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网文献探讨非洲猪瘟在中国传播的风险因素

2022-12-26 08:01胡建根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泔水猪瘟猪场

胡建根

(新干县大洋洲镇便民服务中心,江西 吉安 331300)

非洲猪瘟作为一种烈性传染性病,以高热、皮肤发绀、全身内脏器官广泛出血、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非洲猪瘟于1921 年在非洲肯尼亚首次被报道,1960 年传播到西班牙,19 世纪70 年代传播至西半球。2007 年该病进入了高加索地区及俄罗斯联邦,2018 年8 月在我国发现。据报道,急性型非洲猪瘟的死亡率高达100%,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于感染毒性较弱的毒株和低致病性毒株引起,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死亡率较低。中致病性毒株在成年猪中能造成20%~40%的死亡率,在仔猪中能造成70%~80%的死亡率;低致病性毒株能造成10%~30%的死亡率。感染低致病性毒株的猪会出现呼吸症状、慢性皮肤溃疡、间歇性发热、关节炎,并表现出慢性体重减轻等症状[1~2]。

ASFV 是二十面体包膜DNA 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的唯一成员,也是虫媒病毒中唯一的DNA 病毒。除感染野猪和家猪外,ASFV 还可感染作为生物传播载体的蜱虫等。ASFV 传染家猪的方式除直接接触传播外,还可通过受污染的饲料、污染物和蜱虫进行间接接触传播。ASFV 在环境中比较稳定,能耐受的PH 值范围为4~10,且能在有机物如冷冻肉、血清甚至粪便中长期存活。

非洲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该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生产和经济损失。同时,非洲猪瘟虽然不会感染人,也不会直接对公共卫生造成危害,但是其持续传播对全球猪产品供应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食品安全、动物健康与福利也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欧洲和非洲的部分国家已经充分研究了非洲猪瘟传播的风险因素,但是中国的饲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与其他地区有所差异,因此研究非洲猪瘟在中国传播的风险因素还是极为重要的[2]。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2018 年至2020 年期间发表的中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收集有关ASFV在中国流行传播的风险因素的相关数据资料。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2018 年~2020 年ASFV 在中国暴发传播的风险因素,并评估文献报道的可信度,以便能更好的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搜索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库,研究内容集中在中国报告的非洲猪瘟暴发期间ASFV 的传播风险。通过搜索“非洲猪瘟”和“传播方式”,时间阶段选择“2018/01/01~2020/12/31”,语言为“中文”。通过以上关键词搜索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通过搜索“非洲猪瘟”和“风险因素”,时间阶段选择“2018/01/01~2020/12/31”,语言为“中文”。通过以上关键词搜索非洲猪瘟的风险因素。

1.2 筛选方案和筛选合格标准

组合搜索结果后,识别并删除重复的文献,相关文献的选择基于标题和摘要进行,任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文献均被删除:研究的数据来源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文献内容不包括ASFV 的传播风险因素;文献中的研究是在中国首次暴发非洲猪瘟之前进行的;文献中未报告基本设计思路、方法或结果(如文献属于摘要、说明、生产指南或新闻报道)。

2 结果

通过对知网中文献进行筛选后,将符合条件的31 篇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汇总分析。31 篇文献包括10 篇观点性文献,6 篇叙述性评论,1 篇病例报告,7 篇病例系列报道,7 篇观察性研究。通过对31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活猪运输、泔水饲喂、车辆运输、人员流动和被污染饲料是的最常见的风险因素。除此之外,还有被污染水源、被污染环境、被蜱虫叮咬、直接接触病猪、垃圾及蚊蝇甚至气溶胶污染等因素均有提及。

3 讨论

3.1 活猪运输

通过分析发现,活猪运输是最常见的风险因素,共有28 篇文献中提及此途径传播ASFV。无论是生猪贩卖还是外部引种,活猪运输都是养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猪被运送至非疫区未及时进行检测或未成功检测发现ASFV 导致与其他健康猪只直接接触,可能导致ASFV 的大量扩散。而在中国,跨区域生猪调运非常频繁且大规模存在,通过跨区域调运来满足非生猪主产省份的鲜肉供给。根据马清霞等人研究发现,仅2019 年上半年,就有188 万头活猪和101 亿t 猪肉产品从7~12 个省份运往青岛市。如此大规模、广泛的长途运输,不同猪场的猪混合在一起是不可避免的。张睿等人发现[3],由于来自不同猪场的猪只缺乏可追溯性和跨区域识别系统,导致疾病防控和传播途径调查十分困难。在2018 年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之后,针对活猪运输中的ASFV 的诊断测试也仅仅只有产地检疫,并未要求对输入地检疫,这有可能增加隐形感染猪只漏诊风险,但暂无研究表明这种检疫方式与不明病例之间的关系。

