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的生猪屠宰检疫措施

2022-12-23 03:54卓玉平
新农民 2022年31期
关键词:屠宰场屠宰猪瘟

卓玉平

(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一平浪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禄丰 651215)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其他国家传入我国的生猪易患病,此疫病的传播速度极快,易引发大面积感染,会对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一旦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影响社会发展秩序的稳定性。为此,生猪屠宰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检疫要点,严格开展生猪入场自检及临床检查,并于屠宰前再次实施复检,通过复检技术优化、复检流程规范,保障复检精准性。并且宰后检疫过程中还需明确检疫重点,构建完善性宰后胴体检验机制,通过把握重要屠宰检疫要点,结合应用科学性检疫水平提升措施,确保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严格化、规范化、实效性开展。

1 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的生猪屠宰检疫要点

1.1 生猪入场检疫内容及要点

1.1.1 要求场方严格落实自检工作

为了保证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完善性、科学性,应该增强驻场官方兽医的监督意识,重点落实非洲猪瘟的自检工作,加大每车生猪的血液样品采集力度,针对性开展ASF—qPCR检测工作,驻场官方兽医需要在确认检查结果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签字确认。通过总结分析相关的报道可知,自然途径感染的非洲猪瘟通常需要潜伏4~19d的时间,患病猪一般在感染后的7~9d血清转阳,之后能够获得终身抗体。PCR检测技术能够替代病毒分离的ASFV检测技术,体现出检测效率高、特异性强以及灵敏度高等应用优势,相较于传统检疫技术而言,PCR检测技术有助于缩短检测时间,因而生猪屠宰检疫中此技术的利用率相对较高。

1.1.2 认真做好临床检验工作

对于生猪入场临床检验来说,触诊以及视诊是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检验方法。检验人员通常会利用视诊方法了解与掌握生猪的卧姿、呼吸、可视黏膜等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异常问题。同时,采用触诊的方式,检查生猪的身体状况,包含皮肤、体温等方面,通过驱赶判断生猪的精神状态,配合视诊明确生猪粪便是否正常,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群养或者单独圈养的方式。例如,如果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出现炭疽病或者其他疫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观察与饲养,隔离期未满的生猪不得进行屠宰,一旦发现疫病,应依据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1.2 待宰检疫内容及要点

1.2.1 重点开展宰前复检

(1)提高检疫人员专业技能

屠宰场应该提高对屠宰检疫工作的重视,因为屠宰检疫人员是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基础力量,有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不同层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工作,通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不断提高生猪检疫能力,及时发现生猪屠宰过程中存在的疫病问题,并做好专业处理,以免生猪疫病发生蔓延及扩散。此外,检疫人员应该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交流会或者洽谈会,分享交流工作经验及总结检疫工作问题,强化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及责任意识,争取政府部门的资金及资源支持,加大先进屠宰设备及检疫设备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强化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实效性。

(2)合理设计复检工作流程

为了保证生猪屠宰场检疫工作的规范性,应该合理调整及优化复检工作流程,在进行屠宰前的6h,生猪屠宰场应该向驻场官方兽医提交检疫申请,如果驻场官方兽医未同意检疫申报,应该做好相应的说明,并配合做好详实记录。检疫申请通过后,应于屠宰前的2h开展临床检验工作,一旦生猪出现异常情况,如粪便含有血液、体温异常以及精神不振等情况,则需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做好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止疫病扩散。如果生猪是因为物理原因发生死亡,可针对其进行冷宰,无害化处理不能食用的部分。

(3)准确分辨临床症状

生猪一旦感染非洲猪瘟,容易出现很多症状,主要表现是体温升高,病猪体温往往会超过标准体温值,且猪群常会聚集取暖,会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走路不稳等问题。部分患病猪还有呼吸急促问题,伴有咳嗽或皮肤部位充血现象,观察无毛处,能够发现坏死斑以及不同程度的瘀肿。此外,患病猪的粪便常混有血液,鼻腔及口腔中会出现泡沫或者血液。一旦发现生猪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并与当地检疫部门进行沟通,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1.2.2 全面落实消毒工作

消毒是生猪屠宰工作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针对生猪的运载车辆及屠宰场进行全方位消毒,重点落实卸车后的消毒工作,目的是有效防范混合型疫病。同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详实记录屠宰场进出车辆,增强生猪存放场所消毒意识,确保做好源头控制,切断非洲猪瘟传播途径,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风险,在此基础上,降低其他疫病的发生概率。

1.3 宰后检疫内容及要点

1.3.1 加大体表与头部检验力度

除了需要重视宰前检疫工作,还应该增强宰后检疫意识,认真观察生猪放血后的颜色,检查生猪四肢关节是否肿大,明确猪蹄是否存在水泡、皮肤是否存在病变部位,以免感染水疱病、炭疽病以及口蹄疫等疾病的猪肉制品流入市场。针对生猪开展头部检疫工作时,应该重点观察生猪的耳朵、口鼻等部位,确保不存在溃烂及水泡等情况,一旦发现以上问题,应该及时做好专业处理工作,如果发现头部或者体表存在出血点,则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度检查,排除疫病等危害猪肉制品健康的问题,提升市场中猪肉制品的质量,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供基础保障。

