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哈尔斯曼:一个“倒霉蛋”,更是一个天才摄影师

2022-12-20 07:03PhillipeHalsman丨崔霁云
旅游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倒霉蛋肖像巴黎

| Phillipe Halsman 丨崔霁云

达利的胡子1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这位艺术大师不仅创作了无数杰作,更是艺术史上为数不多在有生之年便收获巨大财富的艺术家。

菲利普·哈尔斯曼(1906 年5 月2 日—1979 年6 月25 日)生于苏联,之后成为美国人。他以名人肖像摄影而闻名,提倡清晰和深刻的形象去表现人物,并试图在摆拍中去表现人物最真实的一面。他所采用的“跳跃式摄影”引领了潮流。

著名演员伊丽莎白 · 泰勒,1948 年

美国著名演员 玛丽莲•梦露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1906-1979),美国摄影大师。他的黑白肖像摄影,达到了摄影艺术的高峰,成为世界摄影的典范。1906 年,哈尔斯曼生于欧洲的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市,青年时代曾在德国的德累斯顿学过三年电气和机械,学习期间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1930 年,他居住在巴黎,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40年,德国纳粹侵占巴黎的前夕,哈尔斯曼在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帮助下,带着一只箱子、一架照相机,逃难到了美国。此后一直定居在纽约,直到1979 年6 月逝世,享年73 岁。

他是一个“倒霉蛋”

1928 年,年仅22 岁的哈尔斯曼遭遇了灭顶之灾,从而改变了他的生活进程。哈尔斯曼一家在火车旅行中遇到了一位热心的旅行者,竭力推荐他们去奥地利阿尔卑斯山脉的提洛尔居民区旅行。这是他们原先旅程中所没有的计划,但是他的父亲被说得有所心动,于是除了哈尔斯曼的妹妹决定回巴黎之外,他和父母在奥地利西南部城市因斯布鲁克入境,开始了他们的奥地利之旅。

就在他和父亲翻越一座山峰时候,父亲意外坠落身亡。而他却因语言不通,加上犹太人的身份,被当地激进势力(后来的纳粹分子)指控为谋杀他父亲的嫌疑人而被拘禁,后来被判十年的监禁和劳役。流落街头的母亲被当地的好心人收留,而年仅18 岁的妹妹则孤军奋斗,试图通过各种力量营救哥哥哈尔斯曼。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1935 年,法国巴黎

拳王阿里

这突如其来的人生大变故,让哈尔斯曼的身心都受到重大打击,在监狱里,曾几度试图自杀。当时有长达五个月不见阳光,睡眠状态非常糟糕,更重要的是无法和家人自由交流。尽管意志消沉,但还是因为对母亲和妹妹的牵挂而坚持下来。为了表达内心的复杂感情,甚至在监狱中还写下了荒诞色彩的诗篇。

1929年复审时,刑期减少为四年。1930年底,哈尔斯曼因为患上肺结核病而被释放。这一连串的打击粉碎了他的理想以及所有的计划,在以后的两年中,依然无法正常生活。他决定移居巴黎,投奔妹妹和妹夫,与他们一起生活,以摆脱监禁的阴影。初到巴黎,他试图完成工程师的学位,但在毕业前的几个月,意识到自己已经心力交瘁,从而决定做一名摄影师。尽管摄影在当时的地位很低,但他认为这是唯一可以为继的事业。

他更是一个天才摄影师

哈尔斯曼在14 岁时从父亲的照相机中就找到了乐趣,而第一次在暗房中的魔术般的体验,就是和妹妹一起冲洗一张玻璃底板负片,从而刺激他拿出了所有的零花钱购买摄影器材和附件。1924 年,他决定去学习电气工程学,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看上去这就是我未来伟大的职业”——带着照相机来到了德国东部的第二大城市——德累斯顿求学。因为各种原因,他的学业最终没能完成,却在巴黎走上了摄影之路。

当时巴黎的人像摄影风格流行柔焦朦胧结合修饰的技巧,追求创造梦幻般的唯美色彩,然而缺乏性格的魅力。刚刚从噩梦般的阴影中挣扎出来的哈尔斯曼,却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种表面化的肤浅。他从流行的样式中转向,试图在人像中捕捉心灵世界的真实状态。凭借工程学学业的底蕴,他更强调拍摄中的精确性,以及对光学性能的理解。在他狭小的房间里,他尝试光线的系统实验,以及创造氛围的心理效果。

