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与心的关系分析“三高”对眼底病的影响

2022-12-17 12:52王晓恬苏风军龚嫱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眼底病命门三高

王晓恬,苏风军,龚嫱

“三高”,指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这3种普遍的血管改变及代谢障碍性表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的心理精神压力,“三高”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1]指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27.5%,《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3]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0.40%,其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超过30%。“三高”不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众多眼底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相比较于心血管疾病的高致死率,眼底病大多发病缓慢,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笔者以中医经典对目与心关系的理解为着力点,探究目与心之间的联系并从多个角度分析目病的产生以及“三高”对眼底病的影响,从心探讨临床治疗眼底病的思路。

1 心主血脉,血养目珠,诸脉属目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心主脉2 个方面。《素问·五脏生成篇》[4]曰:“诸血者皆属于心。”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是先天肾精及后天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在心气的作用下生成红色血液,即《素问·经脉别论》[4]所曰:“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调节心脏搏动,维持脉道通利,使血流通畅,运行周身的生理功能。解剖学认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枢和动力器官,心脏搏动为血液的循环提供动力,而中医学认为,全身的血脉运行皆赖于心气的充沛。全身血脉的分布以眼部最为密集,故《素问·五脏生成篇》[4]曰:“诸脉者皆属于目。”

诸脉属目,脉者,有2方面的含义:一指血脉,即血液运行的通道;二指经脉络脉,合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灵枢·脉度》[5]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支别者为孙。”经脉是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曰:“心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系舌本,属目系。”手少阴之脉直接与目系相连,且“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5],脉是五脏六腑之精上荣于目的通道,脉不通即通道阻塞。

眼球的解剖结构为外层的角膜和巩膜,中层的葡萄膜,内层的视网膜。视网膜血供丰富,由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血管系统形成的4层毛细血管网提供营养。脉络膜位于葡萄膜的最后面,其内面借助Bruch 膜与视网膜相连,富含血管,所以其厚度因血管的密集度及充盈度而各有不同。现代研究[6]表明,脉络膜的厚度及血管指数对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具有意义。脉络膜的血供占眼球总血供的90%,其中70%在脉络膜的毛细血管层,而毛细血管属于中医学经络体系中孙络的范畴。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分为别络、浮络、孙络,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遍布全身,其功能溢奇邪,通营卫。《证治准绳·七窍门》[7]曰:“目形类丸……内有大络六……中络八……外有旁支细络,未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目络细小精微,气血运行缓慢,极易滞涩,一旦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不仅通道阻塞导致全身的精微物质无以上荣于目,且目内自身的循环也受阻。

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处于上升趋势,而“三高”是众多心血管风险的高危因素。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异常,例如,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代谢紊乱等多途径损害内皮细胞功能,最终参与、诱导、加速动脉粥样硬化[8];高血脂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中的脂质物沉积,易导致血管狭窄,最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高血压容易导致血管硬化狭窄,血流受阻。“三高”对血管的威胁包括大血管(心血管、下肢血管)和微血管(眼部血管),目前“三高”对眼底病影响的发病机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尚未形成共识,但可以明确的是“三高”是眼底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视网膜具有高代谢性,其上血管密布且功能活跃,“三高”引起的代谢障碍,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引起视网膜的血管形态改变、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障碍,是眼底病的发病基础。

2 目为心使,心舍神明

《素问·灵兰秘典论》[4]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从广义上讲,心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总体现,而从狭义上讲,人的意识、思维、性格、意志、情感等均处在心的统帅之下。《灵枢·本神》[5]曰:“任物者谓之心。”任者,使也,物,指人体之外的外界,人体与外界的一切感知与交流,都离不开心神的主导作用。《灵枢·大惑论》[5]曰:“目者,心使也”,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0%以上通过视觉获得,目为心之外窍,是连接心与外界的门户。《银海精微》[9]曰:“夫眼者,乃五脏之精华,如日月丽天,昭明而不可掩者。”《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10]曰:“神光者,谓目中自然能视之精华也。”光,指双目视物的生理功能,此功能的实现赖于五脏六腑之精的充养。《灵枢·大惑论》[5]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神,指目视物的生理功能靠心神的统领,神光,可以理解为对目视物功能的高度概括,也可理解为目视物功能正常运行的外在表现,即有神之目。

