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探讨

2022-12-17 13:59李玉波
新农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抗逆性斑病行距

李玉波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500)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源、热能源以及水资源。做好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第一,选择适当的品种与种子处理方法。选择产量高、质量优、具有良好抗逆性的玉米杂交种,结合种植区域的生产条件,根据品种特征科学选种,避免品种单一化以及品种混杂,选择抗逆性高的品种合理搭配。第二,采用恰当的种子处理方法,由于种植所用种子都是上一年生产的,存放时间较长,农民收购种子后先筛选,将霉变和损坏的种子清除,然后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时到下午4时晾晒最为适宜,连续晾晒2~3天。接下浸种,将玉米种子放在冷水中浸泡10个小时,确保出苗整齐度。为预防地下害虫、控制出苗期的病虫害,可以选择包衣种子或使用农药拌种。

为解决因麦秸缠绕导致下籽不均匀、深浅程度不一致以及缺苗和断垄等问题,需要选择具备秸秆切碎与抛撒功能为一体的收割机收割小麦,在播种前需要结合种植密度规划好行距与株距,确定排种粮与排肥量。选择合适肥料,现阶段应用比较广泛的肥料有二铵、复合肥、中微肥以及玉米专用肥等。在播种过程中,需要选择晴天,利用好光热资源。推广宽窄行种的种植技术,控制好种植密度。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后期,与品种和气候、肥料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发病时,玉米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且病情会迅速向着上部叶片扩散和蔓延,叶片上生出大量病斑,限制植株光合作用,进而导致籽粒灌浆不够充足,产量减少。发病早期将病株底部的病叶及时摘除,并且带出田间及时销毁。优化田间管理,多使用有机肥和磷钾肥,科学排灌、合理安排植株行距,优化田间通风和透光能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玉米抗病力。其次玉米小斑病,该病害的防治基础是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并适量增加药剂。玉米病虫害具有多样性,需要种植户科学选种,优化管理。

猜你喜欢
抗逆性斑病行距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