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2022-12-25 04:58朱丽珍
考试周刊 2022年43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当代教育与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文章提出以课堂教学为基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微课等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3-0083-06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大多数老师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当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让学生取得更优秀的学习成绩,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都比较简单粗暴,教学方式也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感到畏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应付的心态,教学的手段、策略未能及时与新课改相适应。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教学方法太过陈旧,只会使小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热情不高,数学学习气氛低落。另外,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当前的教育形态,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策略上不断创新,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的综合能力

数学是一门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态的学科,它对人类的理性思考、精神的塑造、个体智能的发展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数学能力是当代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使命。数学的综合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是指学生能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运用这些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根据已知条件画图,根据已有图形展开想象,能分解、组合图形,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对图形问题进行转换,并正确解决问题。

(三)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根据已有的条件,推理论证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四)运算求解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小学数学教学整个过程,能计算,会运用公式、定理求解,具有灵活运算的能力。

(五)数据处理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并能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六)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实际服务,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独立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在不依靠老师、父母的情况下,可以独立地吸收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开发教育资源,独立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实自己的知识,启发自己的聪明才智,数学学习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形成学习的好习惯,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并利用自己的分析、探究、计算等能力,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信心。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師应该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且有能力解决问题,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需求。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许多科学家的发明,都是在长期、大量的观察环境中获得启发,再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反复研究、反复论证,最终取得科学研究的结果,这就是观察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观察的时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已掌握的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

自然界的数学知识极为丰富,尤其是小学数学中的认数、数数,更是从自然图像入手。比如,生活中的各种几何形状、色彩等,都是学生所观察的物体和内容。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生活,并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特殊的活动,营造出一种气氛,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在学习中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运算与运用,因此,在老师讲课时,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变得更加生动,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实践也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锻炼思想的方式。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都是以日常的运算为基础的,通过这种简单的运算,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抽象的运算变成具体的东西,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简单的运算,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角的度量”课程,以测角工具的运用为重点,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练习使用量角器。老师指定数学小册子中的典型例子,让学生理解刻度的意义,学习如何正确地运用量角器,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成绩记录下来,相互沟通,相互修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联系实际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从而成功地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必须要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而具有实践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运用所遇到的各种题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数学知识。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生活,让他们学会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积极地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灵活运用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教学内容。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不够,致使教学内容更多地集中在教学任务上,与学生的创造力缺乏密切的联系,也就不可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深入解读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目标得到实现的保障。一些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对学生的认知体验等方面的了解不足,往往采取以自己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对教学内容也能有全面的理解,但在学习主动性、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却没有得到很明显的培养。教无定法,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3. 教学过程灵动变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教学过程也不可忽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和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课堂引入到新课讲授,从创设情境到总结提升,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质疑解答,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问号进行学习,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

4. 让学生勤动手勤思考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动手、思考、游戏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效率。例如,在“多边形”课上,让学生在七巧板上拼写,认识不同的图案。在拼图游戏中,老师也可让学生把不同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图,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运用。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尤其是在对抽象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或找到对应的图形或对象,并观察它们的特性。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对图形和对象的特性也能掌握得比较牢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既不会浪费课堂上的时间,又能把数学知识抽象成直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 由简到难,引导自主创新

小学是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从易到难”的基本原理,以新的教学方式来处理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學习的信心,进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6. 一题多解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知识的相关性很强,而且是开放的,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和学时往往过分强调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解题过程的创新,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是不利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问题的各种解法,鼓励学生在解同一问题时采用多种解法,开阔思维,既能巩固所学,又能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以小学一年级“认识货币”为例,老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的基础上,归纳出这节课的目标,即:1元=10角、1角=10分及元、角、分单位之间的关系。老师根据课本和学生的生活情况,设计了一个场景:爸爸妈妈和小红一起购物时,经过一家玩具商店,小红挑到了一只布娃娃,售价52元,小红的爸妈拿出100元钱交给了她,收银员怎么找?经过细致的分析,发现这一问题有很多的找零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先得到48元的零钱,然后再根据纸币的面额,用不同的方法把48元进行分解,学生在解题时方法自然多样。教师使用模拟人民币,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放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自由组合,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具体的购物环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放到模拟情境中进行,有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合作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被引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合作环境,这一点已被教师们所认可。

