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集群化办刊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中国激光杂志社为例

2022-12-20 11:37何卓铭宋梅梅王晓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办刊科技期刊光学

■何卓铭 杨 悦 张 雁 宋梅梅 马 沂 王晓峰 杨 蕾

1)《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201800 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201800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1]。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改变中国科技期刊“小、散、弱”格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强调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并加快向集团化转变,全面提升科技期刊的专业化、国际化能力。此外,中国科协等七部委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并设立了集群化试点项目[2],致力于探索期刊集群化办刊模式。目前,国内的期刊集群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例如:刘冰等[3]概述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集约化和集团化管理模式以及对办刊思想、出版经营等的规范化探索;马沂等[4]回顾了中国激光杂志社近10年的集群化发展,包括期刊集群化发展、数字化平台建设、新媒体融合发展等。高校方面,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5]、中南大学出版社[6]、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7]等纷纷在期刊集群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相关尝试与探索。然而,当前鲜有文献专门报道中文科技期刊集群化运营实践和策略。

中国激光杂志社于2009年转企改制,但其出版科技期刊的历史可追溯到1964年;目前拥有3种中文科技期刊和6种英文科技期刊(包括2种新创办的英文期刊)。中国激光杂志社的3种中文科技期刊——《光学学报》《中国激光》《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以下简称“中文三刊”)均创办于20世纪中后期,办刊历史悠久,承担着展示和传播国内光学领域学术成果的重任,积累了丰富的专家、读者等办刊资源。这些资源为中国激光杂志社创办英文期刊提供了重要保障[8]。自200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统一部署成立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以来,中文三刊便开启了集群化发展模式[4,9]。经过多年发展,中文三刊已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也取得了一些荣誉:《中国激光》和《光学学报》先后获得“百强报刊”称号,并同时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项目,全国仅此2种中文光学期刊入选该项目;2021年,《中国激光》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光学学报》和《中国激光》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的进步尤为明显,年来稿量突破3000篇,年发文量已超过1000篇,总发文量在国内光学期刊中排名第一[10],各项引证指标均大幅上涨,202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择优项目”。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文三刊在集群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包括体制变革、资源重组、专业化运营、差异化发展等,深入期刊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如策划组稿约稿、稿件处理、数字化平台建设、融媒体宣传等,以期为其他中文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提供策略性方案和建设性思路。

1 集群化发展历程和专业化分工

自2002年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成立以来,中文三刊在探索集群化发展的道路上已走过20年。集群化办刊模式彻底打破了期刊各自为战的困局,期刊人财物资源实现完全合并与重组[9]。

2009年,中国激光杂志社成立,完全实现了集群化、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分设中文部和英文部来分别运营中、英文科技期刊。中文三刊以服务国内光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为主要目标,英文科技期刊以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为宗旨。转型伊始,中文三刊率先合并人力资源,在行政人事和资金运作上实行统一管理;采用栏目编辑负责制,稿件从收录到正式出版均由专人负责以统一规范、统一流程。由此,中文三刊在集群化运作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进一步实现专业化成为中文三刊的工作重心。2016年,根据工作流程和内容,中文三刊大胆创新,将原先的中文部改组为出版部和中文期刊部:出版部负责中文三刊录用稿件的编校工作,中文期刊部负责对论文进行学术质量把关、宣传推广等。出版部成立以来,大力培养文字编辑的工作能力,并同时推行编校电子化、一体化流程管理模式,致力于提升编校工作效率。在管理方面,出版部推进绩效改革,质量并重,积极探索产能和效率优化路径,以保证期刊正常出版体量和出版质量。出版部的设立使中文期刊部无后顾之忧,可全力以赴地提升中文三刊的学术质量、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中文三刊的集群化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 中文三刊集群化发展历程

2 多方位提升期刊学术质量

对于科技期刊而言,论文的学术质量永远排在第一位,“内容为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提升论文的学术质量,一直是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工作包括:积极向编委、专家约稿,策划专题,面向多课题组组稿等,以提升稿源质量;借鉴国外优秀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引入专题编辑(Topical Editor,TE)审稿制度,以加强对自由来稿的学术质量把关。