哈尔斯曼的直觉是对的,也终于使其成名。在20 世纪30 年代后期的巴黎,代理商开始对他紧追不放,评论家也不再吝啬对他的赞美之词。他开始给《时尚》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杂志拍摄,不久便成为巴黎最令人追捧的肖像摄影家,而且是一个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成功者。

他是一个幸运儿

1936 年,这是哈尔斯曼作为肖像摄影师的关键一年,在他为所崇拜的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拍摄过程中,确定并坚定了他的拍摄理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核心理念,一直贯穿在哈尔斯曼的摄影生涯。他曾说过:“在肖像摄影中,我所追求的既不是构图,也不是光线,甚至不是要表现一个特定背景前的被摄体,而是要探究人物的本质。”

1937 年,哈尔斯曼和他的助手、后来的摄影家伊冯•莫瑟结婚,这对他以后的成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艺术实践上,莫瑟经常是他奇思怪想的模特儿,胶片曝光实验的助手。哈尔斯曼和莫瑟就这样琴瑟和鸣、互相成就着成长。为了拍摄,哈尔斯曼使用了带有反射镜和双镜头的相机,这是他自己亲手设计和制造的。

后来法国出现不利的政治形势,哈尔斯曼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帮助下,带着他所发明的照相机和12 幅照片,以及很少的钱,移居到美国。

1940 年,移居纽约的哈尔斯曼,完全是籍籍无名的。但在纽约的四十多年,一种强劲的动力一直推动他向前——拍摄美国和欧洲的文化名人,包括101 幅《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1945年,他被推选为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1958 年,被美国《大众摄影》杂志推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最终,他从不为人知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哈尔斯曼。

他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教育和文明让每个人现代人都穿上了盔甲,真实的人隐藏在面具背后;当你让一个人跳跃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跳跃这个动作,这时他的‘面具’暂时掉落,最真实的一面得以展现。”这是哈尔斯曼自己的“跳跃学”。

1952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50 周年,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受邀拍摄福特家族聚会。在休息间隙,埃兹尔•福特夫人给了哈尔斯曼一杯咖啡。

哈尔斯曼调侃道:“您是否愿意在我相机前跳一下呢?”

贵妇人答道:“穿着高跟鞋也可以么?”

在贵妇人跳完之后,她的女儿也想要尝试跳跃的感觉。从此,一组“跳”主题的著名摄影作品产生了,之后几年里,哈尔斯曼说服数百位欧美名流腾空一跃,并记录下了那一瞬。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这对明星以及哈尔斯曼本身都是一种挑战。

梦露跳了约200次才跃上《Life》杂志的封面;赫本跳起后,依然是纯真地微笑;《原子的达利》则花了6 个小时,反复拍摄了28 次才换来了那幅传世巨作。

能够说服那么多的政客、明星、艺术家和作家进行跳跃拍摄,可以想象哈尔斯曼身上拥有的顽皮、实在与天真,发自内心的真诚愿望以及个人魅力。这一组“跳”,在1959 年结集出版——《Philippe Halsman's Jump Book》。

作为一个艺术家,哈尔斯曼不怎么看好视觉艺术家,而是崇尚一些作家如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认为这些作家的坦率和不畏缩,看上去更为真实,他们更注重描写对象的心理——这对哈尔斯曼影响非常大。正如哈尔斯曼自己说过的,“如果一张人像不能体现人物内心深处,那它不是一张真实的肖像,只是一张空洞的画像。因此我的肖像主要目标既不是构图,也不是光的摆布,也不是在有意义的背景前表现主题,更不是新的视觉图像的创造。所有这些要素都能使一张空的照片成为一张视觉上有意思的图像,但是要成为一幅肖像照片必须捕捉人物的本质。”

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1958 年

美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在他的家中,1947 年

女演员奥黛丽·赫本,1955 年

英国首相丘吉尔,1951 年,英国,查特韦尔

田里玩耍的兄弟俩

猜你喜欢
倒霉蛋肖像巴黎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地毯肖像
巴黎之爱
倒霉蛋VS霸王龙
《肖像》
《巴黎私厨》
超级倒霉蛋
他们不是倒霉蛋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