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促进特殊儿童与社会融合的有效策略

2022-12-21 15:58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陈思含
亚太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幼儿园融合儿童

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陈思含

融合教育进入“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无障碍的融合教育是“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的根本举措。融合教育是通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小孩的学习,从而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一个空间学习,是对特殊需求者的“有效”教育和服务。开展融合教育的目的是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教育,为今后他们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使其可以独立在正常社会中生存,提升特殊儿童在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帮助普通幼儿理解平等、尊重、接收、接纳的思想,让他们在与特殊儿童学习共处的环境中塑造善良、同理心、助人为乐等出色的品质和个人素养,这也为幼儿成年后对多样化世界的理解接纳奠定了较好的心理基础。从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意义来讲,融合教育达到了“双赢”的教育模式。通过融合教育建立一种全纳教育体系、全纳性学校和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

在幼儿园管理这门课中出现了融合教育的概念,通过对资料的检索,笔者了解到关于融合教育的现状:融合教育对幼儿、家长、社会甚至国家都有着开创性的意义,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基础,这个融合不单单是特殊儿童与普通幼儿在教室里融合,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最关键的是帮助特殊儿童与社会进行融合。笔者认为,融合教育最大限度地改变了每个孩子和家庭,它能够帮助特殊儿童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改变了普通学生对特殊儿童的偏见。在幼儿接受系统教育的第一场所——幼儿园,普通学生与特殊儿童相互陪伴、共同成长,更有利于未来这些充满活力的新一代合力共创美好社会,一同建设美丽新中国。融合教育也给予了家长自信与支持,国家与社会“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落下”的政策让家长看到了国家与社会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视,特殊儿童的生活因此得到了基本保障。但由于种种原因,融合教育的推行受到了层层阻碍。笔者根据见习的经历,思索了融合教育存在的意义,以及融合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阻碍,提出如下几点促进融合教育的策略。

一、排除家长顾虑,共创融合文化环境

家长对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教育是有疑虑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得到正面的、积极的教育,都希望教师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都认为自己的孩子跟更优秀的孩子在一起相处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因此一些普通学生的家长对班级内有特殊儿童是存在顾虑的。一些特殊儿童的家长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普通孩子的生活圈子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会遭受普通幼儿的冷眼与歧视,同时也会担心教师不能对所有幼儿一视同仁,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好的待遇。

家长的种种顾虑如何排除?这是摆在每一所幼儿园面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幼儿入园之前,园所和教师要开展相关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有关融合教育的理念、现状、意义以及相关政策;在家长开放日等时间,安排专家在园内进行有关融合教育的宣讲活动。园所要跟家长强调融合教育是“双赢”的教育模式,将融合教育产生的积极意义向家长说明,打消家长心中的顾虑。普通儿童家长在对融合教育有所了解后,就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帮助特殊儿童,也愿意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儿童一起生活。只有充分发挥家长与园所的教育合力,才能共同创设良好的融合环境。

二、加强家园共育,调整特殊儿童心态

家庭是儿童的港湾,家长的积极参与是保证特殊儿童早日康复并得到有效教育的基本前提。家长掌握全面、系统的康复知识,能够正确掌握特殊儿童的康复过程,对特殊儿童的心理与需求具有深刻意义。有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家长也更能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特殊儿童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高效解决。

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关系,让特殊儿童家长认识到特殊儿童在园“不特殊”,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正常的教育、生活。特殊儿童有可能没有办法像其他幼儿一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所以幼儿教师要格外关注这些幼儿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变化,与家长保持积极的沟通交流,既要让家长看到特殊儿童的成长,也要让家长了解特殊儿童学习方面的不足,园所与家长合力帮助特殊儿童弥补不足,树立信心。

例如,见习期间,在一次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笔者观察到了隔壁班有一名“来自星星的孩子”,通过教师与家长的交谈以及观察,发现这个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般的集体性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她都没有办法融入,甚至还会经常性地出现因情绪激动而伤人或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针对她的情况,教师与家长以及专业医生定制了治疗方案。医生建议在陌生情境中,她需要一个熟悉的人陪伴给予她心理安慰。为此,园所建议她每天上午在幼儿园里与同伴一同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以培养她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同伴意识,但全程需要母亲陪同;下午再由家长带她去小蜗牛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进行专业的治疗。笔者认为只有家园共育,特殊儿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加强幼儿教师培养,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在见习期间,笔者将重心放在了观察教师与特殊儿童的互动上。笔者观察到,教师针对班级特殊儿童的特殊性,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制定教学任务的时候除了会联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定的幼儿发展目标外,还会结合特殊儿童实际掌握程度适时进行改变。为了提高特殊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会在课堂上鼓励他们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外还会花费时间与他们进行一些日常生活的交流;为了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常常会使用鼓励法鼓励幼儿战胜自己的恐惧,多次尝试,不轻言放弃;为了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教师经常会安排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看管自然角、整理毛巾等。教师们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与沟通的时候,会根据这些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他们进行交流。教师提到这些儿童都乐于与其他教师以及家长分享他们与这些幼儿的故事,并通过他们观察到的幼儿的良性转变给家长增添自信。教师还会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引导其他幼儿,教育他们关爱身边的小伙伴,尊重每一位同学,尽自己的努力帮助特殊儿童。通过观察与思考,笔者总结了三点融合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要关爱儿童