2.1 约稿

中文科技期刊要想获得高质量稿件,需要编辑主动出击,积极组稿约稿。实践证明,约稿对于期刊学术质量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11],尤其是综述性文章,无论是对传播力还是对引证指标,都会产生更多的贡献[12]。中国激光杂志社中文期刊部成立之初,中文三刊便统一投稿模板、编校规范等,并加大向各刊编委和业内知名专家点对点的约稿力度。由于具有代表性的热点领域特邀综述受众覆盖面更广,中文三刊对这类综述进行重点宣传推广,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得益于上述策略,中文三刊自由来稿数量和质量均呈上升趋势,期刊发展逐步踏入正向循环。在此基础之上,中文三刊积极策划并邀约其他类型的文章(比如路线图类的综述文章),也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光学学报》2022年第1期发表了苑立波教授的《我国光纤传感技术发展路线图》,该文由来自12个单位的知名教授合力撰写;中文期刊部同时邀请了国内近10位专家进行审稿,以反复推敲、打磨该文。《我国光纤传感技术发展路线图》出版仅半年,在中国光学期刊网的下载量就超过万次,下载量远远超越同期其他论文。

2.2 专题策划

中文三刊在专题策划的探索和实践中,迅速形成了统一、规范的策划流程。一般而言,一期专题至少需要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出版:首先,中文三刊以主编和编委的决策建议为依据,决定专题策划方向;然后,遴选组稿专家、确定约稿专家,明确约稿(征稿)、审稿、编校、宣传等的安排并形成执行方案。策划的专题按类型可划分为学科类专题、纪念类专题、项目类专题等,这些专题无论是在影响力还是在引证指标方面都有很可观的贡献。图2所示为《中国激光》2021年共24期在中国光学期刊网的浏览量和全文下载量(数据统计时间为2022年5月13日)。可以看到,专题期的期均浏览量是非专题期的近5倍,专题期的期均下载量是非专题期的2.2倍。

图2 2021年《中国激光》的专题期与非专题期的浏览量和下载量对比(a)浏览量;(b)下载量

学科类专题策划目标清晰且关注度较高。中文期刊部一般会邀请多位在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担任专题组稿专家,再由组稿专家推荐有代表性的学者,邀请其撰写特邀综述或者研究性论文,以形成一期高质量专题。

纪念类专题,又可分为人物类专题、期刊周年庆专题、科研院校周年庆专题、重要时间节点类专题等。人物类专题主要围绕领域内的知名学者进行组织策划,综述其代表性研究成果或展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例如,在《光学学报》2022年第8期发表的“成像电子光学”专题中,4篇原创性论文均由90岁高龄的周立伟院士亲自撰写,总结了其在成像电子光学领域的探索经历和最新研究成果,在学界及社会层面引发热烈反响。在策划期刊周年庆专题时,中文期刊部重点邀请行业内院士/编委/知名专家,组织一系列庆祝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巩固期刊在业内的影响力。科研院校周年庆专题是为了纪念领域内知名科研院校和院系成立××年而策划的专题,例如《光学学报》的“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70周年”专题等。重要时间节点类专题,例如《中国激光》的“激光器发明50周年”“激光器发明60周年”等专题,均以记录领域内的最新成果、综述领域进展为宗旨,是回顾历史、记录最新研究进展的较优形式。

项目类专题一般以国家重大项目为基础,展示项目最新研究成果或阶段性进展。例如,《中国激光》的“激光高性能连接技术与装备”“先进激光技术与应用”等专题,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要推进节点为契机,汇总了一批以项目为牵引的最新工作进展。

除常规的专题策划外,中文期刊部也会依据新媒体传播需求整合虚拟专题。虚拟专题是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后相对容易实现的集合方式,可以跨年度、跨期刊实现相关领域文章的重新整合和发布。虚拟专题的整合方式简单,内容无需重新策划,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资源重聚,在宣传推广中相对灵活且高效,性价比极高。

2.3 引入专题编辑审稿制度

自由来稿在中文三刊发表文章中的占比最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审稿质量是中文期刊部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同行评议质量,2017年《光学学报》借鉴国外优秀期刊经验,率先推行专题编辑审稿制度:由青年专家、青年编委等担任专题编辑,处理其相关领域的文章,以进一步提升文章的学术质量[13]。《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中国激光》在2019年和2020年相继跟进,从专题编辑初审和同行专家外审两个方面对学术质量进行双重把关。