1.3.2 重视落实内脏检验工作

内脏检查是生猪屠宰检疫的重要环节,需要针对肝脏、肺脏、胃肠、心脏等部位进行重点检查,依据炭疽病、猪丹毒、气喘病等疾病的典型症状进行判断,合理设计检疫流程。主要检查生猪心包是否存在坏死、积液等情况,排除寄生虫问题;重点检查肺脏的弹性及颜色,利用专门的工具剖开支气管淋巴结,明确是否存在肿胀现象,检查是否存在出血及坏死等情况;认真检查肝脏的实际情况,并提高对脾脏及胃部检查的重视,观察这些部位的肿胀及出血等情况。检验内脏时,如果脾脏肿胀明显,达到正常脾脏大小的3—6倍,且质地较脆及颜色暗沉,且肾脏表面存在不规则分布的出血点等,则表示生猪存在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应该及时做好此种猪肉制品的管控,为人们的猪肉食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1.3.3 建立宰后胴体检验机制

生猪屠宰中的胴体检查主要包含两侧腰肌、淋巴结以及肌肉等,明确这些部位是否存在病变的情况,例如胸腔、腹腔肿胀和充血等。与正常的肾脏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肾脏形状及颜色异常情况,认真观察生猪的脂肪部分及猪体皮下组织,一旦发现疹块及弥漫性出血的情况,则可以初步诊断为感染非洲猪瘟病,此时还要配合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明确,并做好及时处理。此外,还应针对生猪的腰肌部分进行检查,排除猪囊尾蚴病变。通过以上检查工作的落实,为生猪的健康性提供保障。检疫无问题后,检疫人员需要盖章后猪肉制品方可流入市场。

2 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提升生猪屠宰检疫水平的路径

2.1 严禁从外部疫区引入生猪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生猪疫病的防控,应该鼓励当地养殖场构建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体系,严禁从屠宰场外部引进生猪,针对进出屠宰场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及消毒,对于重点疫区引进的生猪来说,需要进行严格查处,必要时落实无害化处理工作。养殖场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构建健康养殖模式,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生猪血液采集与检测力度,不断强化自身的监督意识,排除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同时,重视引进生猪的饲养管理,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隔离期满且无异常情况的生猪可以进行混养。

2.2 增强屠宰场监督管理意识

除了从源头控制污染源外,还应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屠宰场,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屠宰场监督力度,排除存在的异常情况,安排专门的检疫人员做好定期巡视工作,一旦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的病例,需第一时间上报上级领导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指示进行处理。首先,应该增强检疫行为规范意识,强化每一项检疫工作的可靠性、专业性,加强对检疫结果的有效分析,确保达到行业规定标准的生猪均能够拥有相关的检疫证明;其次,积极采用抽检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猪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抽样检查数量不低于屠宰场生猪的10%,进而提升抽检工作可信性;最后,重点排查乡镇屠宰场,主要因为此类屠宰场缺少严格的监管,猪肉流通渠道复杂性强,通过全方位监管,有利于提升屠宰场综合监督管理水平。

2.3 定期开展屠宰场清洁消毒

清洁消毒是开展检疫工作的重要基础,应该加强消毒清洁工作的有效落实,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消毒药剂进行稀释,配合做好屠宰场各个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详实记录病死猪基本信息,建立科学完善的无害化处理机制,以免疫病发生大面积扩散。选择两种以上的消毒药剂交替喷洒,建造专门的消毒池,要求工作人员及车辆必须消毒后方可进入屠宰场,进而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此外,应适当提升屠宰场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监测频率,对于存在疫病风险的屠宰场,应该严令其停业整顿,经过检疫部门检查合格后,才可恢复正常生产,严厉打击私自屠宰行为,强化猪肉市场的秩序性、安全性。

2.4 应用先进技术优化检疫流程

为了强化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实效性,应该增强屠宰检疫流程优化意识。首先,当生猪感染非洲猪瘟时,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最高可达42℃,因此,检疫人员应该立足于体温测量的角度,了解生猪的身体状态,加大先进科学技术引进与应用力度,例如,为保证生猪体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实时检测,以便及时发现生猪体温异常情况;其次,应重点检查待宰生猪的腋下以及耳鼻部位,明确是否存在紫色斑点,检疫人员应加强对传感器的利用,有效区分物体颜色与标准颜色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与体温检测的结合,及时发现异常数据;最后,有关部门需要提高对人力资源投入的重视,加强检疫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制定统一、合理的操作规范,要求检疫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淋巴结、病变脏器等废弃物摘除等检疫操作,编制科学完善的疫病护理应急方案。

2.5 加强生猪交易市场检疫监管

生猪交易市场具体指生猪从活体、胴体到猪肉制品的各交易环节,在非洲猪瘟防控背景下,需要重点落实检疫工作。而部分商人为了简化交易流程、节约交易成本,选择避开检疫工作,且由于部分市场监督人员缺乏检疫机制完善意识,很多工作落实的过程中缺少参考依据,为不良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生猪交易市场检疫工作的实效性。为此,应该结合生猪交易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生猪交易市场检疫机制,配合做好监管工作,重点落实交易市场各检疫环节的排查,及时发现逃避检疫的违规行为,并给予适当的惩罚,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全面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 结语

非洲猪瘟体现出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的特点,一旦生猪感染此种疫病,容易增加死亡概率。为此,应该提高对生猪屠宰环节的重视,有序落实检疫工作,及时排除疫病问题,以免感染非洲猪瘟的猪肉制品流入市场。有关部门需增强养殖场及屠宰场监督意识,从源头切断非洲猪瘟或者其他疫病的污染源,加大屠宰场清洁消毒力度,严禁从疫病流行区域引进生猪,针对进出屠宰场的车辆及人员,做好全面性消毒工作,确保屠宰场内不留消毒死角及卫生死角,以免滋生病菌、细菌,减少疫病传播途径。此外,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检疫机制,构建健全的屠宰场检疫体系,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提升猪肉制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猜你喜欢
屠宰场屠宰猪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牛魔王”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法国议会建议屠宰场装监控防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