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就是要“不破不立”

2022-12-21 18:37黄薇薇辽宁省丹东市第四中学丹东118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咨询上学情绪

黄薇薇(辽宁省丹东市第四中学,丹东 118000)

青少年的叛逆期总会在不经意间猝不及防地出现在家长面前。前几天,正值初二的儿子问我:“假如我要犯‘中二病’了,怎么办?”我微微一笑:“好呀,这可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我一定帮你完整记录下来——用朋友圈……”“别,千万别,太傻了,以后再看我不得一头撞死啊!”儿子哭笑不得,“我不犯病了,还不行吗?”

“中二病”“叛逆”究其根本是什么?是突破父母的束缚,获得成人感的一股力量,是最终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所谓“叛”,叛的是过去一成不变的规则;所谓“逆”,逆的是从小服从惯了的父母。与其说“叛逆”,不如直接将其戏谑为“中二病”——初中二年级开始的一种病——一种非常态,但终有回归正常的一天。

不久之前,接待了一个来访的女生。女生的妈妈告诉我,孩子情绪低落有一段时间了,父母不知原因,也没法沟通——对父母的追问,她永远闭口不答——而之前,亲子关系一直是其乐融融的,这让父母很迷惑。询问老师和同学,大家也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仿佛坏情绪一夜之间笼罩了这个孩子。目前,坏情绪已经演变为拒绝上学,再追问原因,女儿只回答说头疼,身体不舒服。

初见这女孩,只觉得白白净净,有些瘦弱,也有些腼腆。然而,在最初的两次咨询里,这个弱弱的女孩却几乎让我抓狂——无论询问什么,她都会以“记不清了”“没有吧”“不知道”来回应我。若说这属于咨询的阻抗,又分明是她主动要求来访的,并且自始至终在咨询中保持着相当友好的态度。在我反复申明咨询的自愿原则,配合的重要性之后,依然如故。咨询讲求“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我没办法拒绝一个每次都积极来访的学生,可即使我问出“是什么力量让你愿意来咨询”这样的问题后,得到的回答依然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很令人崩溃?

不过,第二次咨询后,女孩又表示想上学了——父母很窃喜——可天知道,我究竟做了什么,触动了她的哪一根神经?她想上学真的跟我的咨询有关?转机出现在第三次咨询中。我反复追问一个问题未果后,女孩笑了一下,转头有些调皮地看着我说:“你猜啊?”“我猜不着……”我一脸沮丧。“是不是脑子嗡嗡的?”一向腼腆的她慢悠悠地扔给我这么一句,表情瞬间超级愉悦。可就是她这一脸坏笑,让我仿佛灵光乍现,脑中突然蹦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女孩在家中,在学校中,与他人是否也是这样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背后又是什么?接下来的咨询过程顺畅起来。当我们抓住核心——女孩其实在用一种隐晦的方式去控制局面,整个问题脉络就清晰了:不交流是为了控制,不去上学是为了控制,甚至何时上学也是在控制……为什么要控制呢?因为她要长大,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她急于去证明自己,去看到自己。女孩在用这种看似“破坏”的方式,去寻求精神的突破。

正所谓“不破不立”——“破”不过是手段和途径,“立”才是根本目的。显性的“破”往往是行为问题,如对抗父母,对抗学校,对抗规则;隐性的“破”则隐晦得多,可能会表现为情绪问题,身体问题等。但在情绪或躯体化问题的背后,隐含的是对局面的控制。所以,家长和老师若能早早地了解孩子“立”的愿望,能接受他或她一些小小的“破坏行为”,助其与自己和解,所谓的逆反或“中二病”也就会不治而愈了。

“不破不立”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痛苦,正如破茧而出的那一刻,总要经历卡顿、停滞、后退、纠缠、折磨……但经过这样一个撕裂、冲破的过程,最终迎来的会是化蛹成蝶的一刻。

猜你喜欢
咨询上学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上学啦
情绪认同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