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思想的老年护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12-22 07:43郭艳侠周媛媛张天资徐凌霞夏立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认同感思政职业

郭艳侠,梁 珣,周媛媛,张天资,徐凌霞,夏立平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1],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老年护理课程是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护理专业课程,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渗透,使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和护理职业素养教育同向而行[2],是老年护理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实践探索。因此,本研究应用儒家思想作为思政教育资源,深入探索内涵,挖掘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全面、全方位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哲学、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怀,弘扬爱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其提高老年照护从业意愿,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我校2019级高职三年制护理专业6个班级共306人作为教学对象,均为普通高考入学,其中男生35人,女生271人,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8.97±0.64)岁,学生已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均由同一个教师授课。

1.2 方法

选用肖新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国家规划、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老年护理》,共计18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4学时、考核2学时。

1.2.1 课程思政目标 学生通过对儒家思想中“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政元素相关思政教育资源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德育目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为中国老年护理事业奋斗终生的使命感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仁爱之心,尊老、爱老、敬老、孝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和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严谨慎独、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承诺感。

1.2.2 课程思政内容 课程团队在强调课程思政理念之后,在课程目标基础上围绕儒家思想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政元素,通过多种途径深入挖掘和收集课程思政相关素材。具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见表1。

表1 基于儒家思想的老年护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2.3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实施 采用课前、课中及课后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按照表1所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采用“课前启化,课中教化、内化,课后感化、转化”的“三化”思政教育路径实现三全育人的立德树人目标。

(1)课前线上预习,实现思政启化。运用超星泛雅平台构建的老年护理SPOC课程,课前发布教学视频、PPT、章节测试题、思政案例、思政视频等教学资源,要求学生课前进行线上自主预习。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思政的线上主题讨论,了解学生对思政案例或视频的思想体会,从课前动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及学情,以便课中进行针对性的价值观正向积极引导。同时,线上的思政资源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思政教育角色,课前思政隐性教育为后期课中课后思政教育的巩固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课前思政启化。

(2)课中多元混合教学,实现思政教化、内化。课中教学以传授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辅助、以“头脑风暴”式小组讨论等为手段,采用翻转课堂结合对分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3]。通过思政案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提出思政问题,促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讨论,由浅入深地引导、启发、教化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双向互动,最终让教学内容实起来、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课中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3)课后拓展,实现思政感化、转化。课后拓展主要让学生去老年福利机构见习,真看、真听、真做、真感受,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得到感化,并转化为实际行动。见习结束之后让每个学生完成一份思政报告和健康教育手抄报。课后见习活动同时也是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可以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主要弘扬爱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实现思政教育的转化。

1.2.4 评价方法(1)期末综合成绩。期末综合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思政报告成绩、期末理论成绩,每项满分100分,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思政报告成绩×30%+期末理论成绩×40%,平时成绩包括线上学习情况、课堂出勤率、随堂测试、课堂表现、作业等,其中课堂表现和作业采用多元点评的方式评定成绩(教师评价占50%、组间评价占30%、组内评价占15%、自我评价占5%)。

(2)老年人态度。采用中文版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4],共34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量表总分34~204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对老人的态度越正向。本研究测得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35。

(3)人文关怀能力。采用中文版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5],该量表共 37 个条目,包含认知、勇气和耐心3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计分法,总分为37~259分,总分越高表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越强。本研究测得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4。

(4)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采用郝玉芳编制的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6],该问卷包括5个维度、17个条目。5个维度分别为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问卷总得分为17~85分,分数越高表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越强。本研究测得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

(5)老年照护从业意愿。调查学生是否愿意在临床机构、养老机构等从事老年照护工作,分为愿意、不愿意两个选项。

(6)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护理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5个条目(包括思政教学效果、思政教学方法、思政案例内容、教学模式、育人效果方面的评价)和1个开放性问题(你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有什么改进建议)。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价(从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到非常不满意),于课程结束后调查。

学生对老年人态度、人文关怀能力、职业认同感及老年照护从业意愿调查于开课前及课程结束后进行两次调查,进行自身前后对照,问卷均100%有效回收。

1.2.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自身前后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期末考核成绩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得分(87.55±5.04)分,所有学生均及格,平均分及及格率均高于上一年度学生,上一年度均分为(84.54±2.76)分,及格率 99.3%。

