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分析

2022-12-22 03:39天津职业大学贾茹
区域治理 2022年40期
关键词:双高馆员智慧

天津职业大学 贾茹

在“双高”建设期间中,如何将高职图书馆相关服务嵌入到专业群建设中,发挥出图书馆在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整合优化、传递共享等方面的优势,实现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升级转型,使其成为学术信息的聚集地,能够针对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进而助力“双高”建设发展,是当前高职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关键。

一、高职图书馆的变革轨迹

伴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两者在某种媒介下连接在一起,并以数字化形式体现,成为高职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主要路径。至今,数字化发展总共经历三个时期。第一,数据服务阶段。这一时期高职图书馆中的书籍资料初步迈进数字化,主要体现为对内进行书籍资源数字转录,对外进行外网数据库购买服务。在此基础上,开发数据检索引擎功能,帮助图书馆内书籍资源实现数字化检索。第二,互联服务阶段。通过将数据检索服务引进互联网平台中,实现图书资料信息检索的跨地域,并且数据库更为庞大、书籍转录更为具体。比如,用户群体在进行联网检索时,不但可显示书籍的动态信息,还可简单查询有关摘要引言等。从本质上来看,依旧未实现智慧服务。第三,智慧服务阶段。高职图书馆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建立共享的资源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应用,从而实现对图书资源的动态监管和即时检索。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双高”计划的启动,明确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方向,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预期建设目标依旧有较大差距。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报告可知,在全国排名前200的高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均超过1000万元,而排名第一的院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更是高达1.2亿元,其中仅有4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位列其中,图书馆年度总经费300万元以下的高职院校占据总数的80%。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资金投入方面较少,并且还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技术设备滞后等问题限制,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智慧图书馆是由西方图书馆界学者率先提出的,并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若想实现智慧图书馆在被感知的同时,还能感知到读者,就需要建设相对完善的基础感知设施,实现感知技术的全覆盖,合理运用RFID、虚拟现实、人脸识别等技术,通过利用这些感知技术来采集读者在馆中的各类行为信息,根据反馈数据信息生成分析报告,为其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智能服务。根据网络调研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尚未引进RFID技术提供的自助借还服务,依旧采用旧式条形码方式,仅实现图书资源的自助借还,但却不能被读者感知。其中,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RFID技术应用实现图书定位,并做到人脸识别全覆盖,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达到基础感知条件,无法感知读者,进而使得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难以开展[1]。

(二)技术和人才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必要前提条件是融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等,对于图书馆而言,技术积累和人才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这两方面的力量达不到建设标准。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及系统多数来源于租赁服务商提供的平台及系统,服务平台及系统自主研发环节存在缺失,比如:读者推荐购买服务,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用畅想之星的阿法购采选平台,在服务内容、流程、模式上都要依靠服务商所提供的技术支持,致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无法发挥其自主性和创新性,严重阻碍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智慧服务模式上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配置情况看,人才储备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完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断层等问题较为突出。智慧服务只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支持,并要将人才的智慧融入其中,才能够真正实现智慧服务。但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队伍建设中,图书馆学专业性人才缺失,并且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不足,对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造成不利影响。

(三)服务内容智慧化较低

依照当前高职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服务来看,尚未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导致服务智慧化程度低,无法为读者提供个人喜好的读物,难以贴近读者。例如,图书流通借阅服务,只是将传统线下借阅服务转移到移动端平台上,被动等候读者需求为其提供相关服务。虽然平台上开设了新书排行、推荐阅读等阅读推广服务,但都是粗犷式大面积投放和推送信息,尚未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读者个体行为信息,进行精准个性化阅读推广服务。