3.2 车辆运输

除此之外,史喜菊等人认为[4],由于存在不受管制的非法生猪调运以避免检疫及检查,进一步加剧了阳性病猪传播非洲猪瘟疫情的潜在风险。陈方钦等人发现在2019 年疾病传播早期发生的68 起ASFV 的暴发中[5],19.1%是通过活猪或猪肉产品运输引起的。崔基贤等通过对辽宁省2018 年8 月~2020 年7 月期间的18 例非洲猪瘟病理的对照研究发现[6],18 例病例中所涉及的24 个猪场均位于3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3 条省级高速公路附近,所以这种空间分布所表现的特征可以看作是生猪运输传播疫情的证据。除了国内的生猪调运以外,进口生猪及猪肉产品也是ASFV 传播的风险所在。自2008 年俄罗斯暴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中国政府已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生猪及猪肉产品,但是中俄跨境非法走私生猪的情况仍有发生,且有可能因此导致ASFV 在中国的传播。

通过车辆进行机械传播是比较常见的另一个风险因素,并且它与其他风险因素如活猪运输和饲料运输等密切相关。车辆的移动运输有助于ASFV在中国的跨区域传播,尤其是与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相关的车辆,在ASFV 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车辆涉及饲料运输、粪污处理等,因此车辆洗消过程是ASFV 传播因素中的高风险传播途径。根据顾贵波等人研究发现[7],在中国养猪场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中,无论生产规模大小,有40%以上的病例都是通过人员或车辆进出所引起的,而在2 000 头规模猪场暴发的疫情几乎都是人员或车辆进出造成的。在大型规模化养猪场中,由于车辆运输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导致猪只需要更加频繁的装载和运输至屠宰场或其他饲养场,这可能会增加猪场人员或车辆与场外人员和车辆的接触,从而增加ASFV 暴露的风险。对于大规模猪场而言,场内运输路线由于缺乏相应的洗消设备而导致车辆无法有效净化,这被认为是导致ASFV 污染的潜在原因。除此之外,对生猪运输车辆的登记要求不明确,导致对车辆的监管与识别难度极高,或者无有效的车辆洗消净化设备导致ASFV 在车辆途径中传播。

3.3 泔水饲喂

在大部分综述中,均报道了泔水饲喂是ASFV传播的极高风险因素之一,因为泔水饲喂与受污染的饲料、水和环境密切关联。在王新等人研究的ASFV 风险评估模型理论研究中认为[8],泔水饲喂被确定为中国ASFV 传播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张睿等人发现在中国暴发的68 次非洲猪瘟疫情中[3],有34%是通过泔水饲喂传播的。马文涛等人在对河南省两次疫情调查报告(118 头病猪和64 头死猪)中认为消除泔水饲喂十分困难[9],因为商业餐馆缺乏相应的泔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导致对泔水的来源和监管不足,另外在养猪场,尤其是家庭散养场中发现泔水饲喂的情况,也仅仅只是对场主进行警告,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由于缺乏执行措施和经济处罚,禁止泔水饲喂微乎其微,其潜在的风险仍然巨大。在2018 年ASFV 在中国传播的早期阶段将泔水饲喂列为极高风险因素,但是自2019 年以来,与泔水饲喂有关的病例开始减少,至2019 年下半年已经没有相关报道显示与泔水饲喂直接相关的ASFV 病例。

3.4 生物安全体系或资源不足

在多个发病猪场中均存在生物安全性低,主要体现在开放式猪舍或自由放养、人员及车辆管控不足、检疫设施和洗消设施装配不足等问题。2018 年,100 头以下的小型散养场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33.1%,100~1 000 头的中型规模猪场占 28.6%[10]。并且在自由放养和开放式饲养的小型养殖场更容易出现生物安全不高的情况,并且也有报道表明自由放养和开放式饲养增加了家猪与野猪和蜱虫接触的风险。但是迄今为止,蜱虫和野猪均未被证实是中国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的诱因。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型养猪场,由于缺乏改善畜牧业和生物安全的资源,导致ASFV 在场内暴发。主要体现在小型养猪场不能及时获得兽医技术支持和实验室检测,缺乏疾病观察和改善生物安全的相关培训,以及政府对养殖户在淘汰猪只过程中的补贴不足等[11]。疾病防控资源的缺乏也会对长期的ASFV 监测产生负面影响,使养殖户在疫情暴发后才开始改善生物安全管理。

3.5 局限性

本文当中的数据来源均为CNKI,并且可能存在选择偏差和可用数据的收集不完整从而造成分析出现偏差。并且在数据库中关于非洲猪瘟的文献数量是有限的,并且数据的分析筛选及汇总可能有一定不足,这可能导致潜在的偏见。另外,由于收集的数据相对较早,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因素分析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反映现在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中评价所使用的数据仅基于相关文献,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分析质量。

4 结论

根据对CNKI 数据库中搜索的文章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发现在中国暴发非洲猪瘟疫情期间,生猪运输、泔水饲喂和车辆运输是导致ASFV 传播的最常见的传播渠道,养殖场生物安全性水平低是最重要的风险。因此,为了有效控制ASFV 的传播,应减少在养殖过程中涉及的车辆运输及人员进出所造成的机械性传播,并且确保运输猪只的检查和检疫准确非常重要。同时,还应严格执行禁止泔水饲喂,将极大促进疾病的预防。应加强环境消毒、尸体处理和车辆和人员的洗消,改进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能有效的降低猪场的感染风险。

猜你喜欢
泔水猪瘟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吉林:全面禁止使用泔水饲养牛猪
山西:举报违规使用泔水喂猪者奖励3000元
治理“泔水猪”乱象需多方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