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现路径探析

2022-12-16 17:23张翠芳
科教导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民族区域议题政治课

张翠芳

(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是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综合性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有一系列具有“辨析性”的问题,通过开发设计,这些问题可以成为教学议题,通过议中学、学中议,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1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将掌握学科知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议题是学科教学内容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统一体,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议”,相较于一般的问题或者辩论的问题,议题是一个更加关注当前社会热点以及社会焦点的问题序列。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中,在“尊重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这部分指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1]。要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落实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通过议题“引入,引导和探讨”的方式帮助教师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所谓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将议题当作引线、将活动当作基本路径、将学科知识当作核心、将学科素养当作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2]在议题式教学中,它是基于活动这一形式加以呈现的,是学科内容的一个主要承载体;但并非每个议题都需要通过疑问句的形式呈现,而那些通过疑问句的方式把教学中需要介绍的内容转变成个案研究中的“问题”,在本质上也不属于“议题”的范畴。因此,既要注重议题的引入,更要注重围绕议题所进行的讨论、探究,以达到问题的“澄清”或者对问题思考的深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是引导学生围绕“辨析性”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在“争议性”的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契合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在要求,充分运用议题开展教学,既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综合性的特点,也体现价值教育的“辨析”“澄清”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还必须直面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释疑解惑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议题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面对现实的问题并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有着突出的导向性和引领性。在采用该教学方法时,需要把学生组成多个学习群体,同时把教学目标基于诸多系列活动融入教学内容中,学生会深入议题中展开学习与思考,通过参与实践互动、分享对话、探索经验等方式构建对应的学科逻辑思维体系,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合作、交流以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2 科学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

科学的议题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采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议题的主题,因为议题主题直接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关,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全部都是围绕议题进行的”[3]。若议题指向不够清晰或存在歧义,议题式教学就无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在设计议题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严格依照课程目标、学生实际、社会生活进行选取设置。

2.1 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议题

从课程内容体系出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议题。在新课标中结合各模块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议题参考。如《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内容采用议题式教学,中心议题可以设置为:“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心议题下设置三个子议题,子议题一则可设置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领导地位”,从而得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民的正确选择;子议题二则可设置为“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子议题三设置为“怎样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三个子议题的讨论,最终得出“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全面的领导”,即最后做议题的总结。

从教学重难点中选取议题。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厘清教材的内部逻辑与教学重难点,在教学重难点上凝练议题。通过议题设置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如《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内容,其重难点是“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设置议题时就将其设置为总议题: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设三个子议题,分别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化进程、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子议题一可以了解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的过程,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子议题二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核心内容、其他自治权;在此可以设置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权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何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子议题三的设置就回到了我们的总议题: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学生探讨实行的必要性以及其意义所在。通过三个子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化了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概念内涵、价值所在的理解。

2.2 依据学生生活实际设置议题

教师可利用调研方式,了解学生的喜好、生活经历等信息,实现对学生生活的全面掌握。以往思政教学活动重在将理论灌输给学生,致学生出现知识与生活相脱节的现象。教学内容常常和社会生活缺少关联,而生活化的议题能够将社会生活和理论知识关联起来。“好的议题应以真实生活场景为起点,依托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科知识与真实的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实现知识与生活的高效结合。”[4]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议题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议题设置时要注重从生活入手,贴近生活,回应社会生活。将现实生活与学科知识关联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学科知识,直面现实生活问题,这也是议题式教学的应有之义。如《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一内容,在“价值判断”上可以挖掘学生在生活中是如何进行价值判断的,其议题可以设置为“生活中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观”,探讨价值判断的依据与意义。通过调查不同群体对象对“双减”政策的不同看法,分析其不同看法背后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价值选择这个内容上可以将议题设置为“面对价值冲突如何选择”,探究生活中价值选择的标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出现的“价值两难”情况进行辨析,教师提出问题“作出这样的价值评价到底是基于动机还是效果”,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价值选择。

2.3 依据社会热点问题设置议题

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及时引导与准确回答是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需要和责任所在。因此,在采用议题式教学时可以将社会热点问题设置为议题。既解答了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所产生的疑惑,也引导了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讲授“新发展理念”时教师可结合限电问题,设置“国家为何要坚持不计代价实现全民通电,又是为何要在缺电时坚持压非保民,严禁拉闸限电”议题,通过结合此议题让学生充分把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要知识点。如在讲授“法治国家”这一课题时,以“扫黑除恶是如何彰显法治之光——法治国家”作为总议题,以威望、展望、愿望三个子议题探讨我国法治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孙小果案和新晃一中操场埋尸案这两个扫黑除恶的大案要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是“深挖大案要案,对错案积案拨乱反正,有何意义?”让同学们深刻认识我国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中所作的努力,理解并掌握法治国家是什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有何意义。

3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组织开展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开展学习。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探索,并进行及时、精准的反馈和总结,充分实现议题式教学的育人价值。

3.1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议题式教学的采用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与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议题讨论的积极性,议题设置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在议题探讨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以及每个小组的进度。若学生偏离议题的讨论,教师需引导学生回归议题。同时,教师应营造自由、公平的课堂氛围,更需要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讨论活动,诸如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小组辩论等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议题讨论,表扬学生在议题讨论中的良好表现,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悟到学习是一个源源不断享受收获、享受快乐的过程。

3.2 构建多渠道的议题讨论机会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给予学生议题讨论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没办法完成对议题的深入讨论与全面吸收,因此,教师应构建多渠道的议题讨论机会,让学生更充分有效地进行议题讨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讨论。课堂是学生开展议题讨论的主要阵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提前将要讨论的议题布置给学生,收集议题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上进行充分讨论,教师对此也能进行有效的引导。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平台进一步深化议题的讨论。

3.3 科学评价议题式教学效果

评价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总结评价能提升议题式教学效果。议题式教学是学生通过参与议题讨论收获知识、习得能力、实现思维进阶与思想发展,因此,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议题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基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影响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评价议题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最根本的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以学生生活为前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深入学习探讨议题,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推理、判断、解释、批判、质疑,积极表达看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全方位的思考、实践的验证,从而做到辩真伪,明是非。

在议题式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进行及时、精准的反馈,通过有效点拨引导,适时释疑解惑,促进议题的充分讨论交流,掌控正确的价值导向,充分实现议题式教学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议题政治课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完善
历史的抉择: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