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有力量,课后服务有质量

2022-12-27 13:19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敬万祥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资农村服务

■ 曲周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敬万祥

随着“双减”政策在各地落实,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成为了社会的一项重要议题。但随着校内课后服务的开展和实施,各种新生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的一大瓶颈。

一、农村学校校内课后服务的师资现状

一是师资力量薄弱。曲周县为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近几年下大力招录300多名本科生充实乡村一线,但因过去十几年中欠账过多,个别乡镇师资力量仍较为薄弱,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农村中小学师生1∶19的比例,边远不成规模的乡村小学还有教师包班的全科教师现象存在,“集语数英音体美科品劳信于一身”,所有的课程都是一个人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现状导致教师没有时间思考顾及其他,甚至没有时间提升自身能力等。这些成了阻碍农村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第一道障碍。

二是特聘教师占比较大。以河道乡一隅为例,全乡一线任课教师中近四分之一为特聘教师,人员不固定导致很难进行常规化、专业化管理,影响教学质量和校内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

三是非学科类专职教师紧缺。因历史原因和考试制度导向,农村小学对音体美等学科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学校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专业教师任教。近几年虽然招录了部分相应专业的教师,他们被分到小学后,也因师资短缺被调整为包班教师,所以大部分学校音体美学科未能正常开设,这也导致了各项学校社团活动无法有效开展。

二、农村小学高质量实施校内课后服务的对策

1.优化编制结构

我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多措并举,狠抓教师队伍管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农村教师编制进行了优化。首先,优化编制结构,在制订招聘方案时,向农村学校倾斜。其次,盘活现有编制存量,加强基层学校师资力量。再次,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出台一系列措施,严禁挤占、挪用教师编制,严禁以各种形式“吃空饷”。同时,县教育体育局与河北师范大学、邯郸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让一批批优秀的大学生到我县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一方面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师资力量,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2.优化保障措施

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倡导有条件的学校要为教师子女提供专用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专门看护人员,解决教师因参加课后服务无法兼顾子女的矛盾。了解每位教师的家庭困难、父母子女情况,及时给予一定帮助和照顾,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中去。

改善食宿条件。落实乡村教师一人一室的住宿条件,配齐空调、热水、网络、卫生间等设施设备。尚未提供教师食宿的学校,可以通过改造闲置校舍来实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设置健身室、书吧、休闲室等设施,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教师活动,减轻教师负担,保证教师身心健康,为更好地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提供保障。

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统筹安排教师的作息时间,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教师,可适当放宽考勤要求。参加延时服务的教师每周可以增加半天假期,也可以将教师课后服务时间换算成工作量,根据工作量大小适当增减请假时间。

完善评价机制。将教师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奖励表彰等的重要依据。职称名额要倾斜,且要放宽部分条件限制,使教师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提高教师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培训提升。曲周县依托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团队和北京市“名师带徒”项目,实施“金凤凰计划”名师工程,面向一线教师开展主要学科包括教育管理在内的研究生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舞台,激励教师把学习当作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给他们提供更多出彩的机会。培养了颜晓燕、姚秀美、弓志敏、袁延波、庞文华、王静、王金娟、穆媛媛、李晓超、刘娜等一大批获得市以上科研项目奖和优质课一等奖的科研型名师。河南疃镇是我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但在2021年邯郸市5个学科的比赛中,该乡镇的小学有4个学科荣获了市级荣誉。

3.利用好社会资源

社团活动涉及方方面面,只靠在职教师不可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也不可能满足我们培育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一部分有资质有特长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活动,帮助提升学校校内课后服务水平和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兴趣。

知名人士进学校。在曲周县骆庄小学,经常会有一些老党员到学校讲红色革命故事,如今学校已经是全镇著名的党建教育学习基地;四疃中学邀请河北农大试验站的老师进学校,农大精神已经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曲周县第三中学的报告厅不时邀请优秀乡贤作报告,激励学子爱国爱家……像这样的知名人士进学校已经在全县中小学开花,与知名人士对接,拓展教育资源,通过身边的榜样,挖掘更多的教育素材。一些优秀的民间艺人和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也参与到活动当中,有效提高了课后服务质量。

优秀家长进课堂。为更好地整合来自家长的优秀教育资源,很多学校采取了家长进课堂的方式,请家长走进教室,让来自不同行业、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特长,给学生上课,如民族舞蹈、生命教育、电脑知识、儿童礼仪、地理故事、医学常识等,让学生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素养。

社会团体助“双减”。“双减”是全社会都极为关注的事情,县教育体育局主动协调各种社会资源,比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宫,以及具有我县特色的河北农大试验站、晨光生物、恒博公司、育苗公司、作家协会、音乐协会、美术协会等单位,让他们参与到“双减”服务中去,成为课后服务的有益补充。

农村开展学校校内课后服务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挖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师制宜地开展,把更多的地方特色引入课后服务,为乡村“双减”政策的落实,为教育体制改革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真正实现乡村教育的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师资农村服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