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里的方言

2022-12-26 20:27柳展雄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腔调奥威尔口音

柳展雄

除了外貌和穿着打扮之外,最能“暴露”一个人背景的莫过于口音。你开口之后,你的故乡、你的家庭情况,甚至你的性格,都可能被人迅速地捕捉到。当“阶层”和“口音”被绑定在一起的时候,也难怪人们那么执着于标准的“字正腔圆”。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鄙视链?人们为什么会执着于口音?英语的口音有怎样的流变?好莱坞和流行文化又是如何塑造它的?

《1984》的作者——左翼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在正式走上文学道路之前,一度混迹底层,想了解民间疾苦,获得社会经验。奥威尔本人出身于中产家庭,父亲是印度殖民政府的官员,夸张点说,奥威尔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

为了尽可能地跟打工人混成一片,他特意隐姓埋名,改变形象,留着工人那种平头发型,穿上工人常见的衬衫。穷得吃不上饭的时候,他跟一群流浪汉游荡伦敦街头,从一处收容站走到另一处收容站。乔治·奥威尔这个化名就是在底层摸爬打拼时取的,这个名字不是他的本名。

即便如此细心乔装,还是有几次露馅,因为口音。奥威尔在英国顶级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念过书,说话带有伊顿特色的拖腔。社会经验丰富的老江湖,跟他聊几句,就能识破——奥威尔不是咱工人阶级兄弟。

冒充穷人乞丐的奥威尔,住在一家济贫院,结果主管济贫院的官员,通过口音和其他特征,判断出他曾经属于“上等人”,可能是因家庭破产而流落街头的倒霉孩子,于是该官员给了奥威尔特殊照顾,给他安排了一个轻松的活。

对于中国人而言,英语似乎就只有一种,就是课堂听力考试的那种英语,“这条衬衫多少钱”“衬衫的价格是九磅十五便士”。但是,外国人日常生活里说的英语,比书本教材的英语要复杂得多。在留学生群体内部,有不少吐槽方言口音的逸闻。

知乎一个大V 分享自己的留学经验,在得克萨斯州本硕连读了6年,研一暑假,他去加州实习,刚进公司聊了几句,就被加州人问,“你是不是来自得州”,因为听出口音了。相当于一个河南学生在北京工作,“俺寻思俺普通话挺标Zun的,你咋直道俺是河南的捏?”

英语内部分化极大,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不同,英式英语又分出带有苏格兰、爱尔兰口音的品种,新西兰的留学生碰到过毛利口音的英语,仿佛另一种外星人语言。总体比较下来,留学生群体达成非官方共识:英国北部乡下方言最要命,也就是当年奥威尔曾经遇到的陌生语言。

口音是一大交流障碍,美国人南腔北调各有不同,在纽约这些大城市还好,到了中西部、南部某些地区的州立大学,很难听懂当地口音。所以别再问中国留学生为什么不能融入西方社会,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别说中国人,美国人自己都困扰于方言口音。《乡下人的悲歌》的作者J.D.万斯以亲身经历为例,他生在俄亥俄州,从小习惯了俄亥俄家乡方言,只在电视台里,听到新闻主持人标准的英语。直到有次母亲卷入一桩民事纠纷,他去法庭,听到法官、律师说话的时候不带一丝方言土味。在现实生活里,他第一次听到这种腔调。乡下孩子把法官、社会工作者和电视主持人说的标准英语称为“电视口音”。

这也是J.D.万斯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阶级差异,亲戚们在法庭上穿的是运动裤、弹性裤和T 恤,头发也是乱蓬蓬的,而律师和法官穿着正装,一丝不苟。后来J.D.万斯考上大学,找到体面的白领工作,完成了阶级跨越。他的生活环境里再也听不到俄亥俄乡音,只剩下“电视口音”。

说话的口音能表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一个新入职的职员,跟同事聊天,相处久了,就能暴露他的阶级背景:他出身于哪一个阶级,接受过什么教育,往往可以从谈吐中判断出来。

美国内陆地区的一些年轻人,闯荡大城市,去光鲜亮丽的大公司、政府机构,要花很多力气才能融入,他们尽力洗去老家的泥土气,学说标准英语,掩盖出身,防止被人看作乡巴佬。

中国普通话群体对方言也有类似的印象,沪语口音的地位接近英式英语,使用者要么精致优雅,要么邪恶优雅。说上海话大致出现在两种场景:富人太太们搓麻将,以及民国青帮策划阴谋,“奈伊做特”。

但是,仔细深入了解,就能破除对英式英语的迷信幻想。英式英语并不全然高大上,都是跟休·格兰特、科林·费斯这些英国魅力帅哥配套,英国还有粗鄙聒噪的北部乡下方言,连首都“伦敦腔”也不高级,因为伦敦是一座工商业阶层的城市,底色为平头老百姓。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大侦探多次通过口音来判断对方的背景出身。

不过,语言是双向交流的,底层也会向上流社会进行文化输出。披头士乐队成员来自蓝领工薪家庭,跟标准英音腔调不同。动物乐队的土话口音更重,他们唱歌带着北部纽卡斯尔的腔调,征服了音乐界。

在大众化时代,顽固自守所谓口音正宗高贵的,越来越少,甚至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要与时俱进,以每年圣诞节的致辞演说为例,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她都是说一口典型的英国王室口音。之后,转向“伦敦腔”,Trap 一词的元音原本为/æ/,后来为[a],前者是贵族讲话腔调,后者则为平民。

美国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前总统小布什原本是波士顿婆罗门的一员,为了打造亲民形象,他放弃了祖辈的口音,用得克萨斯腔调说话,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南方乡村牛仔。

所以其实没必要追寻正宗英语,因为英语一直在变化。印度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英语大国,2012年印度的英语使用人口达到1.25 亿。照这个趋势,有朝一日,印度会成为英语头号大国。说不定,到时候,可能一口咖喱味的“Hinglish(印式英语)”,变成了世界上最纯正的英语。

【语文与人生】在现代中国用方言来划分社会阶层的比较少,普通话要说好,方言也不能丢,很多时候,方言就是家的味道。

【微型写作】做一个小调查,看看有多少同学还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

猜你喜欢
腔调奥威尔口音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上海腔调
你说话的口音反映出什么?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特型”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文学之路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
“名门范”夫妻的复古优雅腔调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