3 拓宽期刊传播渠道,提升论文显示度

互联网时代下,中文科技期刊陆续开启融媒体转型,中文三刊在2004年率先试行集群化和数字化改革:中国激光杂志社成立中国光学期刊联盟,搭建中国光学期刊网。2015年,中国激光杂志社顺利入选全国首批网络连续出版物规范管理试点,获得了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14],这为以互联网思维进行集群化融媒体出版和宣传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 多模式出版

为了更好地宣传期刊出版的高质量文章,中文三刊于2014年推出“每期优秀论文”。“每期优秀论文”由外审专家打分、主编打分、编辑部遴选的方式产生。中文期刊部利用自建的科云出版系统一键发送优秀论文证书,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稿源。优秀论文的评选也得到了很多科研院校的认可,中文三刊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新的评选活动:每期推出1篇亮点(Highlight)文章,并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其进行宣传[15],这便是中文三刊后续推出的封面文章的雏形。2017年,中文三刊大胆提出更改原先经典的单色封面为全版彩色封面的方案。当时,在彩色封面设计方面,没有国内期刊可为中文三刊提供借鉴。为了确保期刊出版质量,中国激光杂志社决定在一年内试行彩色封面设计,但不公开出版发行这些彩色封面。2018年,中文三刊顺利推出了彩色全版封面,获得了学科领域的一致好评。在一整年的磨合中,中国激光杂志社发现与同一家设计公司合作的弊端。为了避免期刊封面设计风格固化问题,中国激光杂志社同时与多家设计公司合作,最终形成“学科编辑-美术编辑-设计师-作者”四位一体的设计模式,以对彩色封面进行学术和艺术的双重把关。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增加宣传体量,中文三刊拓展了期刊封面文章的种类,目前推出了封面文章、封底文章、内封面文章、内封底文章4种封面文章,此举为更多优质文章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渠道。

3.2 融媒体宣传渠道

有了优质的宣传内容和展示窗口,再配以融媒体宣传渠道,就可以把期刊的高质量成果推介出去,充分发挥期刊的本征作用。建设官网是中文三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中国激光杂志社于中国光学期刊网建立之时,踏上了数字化、集群化转型道路;集群化模式也为期刊官网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中文三刊统一网站模板,形成一致的对外形象,这显著提升了网站建设、优化的效率。目前,官网已成为期刊论文、资讯、消息等数据信息的汇集地,是数字化传播的发源地。官网作为中文三刊的“门面”,已历经10次改版,为作者、读者快捷获取期刊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在打击假冒网站、防止作者上当受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顺应网络化、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中文三刊积极拓展期刊论文HTML全文生产方式,在官网加入适应中国读者需求的标签,并为文后参考文献添加超链接,以缩短科研人员检索相关文献的时间。近期,中国激光杂志社也正努力寻求技术合作,探索论文数据前结构化处理模式。官网作为期刊数据的汇集地,是国内集群化平台实现知识仓储的关键所在,也是未来期刊提供知识服务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期刊的主要宣传阵地。中国激光杂志社自2013年开通“中国激光”微信公众号以来,已形成以“中国激光杂志社”为主,以“爱光学”“激光评论”“光电汇”“科学文字社”为辅的集群化微信公众号矩阵。微信公众号矩阵的粉丝数量超过20万人,年推送文章数量超600篇,阅读量超200万次,推送内容涵盖科研、产业、科普等领域。微信公众号矩阵由专业团队策划运营,配以各期刊的论文内容,通过集群化和专业化的运作方式,显著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扩大了其覆盖面。目前,中国激光杂志社微信公众号矩阵的知名栏目有“五分钟光学”“光学大家”“导师有话说”“封面文章”“学者专栏”等,在传播光学知识、服务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文三刊依托中国激光杂志社微信公众号矩阵,每月定期推送各刊封面故事或者当月出版的特色专题等,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把最新、最好的论文第一时间推送给相关科研工作者。微信公众号矩阵推介的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了科学网、《中国科学报》《文汇报》等知名专业媒体、社交媒体的转载。

