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杂志社期刊封面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22-12-20 11:37沈灵灵宋梅梅何卓铭王晓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杂志社激光

■汤 超 沈灵灵 徐 燕 宋梅梅 何卓铭 马 沂* 王晓峰 杨 蕾

1)《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201800 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201800

封面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期刊展示出版导向、内容特色、价值判断、审美情趣,以及学术内涵的重要载体[1]。同时,封面也是期刊的第一视觉窗口,封面图片让科学传播更加生动形象,并加强了期刊的品牌效应。优秀的期刊封面需要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其视觉传达能够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2],使人们通过直观读图,快速接受科学新知,留下形象的记忆。封面设计及视觉传播效果对科技期刊展示学术内涵、提升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3]。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期刊内容的可视化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很多期刊开始加强封面图片的设计工作。把本期的优秀文章刊登在封面上进行重点宣传,对作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将文字内容转换成图片表达,将晦涩难懂的科学思想以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传达,可扩大期刊的读者群体。目前中国光学期刊网收录的68种光学期刊中,为封面配图的期刊有48种,占70%,这表明大多数科技期刊已经开展封面图片设计工作。2021年中国科协组织了“中国卓越科技期刊十大最美封面”评选活动,《纳米研究》《中国国家地理》等期刊入选。入选期刊树立了我国科技期刊的良好形象,传播力和影响力较为突出。

随着科技期刊封面的发展,关于封面设计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现有文献主要从3个角度展开研究:(1)封面设计的艺术特征角度;(2)封面设计的创意构思;(3)期刊封面改版的工作总结。鲜有研究探讨封面设计流程及产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中国激光杂志社在期刊封面设计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本文以中国激光杂志社的期刊封面为例,深入剖析封面的产出流程,对封面图片设计实践进行总结与思考,以期为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封面设计的版式

封面版式通常分为全版面、局域式、异形图3种。全版面即将所有元素融入整幅图片的版面形式,注重画面整体性及元素协调性;其视觉冲击力强,大多数期刊的封面为全版面封面。局域式封面中,图片基本为矩形,图片占封面的比例为1/3~2/3,图片质量要求不高。异形图封面中,图片部分主要为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异形图封面较为少见。科技期刊需要结合自身的学科属性、设计能力来制定合适的版式策略,也可采用渐进式改版策略,从简单的局域式封面逐渐过渡到设计要求更高的全版面封面。中国激光杂志社是期刊封面版式优化的先行者。早期,中国激光杂志社的期刊封面为固定版式。2013年,中国激光杂志社开始以英文期刊为试点,进行封面改版尝试(图1)。封面改版初期,中国激光杂志社先采用局域式封面,仅将简单加工过的论文图片作为封面图片,封面的视觉效果不尽如人意。经过摸索尝试,中国激光杂志社逐渐对封面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将封面改为全版面封面。目前中国激光杂志社期刊封面以全版面为主,期刊的封二、封四都可以根据当期论文情况作出版式调整。

图1 Chinese Optics Letters期刊封面改版历程

1.2 封面设计的风格

封面风格按其设计原理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平面设计风格、三维渲染、摄影照片。平面设计风格的封面主要指通过平面作图软件设计的封面,可通过图片合成和原创手绘两种方式实现。图片合成一般在现有素材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融合、加工,使图片达到封面的要求;原创手绘相对来说更有难度,设计师需要在理解封面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拟人、卡通化等方式将文章创新点以更加新颖的方式绘画出来。三维渲染通过三维建模软件重新构造图形,其优势在于生成的图片立体感更强、画面细节丰富,能表达出平面图片难以体现的细节信息,进而增加学术内涵及感染力。特别是对于材料相关领域的期刊而言,三维渲染能够充分表现物体质感和结构,是很好的设计选择。由于摄影照片具有特殊的成像渠道及合成图片无法替代的视觉效果,将摄影图片单列为一类封面风格。摄影图片通常具有极其丰富的画面细节和光影深度。