中医学强调情志致病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4]曰:“人有五志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志分属于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悲,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但总体上受心神的统御。现代社会,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精神压力不同,焦虑抑郁状态不仅见于年轻人,也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研究[11]显示,我国有焦虑抑郁心理的老年人占老年总人口的40%。《灵枢·天年》[5]曰:“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心气是心神的物质基础,心气虚则心神统摄能力下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心肝互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而随着心肝气衰,生理上心肝调畅情志的作用减弱,情志不畅则抑郁多发。“三高”、目病、情志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研究[12-14]表明,中国2 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10.8%,高血压病患者抑郁患病率为15%左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高达40%~50%。而临床上,因情绪,如愤怒、忧悲、焦虑而突发或渐发眼病亦常见,早期有研究[15]显示眼病患者不分年龄、性别,普遍具有抑郁焦虑倾向。

视网膜具有高代谢性,“三高”与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且“三高”兼抑郁服用抗抑郁药物更加重了体内代谢水平的紊乱,同时,焦虑抑郁状态影响肝主疏泄功能,也进一步加重了机体气血失和的状态。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目病多导致视力逐渐或突然下降,或视物模糊、变形等,甚至光感,终致失明,目病患者时刻处在失明的忧虑之中,进一步加重其焦虑抑郁状态。当“三高”、目病、情志病合病时,三者中任意一项病情控制不稳定都增加了另外两项病情加重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临床中,调养心神、调畅情志是必要的。

3 目承心火,君相安位

“夫火在目为神光。”[10],中医学以五行对应五脏,运用取象比类法,把火的形态及性质概括为炎上的生理特性,引申为具有光明、上升、温热性质的事物或现象。心在五行中属火,心者君主之官,心火又称君火,而相对于心火,其他脏腑之火均称为相火。《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10]曰:“夫神光源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皆火之用事。”命门作为独立概念最早见于《难经》[16]左肾右命门学说,经过历代演变,后世对于命门学说各有理解。《素问·天纪元大论》[4]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刘完素[17]基于此理论,在难经基础上,首创命门之火学说,谓之“右肾属火……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命门为相火之源,藏精生血,主三焦元气。君火在上,心阳上腾,目承心火而发越神光。命门之火秘藏在下,为人身元气之根本,命门之火潜藏守位,则心阳充盛,神光充明。

《类经附翼》[18]曰:“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命门,是对肾之阴阳生理功能的概括。肾藏先天之精,化生元气,人从幼年开始,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五八肾气衰”[4]之后,人体便由巅峰状态持续下滑。《景岳全书》[18]曰:“命门为元气之根……五脏之元气,非此不能发。”命门之火随肾精渐亏,命门火衰,而五脏元气不能发而亏,心阳动力减弱,《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10]曰:“火衰则有昏暝之患。”,心阳虚衰,则易发眼底病致视物不清。现代研究[8][19]显示,年龄是“三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心阳鼓动血脉循行全身,随着年龄增长,心阳势弱,而目居高位,阳不达所,目失所养而发病。年龄本身也是眼底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三高”患者的病程随年龄增长而延长,机体长时间处于代谢失衡的状态,兼之久病体虚,耗气伤神,故眼底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

4 小结

“三高”是心疾与目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其影响心血管和眼底病的病理表现也有共同之处。笔者从3个角度分析目与心的关系:一者从脉,心气推动气血运行的功能;二者从神,心神统御神光发越;三者从火,目承心火而能视物。基于以上分析,临床治疗“三高”并发心血管疾病及眼底病时,可以考虑从益心气,养心神,壮心阳的角度治疗,以期开辟治疗眼底病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眼底病命门三高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激光光凝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眼底病的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
《图说小儿眼底病》一书出版
《图说小儿眼底病》一书出版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探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各种眼底病的临床疗效
“三高”人群可多吃空心菜
“三高”让哪里最受伤
一点一线一面练太极
抓住“命门”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