三、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整合技术手段,提供智慧服务

第一,RFID和Zigbee技术。RFID是发射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数据的一项技术,有利于助力图书馆实现局部空间智能化,比如图书自助借还、自动分拣上架、智能门禁等。Zigbee技术在环境监控、无线网定位、身份识别等方面优势显著。通过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确保图书资料数据的完整性。第二,人脸识别技术。顾名思义,即通过辨别人的面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智慧图书馆中,读者可以刷脸进馆、借书等,并且系统可感知到读者行为,分析获取读者信息,为其推送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第三,虚拟现实技术。集合了动态建模、立体声合成、立体显示、触觉反馈、系统集成等先进技术,形成逼真的三维感知,通过配置装置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比如VR互动体验、AR互动大屏、书法体验等,为读者提供高度仿真的体验环境,在使用图书馆资源中体会到趣味性、沉浸性。第四,AI机器人技术。高职图书馆引进智能机器人,让其承担起馆员咨询服务、读者向导、图书整理等职责,既能减轻馆员的工作负担,还能让读者与机器人交互中体会到沟通的乐趣,并感受到热情的服务。

(二)提高馆员素养,服务提质增效

馆员是图书馆内的基础工作人员,其业务能力、心理素质及职业修养等对图书馆建设发展和智慧服务具有深远影响,因此需要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第一,完善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公平公正的馆员管理机制,落实好馆员绩效考核,将其薪酬福利与服务能力相挂钩,实现馆员自主提高其综合素养。同时,图书馆需要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培养馆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并要强化馆员思想道德修养、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为广大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第二,注重内部馆员自身潜能挖掘,积极主动参与到图书馆培训和在岗学习中,接受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服务理念,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促进高职院校师生整体信息素养形成。同时,馆员应树立服务读者理念,积极调整自身心态,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群体。第三,高职院校需迎合新时期背景,调整馆员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将课程内容与新时期发展下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培养出符合高职智慧图书馆建设要求的专业人才。同时,要确保专业人才的多元化,不局限于图情学专业,更要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高水平专业群相结合,全面提高智慧馆员的整体素质[2]。

(三)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服务内容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智能服务建设中,现有馆藏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多,读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数据中要进入不同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一定程度上增加读者使用这类资源时的烦琐度。因此,图书馆需要建设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智慧服务水平。通过对现有纸质资源检索平台及各类电子资源检索平台进行整合,为用户群体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便于用户检索和使用。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移动端文献获取,一方面,图书馆可引进电子阅读机、手持Pad等电子设备,为读者提供移动阅读的电子资源,丰富图书馆内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图书馆积极开发移动端使用入口,建立校内网络图书馆平台,为学生提供数字图书资源服务,帮助广大师生群体摆脱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图书馆有关资源[3]。

四、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创新的优化路径分析

(一)加强资源建设,契合职业教育

一方面,加强纸质资源建设。常见纸质资源主要分为图书和期刊两类。高职院校图书馆一般按照学校办学指标规定,制订图书馆年度购书计划,并依据本校办学专业进行图书分配。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变化重构,致使高职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调整与优化。因此,图书馆在制订年度纸质图书购置计划的同时,要将其与专业群、课程等相结合,不但要对“双高”建设计划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倾斜,更要加强对重点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做好文献资源保障工作。与此同时,期刊作为纸质资源购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图书馆都保留了延续往年订购资源的习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专业期刊侧重点数量有限、年度馆藏期刊目录同质雷同,或者是不重视电子期刊与纸质冲突问题等。因而,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对订购期刊进行进一步遴选甄别,从高职院校专业特点、“双高”计划建设重点、方案计划的契合度及交叉互补等方面考虑,加强纸质报刊定制质量,确保其满足专业群建设要求。

另一方面,电子资源建设。由于高职图书馆建设经费有限,加之专辑选购功能推广应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子数据库采购工作难度,为了满足读者的真实需求,需要从电子图书、期刊等特色数据库方面做好相应工作。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购要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确保电子资源契合电子资源信息。同时,图书馆要做好读者群体调研工作,深入探讨并了解到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参与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补充自身薄弱之处,进而满足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及校企合作单位等其他读者对文献资料的需求。