如何选择合适的风格来展示期刊论文的创新点?编辑需要与作者深入沟通,在了解论文的特点之后作出判断。中国激光杂志社的期刊封面一般以原创手绘方式展示有趣的论文创新点,展现有故事性的封面图像;针对材料相关主题或器件相关主题,通常考虑使用三维渲染风格体现质感和结构;如果实验摄影照片非常有视觉冲击力,也可以刊登在封面上(图2)。

图2 中国激光杂志社的封面风格(a)平面设计风格;(b)三维渲染;(c)摄影照片

2 现状与问题

由于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部的规模普遍较小,绝大多数编辑部没有专职的美术编辑,期刊编辑对封面设计的把握程度难以达到专业美术编辑的水准,封面设计经常出现配色、构图、质感等方面的不足,图片风格也比较混乱。这造成期刊封面设计质量良莠不齐,例如有些期刊简单地在封面的局部区域放置论文中的图片,导致封面效果不太理想。提升编辑在审美、设计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成为期刊提升封面设计水准的重要工作。

3 中国激光杂志社的独特方案与创新

3.1主题策划

科技期刊封面图片的主题策划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主题策划选用本期的亮点文章图片进行重构:首先,责任编辑根据审稿专家意见遴选录用稿件;其次,责任编辑在美术编辑的帮助下,充分考虑文章创新性和图片重构潜力,挑选出几篇备选封面文章,并和作者联系封面设计事宜。第二类主题策划基于组约的特色专题,编辑根据专题方向的代表性元素进行创意设计,而不是具体某篇文章。

中国激光杂志社近年来策划了很多优秀的特色专题,在引导学科发展、促进学科建设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专题封面设计也广受好评。例如,2020年正值激光器发明60周年,《中国激光》策划了“纪念激光器发明60周年”专题,封面图片以世界第一台激光器制造者——西奥多·梅曼的照片为原型;编辑使用平面作图软件重绘人物,并调整配色。“纪念激光器发明60周年”专题封面图片中出现的仪器为世界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图3(a)]。《光学学报》创刊 40 周年纪念专辑封面[4]以期刊代表色——黄色为底色,将具有代表性的往期封面组合成“40”字样[图3(b)],传达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理念[5]。

图3 具有特殊意义的专题封面设计(a)《中国激光》“纪念激光器发明60周年”专题;(b)《光学学报》创刊 40 周年纪念专辑

3.2 封面产出过程

3.2.1 实现科学与艺术的平衡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是基于研究成果科学内涵的艺术表达,它让深奥、抽象的学术成果跃然纸上,触及更广大的读者群体。在封面设计实践中,中国激光杂志社坚持以科学性作为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基石,将艺术表现作为锦上添花的手段,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编辑主要从与作者合作和艺术性优化两方面着手,实现科学与艺术的平衡。

(1) 在创意设计阶段,邀请作者针对论文的核心内容、亮点内容绘制草图或提供相关的图片素材,并针对细节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负责该期封面图片的设计师更容易抓取研究成果中的核心内容及视觉重点。作者会持续参与整个封面设计及修改过程,以保证封面图片的科学性。

(2) 从艺术性优化角度控制设计质量。艺术性优化主要分为设计语言优化与故事性优化。设计语言优化主要包括对画面中的构图、色彩、质感等作优化。以2021年第2期的AdvancedPhotonics为例,优化前的封面[图4(a)]画面质量较高,但存在重点信息不够突出的问题;调整、优化画面构图之后,封面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研究重点更为突出[图4(b)]。

图4 封面设计过程中初稿和定稿的对比(a)2021年第2期Advanced Photonics封面初稿;(b)2021年第2期Advanced Photonics封面定稿;(c)“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专题封面初稿;(d)“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专题封面定稿

