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先生/

2022-12-26 21:51田静瑶山西省太原市鲁艺中学校1901班
新作文·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甜食孩童鲁迅

田静瑶·山西省太原市鲁艺中学校1901班

浏览网站时,我刷到一个点击率很高的视频:《我把鲁迅的生平写成一首〈起风了〉》。旋律优美舒缓,图文契合主题,更吸引人的是歌词。UP主的文笔甚好,极简又极深刻地记述了先生的生平。看完,我意犹未尽,泪流满面。

我回想起一路上的点点滴滴。

小学课本中第一次见到他的名字。“鲁迅”二字,出现在《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以及《有的人》的插图中。我认识了鲁迅。幼时酷爱读书的我,便找来他的文章读,却是生涩难懂,我便弃之,从此先生的书在书柜的角落里落了一层灰。偶尔瞥见它们,想拿起看看,却又想起那些无趣又难懂的字眼,便打消翻动它的念头。

先生渐渐走进我心里,是在初中。

我最喜欢的语文科目安排了阅读《朝花夕拾》。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下,我第一次读懂了那些往日惧怕的文字,我在其间分明看见一个少年的形象鲜活起来:一个不甚大的园子,不知名的虫儿在叫,不知名的草儿在长,贪玩的孩童左跳右跳,却心里担忧“美女蛇”的到来;对印着粗糙图画的“三哼经”,连同那常指着别人切切察察的阿长,总是留有不可言说的怀念;夜半芦苇荡飘来香气,船吱吱地响,台上的戏在咿呀地唱,胆战心惊吃着偷来的罗汉豆,这便是儿时最简单的快乐。我看到了一个孩童,贪玩、无畏、单纯、天真。未曾想,课本上严肃的作家,也有过如此异彩纷呈的童年,笑过,闹过。

我开始试着了解他,走近他,我渴望知道,在那一袭长衫、一字须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我开始搜集有关他的资料,原来先生爱吃甜食,却因此常出入牙医家门,每次出门后,又总买一大堆甜食来犒劳自己;原来先生在红豆树下任凭文人思绪流淌,却因野猪拱树而怒火中烧,与猪决斗,最后输给了猪。我似乎逐渐喜欢上这位先生了,喜欢他张扬风趣的个性,以及严肃外表下隐匿着那个平凡的、活在世俗里的普通人,满心是烟火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惧。

我又翻开那落了灰的书。世事变迁,昔日一同玩耍的闰土,今日却失去以往的生机,面色掩一层黄土风霜。过去的“豆腐西施”,今日却搽脂抹粉、形比圆规。往日那天真的少年逐渐失望,于是将他们记入文字,病态的篇章,令人觉得荒唐。少年成长,东渡扶桑欲求医,四处皆嘲讽、八方皆啼笑,却在藤野先生的讲义里,寻到一丝芬芳。然而几幅幻灯片,唤醒了沉睡的心灵;周围的喝彩、麻木刺痛心房。于是,他执一笔,小楼深夜,点一盏明灯。狂人初苏醒,从此叫鲁迅。

《呐喊》《彷徨》《野草》《且介亭杂文》,愤懑与激昂、热血与悲伤,在其间闪着犀利的寒光。为唤醒在“铁屋子里沉睡的人”,夜深人静,他点一根香烟,深沉又执着。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的年代,他横眉冷对,毅然俯首为孺子举起投枪。

这便是我深沉赞叹先生的原因。他是烟尘俗世中情感四溢的普通人,亦是沉睡麻木中坚毅挺立的大英雄。他有着我们未曾经历的悲欢离合,也忍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在那个黑暗的年代,若无炬火,先生便是唯一的光。今之中国青年,已然如先生期望的那样,为国做脊梁。

我敬爱先生。秋风吹拂,我也曾于《觉醒年代》中寻找先生的踪迹。在那里面,我仿佛真的走到他身边,真实地感受到那文字背后的辛酸。我听到鲁迅先生的呐喊,他呐喊着所有中国人站起来。彼方有萤火闪耀,民族精神,历久弥新。我看见前方有光,那光,名叫周树人。我要朝着那束光,肆意奔跑。

风吹过少年的窗前,无名的野草在心中肆意生长。我翻阅着先生的文章,热泪盈眶。

创作感悟

这篇文章是我从语文课堂上了解的先生并结合自己感悟所作的。鲁迅先生是我最崇敬的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鲁迅”这个名字是语文课本上难以理解的文字,但若深入去了解,会发现这面民族旗帜背后,隐藏着一个风趣、纯真的人格。在创作中,我几乎没有做过多修改,完全是肺腑之言,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能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了解先生,同时也纪念这位伟人。先生千古!

猜你喜欢
甜食孩童鲁迅
Do Softly Pray
巧吃甜食,嘴瘾与健康兼得
孩童之道
常吃甜食隐患多
鲁迅,好可爱一爹
当机立断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最美孩童时
鲁迅《自嘲》句
爱吃甜食的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