(二)打造智慧空间,提升读者体验

为广大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是高职图书馆应具职能之一,是“双高”建设、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服务手段。首先是做好空间规划设计。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促进电子资源利用率提升,广大读者对图书馆使用需求逐步由原有浏览、借阅转变为综合性空间使用。对此,高职图书馆需要根据读者使用需求调整好馆内空间布局,既要通过建设密集书库等方式,压缩纸质图书的藏书空间,还要规划团队阅览、研讨、休闲的阅读空间。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广大师生群体可用于自由支配的使用空间较少,图书馆便可顺应这一趋势,建设图书研讨室并配置相应的设备,便于高职教师或学生展开学术讨论。第二,做好空间管理工作。高职图书馆内空间种类多样,涉及藏书空间、阅览空间、自修空间、研讨空间等。以往图书馆空间管理采取松散管理,学生按照先来后到顺序自由选用空间位置,但随着读者对图书馆使用需求增加,提前占座现象屡见不鲜,要求图书馆对馆内空间管理应进一步细化。对此,高职图书馆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对智慧服务管理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既要扩大空间管理的范围和手段,更要加强对图书馆空间的数据搜集、分析及利用,抓取读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为今后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修订、服务模式的改善以及各专业学风建设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第三,服务空间多元化。高职图书馆要拓展相应服务空间,比如在教学楼、学生食堂、宿舍区等区域增设相关服务设施,并远程提供相关服务,进一步提高智慧服务的便捷性[4]。

(三)挖掘读者数据,提供精准服务

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图书馆需要对这一方面加以重视,并要提高对读者服务的针对性,促进“双高”建设下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的提升。从广义上来讲,读者服务内容较多,涉及咨询、查询、借阅、信息素养培训等方面内容。基于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加强对读者行为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深度挖掘,为其开展高质量读者服务夯实基础。线下从读者入馆、浏览、咨询、借阅、阅读活动参与;线上从读者对图书馆网站访问、浏览、检索、咨询等环节,通过安装传感器、监视器等跟踪采集读者行为的数据信息,或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读者画像,打通读者进入图书馆或使用图书馆资源的各个环节,再对反馈数据和读者行为进行系统分析,为实现精准的读者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图书馆需要建立专业馆员和读者联络员队伍,用于充当图书馆与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连接桥梁。一方面,了解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群体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向高职专业教师介绍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数据库使用方法、最新资讯等,提升高职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针对性。

(四)开展阅读推广,促进专业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宣传方式主要是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线上投放信息等邀请广大读者群体参加座谈会或讲座等,这类推广模式应用效果较差,并且形式单一、范围受限,无法满足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优化阅读推广工作模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力推广和线下拓展宣传渠道齐头并进,促使阅读推广活动取得巨大成效。一方面,结合新媒体宣传特点,不断对阅读推广方案进行创新和优化,借助可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宣传,实现推广资源动态视觉化。同时,图书馆还需拓宽线下阅读推广渠道,可与兄弟院校合作开展相关活动,吸引更多高职学生参与进图书推广活动。或者使用移动宣传车、电子横幅等在校园内巡展,实现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图书馆需要丰富阅读推广活动内容,如阅读分享会、优秀图书推荐、阅读小游戏等,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图书馆资源使用率,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建设发展。例如,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可与专业建设节点共同进行,增进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了解,进而彰显图书馆文献资料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出的实际价值[5]。

五、结论

综上所述,智慧服务是对传统服务模式的颠覆,在“双高”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克服艰难险阻,加快发展步伐。通过提高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针对性,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料数量和质量,发挥图书馆资料整合优势,建设与专业群相匹配的资源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符合高职院校师生群体特点的智慧服务,进而助力专业群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发挥出高职图书馆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为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计划落实提供高质量服务。

猜你喜欢
双高馆员智慧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