故事性优化主要包括对封面的设计构思、故事性创意的融入等作进一步的优化。以《光学学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联合推出的“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专题为例,优化前封面[图4(c)]的主要问题在于,为与建党主题呼应着重突出艺术表现,而缺乏对实质科学内涵的表达。组稿专家、责任编辑、设计公司经过沟通,挖掘出光纤与龙在视觉方面的契合性。优化后的封面[图4(d)]以中心轴线体现光纤芯,以螺旋线体现多芯螺旋光纤三维形状传感;对龙身质感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通透度,使其更接近光纤的质感,从而充分展示了三维光纤传感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3)根据预先设定的各文化主题,通过互联网平台,在课前给学生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源、布置课前作业、发布课业要求和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学习并提交课前作业、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3.2.2 建立保障制度

封面小组制度是中国激光杂志社经过摸索形成的有效设计模式。每个封面项目由一个项目组负责:负责本期封面策划的编辑作为组织者,将作者、设计公司人员、美术编辑等集合为小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策划编辑负责协调整体工作,作者把握封面设计的科学性,设计公司人员根据文章创新点进行设计,美术编辑对视觉效果和风格进行质量把关;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以提升封面图片呈现的效果。该制度实施以来,中国激光杂志社各刊诞生了许多优秀封面;封面小组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特长,将科学成果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在封面上。

3.2.3 设计流程把控

封面的整体设计流程包括前期构思沟通、设计初稿、修改完善、封面定稿。如果设计流程中的某个环节耗费了过多时间,就可能影响期刊正常出版,所以对于流程的管理把控非常重要。编辑需要根据封面设计难度预估设计周期,并制定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封面设计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但为保障期刊按时出版,需要留出更多时间。负责编辑会尽早启动封面设计流程:一旦确定某期封面文章或专题内容,立即组建封面小组。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应尽量在时间节点之前完成;如果某环节逾期,编辑要介入协调,解决导致拖延的问题,并加快后续环节的进程。通过近年来的流程把控实践,中国激光杂志社的封面设计流程基本没有影响期刊的正常出版。

3.3 封面图片版权协议

近年来,除了文章内容的版权之外,期刊图片的版权问题也获得了重视。早期,中国激光杂志社并未明确封面版权问题,然而笔者发现某些封面设计雷同,或者使用了版权不明的素材。事实上,期刊封面版权与期刊文章版权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一方面,编辑要在设计过程中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素材;另一方面,在完成封面设计之后,编辑需要和作者协商图片的授权范围。对封面图片的版权问题进行调研后,中国激光杂志社拟定了《封面图片使用授权协议》。该协议划定了封面图片的使用权;封面文章作者需签署该协议并提交存档,以防后续出现版权问题。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能有效地帮助作者和设计公司树立版权意识,也可减少侵权的风险。

4 启示与建议

4.1 封面设置及风格应用

大多数期刊每期只有1个封面,但也有部分期刊开始采用多封面模式,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及插页。多封面模式为更多优秀论文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有利于推动优秀成果的传播。中国激光杂志社从2021年起采用多封面模式,为更多作者提供了艺术化展示研究成果的渠道。另外,科技期刊封面设计风格不必拘泥于固定模式,期刊可根据封面文章灵活选用相符的设计风格,让封面更加丰富多彩。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封面也逐渐显露出其优势,元素的动画效果能更有效地体现封面文章的创新点。2021年,中国激光杂志社为部分封面文章制作了动态封面作为常规封面的补充(见https://www.opticsjournal.net/upload/issue/m00002/2021/58/22_pic_dynamic.mp4),动态封面新颖的视觉效果得到了作者与读者的充分认可。

4.2 封面元素文化输出

封面图片不仅可以传播科学成果,还可以作为文化输出的渠道。如何在封面中巧妙融合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来传递最新的科研成果,以达到形式美与信息传播功能的统一?这是很多科技期刊都在探索的问题[6]。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成果发表在具有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中国元素也频频出镜。中国激光杂志社在封面设计中经常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如2020 年6 月出版的《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封面主题为“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图5(a)]。6月正值六一儿童节,《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封面利用了承载我国读者整个童年甚至少年时期记忆的《西游记》元素,用耳熟能详的动画人物展示基于金纳米棒的光学研究[7]:封面图片中,牛魔王的兵器射出的激光融化了孙悟空的金箍棒,这形象地代表了在极高的激光功率密度下,纳米材料产生光热形变。2021 年4 月出版的《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封面[图5(b)]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为原型,用实物与线框图的混合建模表达三维扫描成像的技术成果。中国激光杂志社巧妙运用中国元素,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以美的形式传播了科研成果。