2.2 教学前后学生对老年人态度得分比较

教学前学生对老年人态度得分(127.53±11.04)分,教学后(151.56±22.55)分,教学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4,P=0.000)。

2.3 教学前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教学前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在认知、勇气、耐心及总分方面的得分分别为(51.32±10.67)分 VS(75.87±11.08)分(t=-25.879,P<0.05),(43.07±6.58)分 VS(67.68±12.02)分(t=-31.926,P<0.05),(38.73±7.97)分 VS(46.37±6.38)分(t=-3.869,P<0.05),(133.09±15.06)分 VS(189.87±17.97)分(t=-41.32,P<0.05)。

2.4 教学前后学生对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教学前后学生对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得分比较(±s,分)

表2 教学前后学生对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得分比较(±s,分)

时间n 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反思社会说服 总分教学前教学后306 306 t P 20.18±4.00 26.60±2.14-25.109 0.000 13.90±0.76 13.97±0.98-1.660 0.098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10.53±1.74 12.63±1.89-3.293 0.004 5.41±1.50 7.47±1.23-4.089 0.001 6.05±1.23 7.47±1.00-16.926 0.000 56.06±4.67 68.12±3.27-37.735 0.000

2.5 教学前后学生对老年照护从业意愿比较

教学前有101位学生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意愿率33.01%,教学后有246位学生愿意从事老年照护工作,意愿率为80.39%,教学前后意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30,P<0.05)。

2.6 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

共发放调查问卷306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表明,总体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较好,96.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效果为“非常满意”或“满意”;96.2%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合适,思政案例内容与专业知识贴合紧密,非常认可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有助于课程学习和德育培养;95.2%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3 讨论

3.1 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政素养

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学生综合考核成绩高于前一届学生,学生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思政案例、思政元素、教学资源等满意度均在90%以上,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案例讨论、师生互动教学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老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需要职业素养、同理心和对老人的正向积极态度。长期以来,人们对老年护理存在偏见,家长和学生都倾向于选择收入较高的综合性医疗机构[7]。因此,要想消除这种偏见,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理解老年护理的专业性和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基于儒家思想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能力,从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强化社会责任感并愿为中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奋斗终生,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育人目标。

3.2 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从业意愿

根据《2020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1.7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6%,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带来了庞大的老年护理服务需求[8]。我国急需培养大量高质量、专业性强的老年护理高级人才,以缓解养老护理服务的供需矛盾。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我国老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9]。文献研究发现,学生从事养老护理事业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对从事养老照护工作持消极态度,意愿率一般在50%左右[10]。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老年照护从业意愿是解决养老护理人才短缺的关键问题。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增强专业认同、执业能力对加强从事老年健康服务的工作动机有重要影响[11]。

McCann等[12]研究发现学生在第三学年会有职业偏好选择的改变,因此在第二学年加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是关键。学生第一学年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专业认识和理解还不深入,第二学年是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关键时机。Lookinland等[13]发现,专科学历的学生获得关于老年人的教育和老龄化的知识越多,其为老年人的工作机会就会增加,因此老年护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社会责任感强化、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发现,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各维度得分有明显提升(P<0.05),老年照护从业意愿达到80.39%,高于教学前的33.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校老年护理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实施效果良好,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作为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中,课前分享思政案例,促使学生意识到老龄化的严峻性、老龄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老年护理事业的良好前景,从认识上对老年护理工作的态度有所改观;课中不断在老年护理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案例、养老政策、国内外老年护理就业前景、临床老年护理案例等,促使学生对老年人持积极正向态度,对老年护理工作不再排斥和抵触,从而提高老年护理工作职业认同感和从业意愿;课后增加老年照护职业真实体验,从真实临床情境中感化学生,从思想、认知、态度上改变固有观念,最终转化为职业选择的正向积极态度。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必然趋势,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在老年护理课程中贯穿思政教育,方能扎实推进高素质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未来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充分挖掘老年护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课程思政实践,充分运用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认同感思政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