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培育文化自信的路径

2022-12-21 15:58福建省长乐第六中学曾鸿燕
亚太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教师应高中语文传统

福建省长乐第六中学 曾鸿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他还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其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的责任,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义务。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改变过去狭隘的教学观念,立足文化自信视野重新调整教学策略,通过不断地探索,优化凸显出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内涵,切实有效提升语文文化价值,促进学生传统文化修养的全面提升。

一、文化自信的概述

“文化自信”中只有“文化”“自信”两个词语,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文化自信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理解,但不外乎以下这几点:第一,文化自信是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并为之骄傲和自豪,承认它的作用与价值,而且发自内心地热爱它;第二,文化自信是在多元文化冲击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本民族文化发展前景有足够的自信心,能够自觉地扮演文化开拓者、创新者与继承者的角色,传承与发扬本国文化;第三,文化自信是指在全球文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能够不受外力影响始终坚定文化信念,可以做到兼容并蓄,客观地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不足并且用他人文化去弥补,即取长补短、不卑不亢、谦逊学习,让本国文化有更丰富的精神内涵。综上所述,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在充分学习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承认其价值与意义,同时学会通过对外来文化成果的吸收使本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充盈,并自觉、主动地承担起文化传承者与弘扬者的角色。

二、高中语文教学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相较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有所增加,自我意识在觉醒,理解能力与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心理上已经开始形成个体文化体验与心理感受,情感上也趋向于追求高级社会性情感活动。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阶段,但高中生年龄相对来说还比较小,对于价值观、文化内涵的认知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外界影响下,心理也容易出现情绪化的特点。进行文化自信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与理解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它的浸染下,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也能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对待西方文化,树立正确文化观。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可以夯实他们的文化精神,丰富其文化底蕴,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全面的人格,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教师需要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利用它,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路径。除了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以外,教师还需要拓展延伸,广泛搜集适合高中生以及与语文教学主题有关的其他传统文化资源。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高中生对优秀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深刻的认知,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拥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从而自觉地在生活和学习中去传承它、弘扬它。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是发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以语文课堂为载体,实现了中华优秀文化世世代代的传承。

(三)满足语文教学要求

通过对语文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传统文化占据的比重相较于之前有所增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认同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体会其中的丰富内涵与基本精神,为他们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此外还强调要让学生从古代文学中汲取民族智慧。因此,教师有必要渗透文化自信教育,这有助于满足语文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育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文化,奠定文化自信教育基础

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效果最直观而且实施起来最轻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的培育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占据很大的比重,有古诗词、文言文等。这些优秀的文化是教师用来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素材,教师应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提升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当然,除了传统文化以外,近现代的优秀文化也是可以挖掘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为一首现代诗歌,抒写了革命青年对于国家命运的感慨,还包含了改造旧中国、蔑视反动统治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优秀资源,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奠定文化自信教育基础。

(二)坚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感

1.创设文化情境,点燃文化自信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站在文化自信视角,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利用浓厚的文化氛围去熏陶学生,让他们在文化的浸染下感受其魅力,以此激活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幻灯片展示一张优美的图片作为背景,显示出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与此同时,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毛泽东的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人生无处不青山”,在这个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沁园春·长沙》,组织学生解题,说一说“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的特征,回忆有关这个词牌名的词作。这样的教学情境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以优美的图片作为背景,对毛泽东的诗词进行展示,再将他的作品引进课堂。这些作品展现了毛泽东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我国古典诗词文化共同滋养、熏陶的结果。从毛泽东的身上,学生深刻体验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感受到文化所具有的张力。最后,通过对《沁园春》有关诗词、知识的交流,进一步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以此激活他们的文化自信。

2.小组合作探究,深化文化自信

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现了人人参与学习的局面,让教育具有公平性,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在指向文化自信培育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探究,交还给他们学习主动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探讨,在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深化其文化自信。以《鸿门宴》一课为例,这个文本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有成语典故、姓名称谓、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教师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譬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探究人物称谓、官职、座次、天文星象、成语典故等。在各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与小组成员深入阅读文本并挖掘对应的传统文化。以“座次”文化为例,在鸿门宴上,每个人的座位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十分有讲究的,这里就蕴藏着古代的礼仪文化。一般来说,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在帐中举行的鸿门宴在座次上也十分讲究,最尊贵的位置是东向,其次是南向,再到北向、西向。在鸿门宴中,项王与项伯是东向坐,而沛公北向坐。若是按照礼仪,作为客人的沛公应当是东向坐,也就是坐在最尊位,但项羽自己东向坐;而项羽的叔父项伯有着较高的辈分,与项羽同坐首席,次位也安排给亚父以及谋士坐了,沛公处于第三等位置。之所以这样颠倒座次,并不是说项羽不懂礼仪,而恰恰是想要借此向人们透露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他没有将沛公刘邦放在眼中,侧面反映了他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的性格。通过对这方面文化的讨论,学生不仅对项羽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感受到古人在座次上的讲究,切实体验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魅力,这对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在各小组结束探究活动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小组获得的成果以及团队成员的想法等,并鼓励各小组之间相互提问。这样的交流合作探究活动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深度,又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3.关联现实生活,内化文化自信

培育文化自信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优秀的文化,它的最终目的是在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上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换言之,文化自信培育是通过优秀的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健康的精神面貌,能够正确地辨别是非、对错,践行真善美。因此,在指向文化自信培育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与现实生活关联,通过这一措施促使学生内化文化自信,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有健康人格的优秀青少年。以《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在课后实践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社区互动,通过社区了解那些身边的平民英雄,以诗歌的形式写一首称颂这些无名英雄的赞歌,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感人事迹、无名雷锋以及“逆行者”的情感。又如,在讲授《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据现实生活设置问题情境,如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相串门、拜年的场景,给出一些特定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对这些人的座次进行排列。除了座次文化以外,还可以围绕“人物称谓”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尊重别人,以此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开展精彩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较于口头描述,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指向文化自信培育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精彩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使他们拥有较强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结束古诗词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从课本中或者课外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分享,这样的朗诵活动可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古代语言文化的魅力以及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以《雷雨》一课为例,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上的节选文本,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整本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将《雷雨》的人物关系以及故事情节搬上舞台,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雷雨》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如贯穿整部剧本的“孝”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孝”是顺从、尊重父亲的权威,是为家族繁荣兴旺以及传宗接代做出贡献。由于“孝”强调绝对服从,所以既保障了家庭秩序,又让父子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体验其中的“孝”文化,从而正确认识“孝”文化,在实际生活与父母之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节日的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春节来临之前组织学生写春联,重阳节当天和学生登高远眺等,这些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意义非凡。总而言之,教师应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组织精彩的实践活动,引导高中生在文化活动中去体验、去经历,由内而外地感染他们,使学生浸润在文化中,促进文化自信的内化。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文化,以此为契机展开文化自信教育,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文化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关联现实生活等,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精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彰显语文学科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教师应高中语文传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