例如,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作者首先将黑板和电子白板的平面展示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图形化的画面下思考黑板和电子白板的屏幕尺寸,并将其引入到了教学中。接着,作者将两组图分别展示在教学课件中,并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长方形,供同学们进行对比,并在讨论结束后指定一组代表来描述长方形的尺寸,由此提出了区域单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区域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比、讨论交流并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都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同学之间充满和谐的合作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对区域、面积单位有了正确的认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六)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质量的资源,已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崭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并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出生动的图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最终达到对学生的直觉和想象力的培养,达到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教学,利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且效果不好。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形象地展现分割再聚合成一个平角的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结合起来,不用教师多讲,学生也能准确、快速地理解和掌握。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逼真的声音的综合运用,使教学内容趣味化,运动变化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再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充分运用电子白板演示操作等功能弥补了纸质教材的不足,既方便学生灵活地动手操作,又可以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想法,形象直观,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尤其是图形问题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七)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与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动”起来,让学生产生兴趣,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转变数学学习方式。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竞赛,例如计算竞赛、乘法口诀的记忆竞赛等,通过各种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要。通过视频、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使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从更直观的视角展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把一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做成微课,并将其上传到课堂分享平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的观察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小学数学涉及的问题虽然简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学习的能力,既要确保基础知识的扎实,又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讨论的内容,让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解决问题,逐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培养数学的学习能力,激发学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的学习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比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时,老师可以根据全班同学学习程度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教师及时指出问题所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课堂奖励。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十分钟的时间,讓他们解答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解释因数概念的时候,除数和被除数都是一种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老师可以用口算的方式来解释,比如8÷4=2中,8是2的倍数,2是8的因数等,学生们在反复讨论“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过程中,知识点得到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根据老师的提问,认真地倾听,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些概念模糊的学生,或者是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很有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要注意引导。讨论交流这种学习模式,能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欠佳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而且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

(八)重视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所有年级,计算的教学都是重中之重。从低年级的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到中年级的两位数乘除法,再到高年级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还有通分、约分等,纯粹的计算教学贯穿了小学教材,并且与图形、统计等知识密切地结合。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也草率地定性为不认真、粗心,这是非常错误的判断,造成学生思想上的麻痹大意。计算教学不到位,也造成学生解题的困难。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就要从重视计算教学入手,教师应积极应对课堂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九)利用微课教学法,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设计展示各种不同的图形,对数字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图形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在讲解“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相关知识时,运用微课的方式,通过模拟建模,改变图形的形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对图形进行数据的修正。根据图形的特性,学生能够找出相应的数据,改变图形的形态,也使学生在数学模型中,找到自由变换图形的乐趣。老师在指导学生随意改变图形资料的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图形跳跃的变化规律,探究不同图形的差别,进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整、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学习目标、独立安排和控制学习时间,为以后的持续学习和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是小学生维持学习的必要手段,是创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不管是社会发展,还是小学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主学习的能力。那如何培养具有自主性的学生,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新生力量呢?第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带来成就感、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持久兴趣,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采用创新、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新、异、变、趣”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根据学科知识的特征和需要,把教学目标和任务划分为几个教学问题,创造恰当而有趣的教学环境,进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游戏、竞赛)。

(十一)重视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评估可以让老师对教学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从教学评估中发现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新时期,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评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改进教学评估制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教学评估,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方式的适应性进行反馈,从而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强化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从“想说”到“敢说”,再到“会说”,要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观点,逐步地提升自己的逻辑能力。在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有机会去表现。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营造一个表达的舞台,关注每个学生的感受,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其次,要注重每个学生的表现。在课堂上,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基础较弱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形成优势互补、启发思考、开阔眼界。尤其是对害怕说错而产生心理压力的同学,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要让学生接触到日常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图形进行分析理解,让他们的思维之门敞开,使他们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图形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十三)利用“先果后因”的训练模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

“从条件得出结论”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它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运用已有学习成果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根本方法,但是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方面,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数学知识与技巧的运用是非常灵活、有目的性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有效地利用数学学习成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答案”,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反向推理,从而得出题目中的必要条件,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數学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方法,从而形成和强化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

例如在“观察物体”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装置或卡片向学生展示从各个角度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形状,绘制出几何图形的全貌,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分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实现由平面到立体的认识飞跃,动手实践的方法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

(十四)深入分析问题,创新教学理念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由具体的意象思考为主,逐渐转向抽象的逻辑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时,要从低阶认识入手,逐步向高阶知识进行转变,形成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困难的问题串,从而保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取得理想的成果。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从问题入手,选取所需要的条件,但条件不具备时,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所需要的条件,再进行解答。

作为教育的指导者,教师要深刻领会现代教育理念,认识到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适应时代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只有从教育者做起,转变陈腐的观念,才能改变教育的整体氛围,树立榜样,把新观念传达到学生身上,使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服务,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教学方式、教学观念进行全面深入的革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成为参与者、探究者,使数学课堂变成开拓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地方,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浅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2(2):90.

[2]许坤.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J].考试周刊,2019(A0):75-76.

[3]赵舒.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策略[J].速读(中旬),2019(3):54.

[4]韩小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2(8):63-66.

[5]陈爱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原创,2021(10):82.

[6]李海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95):65-66.

作者简介:朱丽珍(1975~),女,汉族,福建建瓯人,福建省建瓯市建安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