有爱心才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去关心、爱护幼儿。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幼儿会因年龄、成长中的生活经验、个人的情绪、健康水平等状况而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要用爱关怀每一位幼儿,去了解幼儿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幼儿教师要做融合环境的创设者,通过对环境的干预,让特殊儿童获得接纳,得到平等的待遇。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普通幼儿认识差异存在的普遍性,教导他们懂得关爱、帮助、尊重特殊儿童。由于特殊儿童与普通幼儿在学习发展上是有差距的,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与发展需要的差异性,设计多层次的目标和活动,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充分参与活动,并能够在活动与游戏中收获成长与愉悦。在与特殊儿童相处的过程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教师与特殊儿童家长的沟通能力。教师要多观察特殊儿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要多给予家长心理上的支持,多从专业角度向家长提出相关建议。

(二)教师要提升素养

教师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决定了其他幼儿对特殊儿童的态度,教师是融合教育落在实处的关键,直接决定特殊孩子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只有提升教师的素养,才能实施合理化的班级管理,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但由于我国融合教育起步较晚,各大高校都还没有针对融合教育的专业培养计划,虽然大多数师范院校会开设有关融合教育的课程去与现在的政策靠近,但关于融合教育的介绍与培养并不是很多,所以特殊儿童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师资保障。

因此,各大职业专科学校、师范类高校应开设与融合教育相关的课程,将融合教育纳入考核。幼儿园的一线教师虽然面对的大部分还是普通幼儿,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还在不断的探索与积累之中,但是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系统性地接受融合教育专题讲座的培养,积极学习有关特殊儿童存在的功能障碍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教学能力、专业素养,为他们提供平等、友爱和安全的教育环境,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积极成长。

(三)教师要善于观察

在幼儿园进行教育研究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法,教师要把观察落在实处,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个体差异。通过观察以及与特殊儿童的日常相处,真正了解特殊儿童;通过特殊儿童行为与情绪的变化,探索他们的心理需求;根据他们跟普通幼儿不同的发展速度以及接受能力进行定制教育。这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协同合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社会支持氛围

为保障特殊儿童能够跟普通儿童接受一样的教育,我国提出了“随班就读”的政策。例如,笔者读小学的时候,就读的班级就有一两名特殊儿童,他们行为乖张,上课也不听讲,由于学校考核制度的要求,教师大都只是关注自己教学结果,对这些特殊儿童的学习基本都做放任自流处理,有时对他们扰乱课堂的行为还会出现歧视的眼神。不但教师不重视,家长也不重视,因为一些家长只看重孩子在普通学校还是在特殊学校上学,对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关心,他们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场所能够“安置”自己的孩子而已。这样的“放任”,有悖于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实现教育公平、保障他们受教育权的初衷。

通过见习的经历,笔者观察到,在不与教学成绩挂钩的幼儿园,特殊儿童反而会受到更多的关心与照顾。首先,幼儿园的教学不是让幼儿去学习某些知识点,然后去参加考试,而是要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并通过五大领域课程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其次,由于各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幼儿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不一样,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内幼儿的数量应该在20—35人,但是笔者之前见习的一所幼儿园的小班幼儿高达48人,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疏忽的地方在所难免。这其实体现了学校的制度与地区的资源分布没有跟上融合教育的脚步,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特殊儿童回归普通的教学环境,这对普通的教学以及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幼儿园接收的特殊儿童一般是自闭症幼儿或者发展速度稍缓的幼儿,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对这些幼儿的支持体系,创造有利于他们融入社会的条件,比如几个社区可以联合创办特殊儿童服务点,安排医生或者资深教师定期为社区人员开办有关融合教育的系列讲座。各大师范院校要提升教师入职的门槛,将特殊儿童培养纳入学习计划;要加大力度培养种子教师,多组织他们参加学习有关特殊儿童教育的讲座,为教师营造积极的从教氛围,加深他们对特殊儿童教育的认知。营造良好的融合教育氛围,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只要人人献出一份力,每一位幼儿都会享有更加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幼儿园融合儿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