图5 包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封面设计(a)2020 年6 月出版的《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封面;(b)2021 年4 月出版的《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封面

4.3 封面文章的传播渠道

期刊封面的展示与传播非常重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期刊不提供封面下载地址;有的期刊提供的封面文件分辨率极低,导致封面没有得到有效展示。中国激光杂志社在期刊官网单独开辟“封面集锦”专题(图6),按照年份有序展示了封面作品,让封面“有迹可循”,解决作者下载封面文件的需求;有些期刊每期包含多个封面,读者也可以在相应的期刊网站上获取全部封面。

可利用多种媒介渠道促进封面传播,进而提升封面文章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邮件等定向推送封面及封面文章。中国激光杂志社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矩阵、期刊网站、邮件等进行封面图片和封面文章的推广,有效延长了科技期刊论文的传播周期。

封面评选活动为期刊带来更多关注。例如,中国激光杂志社在2020年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了AdvancedPhotonics和《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最美封面网络评选。活动期间,单条推送消息的最高阅读量为1.4万次,2.1万人次参与投票,465人参与评论互动。读者和专家通过最美封面评选活动,不但欣赏了精美的设计作品,对研究成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加深了对期刊的印象。在推送评论区,许多专家对封面设计提出独到的解读,大多数评论者对于结合传统文化的封面设计持赞赏态度,可见封面评选活动不仅提升了封面作品的显示度,更提高了读者对期刊的关注度。

图6 网站“封面集锦”专题页面

4.4 封面元素版权意识

近年来版权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封面图片素材、字体、知名知识产权形象等如使用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侵权问题,从而对期刊和作者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大多数公司会注意图片素材版权,但是缺少字体和知识产权形象使用的版权意识。例如,常见的微软雅黑、方正等经常被误认为是免费字体,但其实它们都是收费商用的。解决字体版权问题的方法有2种:第一种是使用免费字体,目前存在一定数量的免费商用字体,基本可以满足期刊封面设计需求;另一种是购买一些收费字库,这样可以避免字体版权纠纷,收费字体的多样性也可以满足更多设计需求。知名知识产权形象的再创作也是容易产生侵权的雷区,例如深受大家喜爱的《葫芦兄弟》的葫芦娃、《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对这些经典形象进行再创作需要得到原著单位的授权。

4.5 与设计公司合作

目前大多数期刊与设计公司合作进行封面设计,设计公司擅长的风格不尽相同:有的擅长三维渲染,有的擅长手绘表现。期刊长期与固定的公司合作虽然能够提高双方的默契度,但是可能会出现封面风格单一的困境。中国激光杂志社在多年封面设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与多家设计公司同时合作的模式,有效降低了风格固化的风险,并可以根据封面内容匹配合适的设计公司。这种模式给设计带来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也为期刊封面带来更多活力。

5 结语

科技期刊以科学性和严谨性著称,但也可以与艺术发生碰撞,与文化进行交融,将科学之美广泛传播。本文总结了中国激光杂志社的封面设计流程管理模式,提出了对封面设计未来发展的思考,希望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提供启示,为期刊同行提供经验借鉴。

在国家大力倡导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大背景下,一流科技期刊作为学术论文的传播媒介,不仅要有优质稿源作基础,还应该有突出内容特色、新颖醒目的精美封面,以形成与内在学术内容相得益彰、具有高辨识度的期刊风格,从而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期刊质量[8]。此外,具有艺术性的中国科技期刊封面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促进期刊品牌铸造,提升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杂志社激光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社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激光熔覆专题文摘
机器人激光跟踪功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