现阶段,邮件推送是中文三刊使用频次排名第三的宣传方式,仅次于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邮件推送最大的优势在于符合科研人员的使用习惯,且可实现精准化推送,其推送效果明晰、可优化。定期的邮件推送能使用户形成习惯,对期刊品牌沉淀出关联情感。中文三刊一直致力于邮件推送系统建设,由专人负责邮件推送系统的运维工作,以实现统筹管理、专业化运作:精确匹配论文关键词/栏目与用户研究方向,并根据邮件推送反馈结果不断优化推送对象[16]。系统后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文三刊全年开展了近百次邮件推送,触达近百万人次,邮件打开率最高可达40%。邮件推送已成为期刊拓展推广渠道的重要途径之一,中文三刊使用统一的邮件推送系统,可大幅提升账户的信誉度,确保邮件的送达率,提升工作效率。

此外,中文三刊也在不断探索其他社交媒体宣传渠道(如微博、科学网、小木虫、B站等),尝试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来传播论文、科普光学知识,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将形成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等的多元化宣传推广模式,通过集群化运作方式先行铺垫、多点尝试,利用多元化渠道,为中文三刊谋求一条长远发展之路。

4 提高作者、读者服务质量

(1) 缩短稿件处理周期,保证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中文三刊极其重视这方面的服务,目前已形成统一的标准:稿件需要获得2位以上的非本单位外审专家的意见,才能进入处理流程。中文期刊部平均在1个月内返回第一次审稿意见,在2个月内完成稿件处理;文章在录用后两周内,在期刊官网和中国知网实现网络首发。遇到方向不符或者不符合期刊发表要求的稿件,中文期刊部利用集群化优势,实现中文三刊间稿件的快速转投,从而缩短稿件处理周期,提升作者投稿体验。

(2)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导航服务。在期刊官网首页创建作者服务和读者服务栏目:作者可在投稿Q&A、投稿模板、稿件处理流程等模块中快速浏览所需信息,下载相关文件;读者服务提供过刊浏览功能、最新录用文章信息、排行榜等。近年来,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图片版权问题。中文三刊为了方便授权广大学者直接使用其已发表文章的图表,在读者服务栏目中主动加入图片授权文件和申请指南,后续还将开发自助式申请功能——用户申请后即可直接获得授权,无需经过人工审核。

(3) 增加多方位信息沟通渠道。学者一般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与编辑交流,交流渠道单一。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期刊编辑居家办公,导致沟通不畅、服务滞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期刊服务质量,中文三刊编辑主动添加作者微信,并依据作者身份及其研究方向,组建了多个微信交流群,高效地解决了编辑部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的沟通交流问题,提供了快速响应通道,从而根据学者的特殊需求提供更加及时、精确的服务,拉近期刊编辑与学者的距离。同时,中文三刊也在“中国激光杂志社”微信公众号中嵌入稿件状态查询端口,让作者第一时间接收或查询到稿件的处理进度信息[17]。

5 其他影响力提升和品牌建设策略

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标准较为复杂和多元化[18]。一流中文科技期刊需要更多地关注期刊影响力提升和品牌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发挥其服务学科发展的作用。

在影响力提升和品牌建设方面,中文三刊十分重视编委会建设:利用集群化办刊优势,根据期刊在办刊宗旨、发文方向方面的差异化定位,规避重复聘任同一位专家担任编委的情况,让编委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此举有利于提升期刊集群在国内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学科影响力,中文三刊依托中国激光杂志社组建了13个研究方向的青年编委会,结合《光学学报》“空间、大气、海洋与环境光学”、《中国激光》“生物医学光子学”、《中国激光》“前沿激光制造”等专题的青年编委,由点及面、由面到点,为塑造期刊集群化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编委座谈会、青年编委座谈会、主编联席会议等线下会议,编辑与编委、编委与编委之间通过面对面交流快速建立了联系,编委们对期刊集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拉近了与期刊之间的距离。

线下学术会议是中国激光杂志社打造的另一个面对面学术交流平台。中国激光杂志社依托其所有中、英文科技期刊以及广大的作者、读者主办学术会议,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中国激光杂志社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除论文发表以外的学术服务。同时,中国激光杂志社在会议期间策划各类活动,例如主编见面会、作者见面会、期刊论文写作培训等,让作者/读者有更多的机会与期刊主编/编辑互动,从而充分了解期刊、信任期刊,最终形成“期刊-编辑-作者”三位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

