合当下的社会生活和法律法规。教师可以单独将其拿出来进行教学,如《埋儿奉母》这个故事,让学生讨论主人公为了孝顺母亲而将孩子埋掉的行为是否可取,我们该怎么样孝顺父母等,进而在讨论中纠正一些传统道德故事中与当下价值观不相适应的地方,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道德故事能够为小学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大量的素材。而且中国传统道德故事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科学地融入小学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显著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另外,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积极融入中国传统道德故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对提升整个小学教育水平有积极影响,还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道德思政小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是小学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