6 集群化模式引导期刊差异化发展

中文三刊集群化和专业化发展为期刊质量和品牌带来了质的飞跃。然而,集群化、统一化管理模式难免会导致期刊同质化现象。彼时,不少作者产生疑问:向《光学学报》和《中国激光》投稿有什么区别?为了实现差异化定位并最终形成合力,中文三刊定期召开编委座谈会、主编联席会议等,与主编、编委等深入讨论期刊的定位和特色,希望在统筹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

差异化发展从进一步明确办刊宗旨和收稿范围开始。中文三刊虽然都隶属于物理学的二级学科——光学,但是其有各自的期刊定位和服务群体。《光学学报》以反映中国光学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为办刊宗旨,显而易见,它以服务整个光学学科为目标;《中国激光》则专注于激光领域,以全面报道激光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办刊宗旨;《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是国内激光与光电子领域的第一种科技期刊,主要发表激光与光电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论文以及具有一定深度和前瞻性综述,旨在及时报道国内外激光与光电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应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明确办刊宗旨和期刊定位后,及时、有效且实打实地向广大作者/读者反馈期刊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成为期刊工作的重心所在。中文三刊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为抓手,以专题策划为主要导向,每年每刊均会差异化地策划若干个专题。多年来,中文三刊所策划的专题在引导期刊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覆盖了光学领域的前沿学科方向,体现了期刊集群化的巨大优势。以《光学学报》为例,其作为光学领域中文科技期刊的翘楚,有责任也有义务广泛发表光学学科内各个细分方向的文章。为此,《光学学报》专题策划不以热门领域为导向,不以提升引证指标为目的,兼顾经典光学、传统光学主题,力求使作者单位涵盖国内所有从事光学研究的科研院校,以最大限度地为科研工作者服务。《中国激光》则深耕激光领域前沿方向,《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聚焦光学成像方向,它们在各自领域纵向深入,提供精准服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中文三刊以服务细分学科为宗旨,以创办子刊为远大目标,由院士领衔担任主编,在系列专题基础上原创性地推进了出版“专题刊”的差异化办刊模式。中文三刊每年固定发表若干期专题刊,例如《光学学报》“空间、大气、海洋与环境光学”(SAME)专题刊每年发表4期,《中国激光》“生物医学光子学”专题刊每年发表4期,《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先进成像”专题刊每年发表12期等,部分专题刊封面如图3所示。专题刊模式的推出,为中文三刊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了确保其他方向自由来稿能正常发表,同时确保较短的论文出版周期,中文三刊从2019年起按计划逐步从月刊变更为半月刊。2019年,《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率先变更为半月刊,2020年《光学学报》变更为半月刊,2021年《中国激光》顺利跟进。刊期变更为专题刊的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比原先的出版模式,专题刊模式取得了更好的出版效果,也更具凝聚力和影响力。

图3 专题刊封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题刊影响力和精准服务能力,中国激光杂志社创办了专题刊同名会议——“空间、大气、海洋与环境光学”学术会议,以及“生物医学光子学交叉融合”学术论坛。将专题刊和学术会议融合的新模式,为期刊集群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以刊促会、以会促刊,中国激光杂志社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专业、全面的学术交流平台。

7 结语

中国激光杂志社一直致力于期刊集群化发展试点工作,从体制机制改革、部门细化分工等方面积极探索集群化办刊模式,寻求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中国激光杂志社旗下的中文三刊以服务国内光学学科发展为使命,以融媒体技术为依托,以集群化运作为基础,以差异化发展为战略,以创办子刊为远大目标,积极探索、推进各类有利于提升期刊质量、影响力的方法措施,力求将集群化的优势落到实处。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中文三刊成为中国激光杂志社旗下英文期刊的孵化器,从专家资源、办刊经验、出版人才等方面为英文期刊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中国激光杂志社旗下期刊已形成办刊策略相互借鉴、办刊资源互通共享,中文三刊和6种英文科技期刊差异化定位、协调发展的局面。

期刊集群化是期刊做大做强的切实可行且可复制的道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跨地区、跨主管主办单位的期刊集群办刊模式和办刊策略,引导专业期刊集群差异化发展并通过统筹规划、差异化定位形成合力,从而更有效地为专业学科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办刊科技期刊光学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滑轮组的装配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以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媒体——《浙商》杂志办刊14年垂直领域耕耘的启示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