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有“生命质感”的学校
——晋州市第七小学管理探秘

2022-12-27 13:19吴冠斌通讯员苑晓丽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办学种子

■本刊记者 吴冠斌 通讯员 苑晓丽

2019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名单,晋州市第七小学榜上有名。消息不胫而走,以至于兄弟学校纷纷前来“取经”,他们的疑惑也很一致:一所建成使用刚满1年的学校,何以把体育“玩”得风生水起?

事实上,这所城乡接合部学校不单体育搞得好,其他工作也是全面开花:河北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基层联系点、石家庄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优秀组织奖、晋州市小学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晋州市“大教研”成果先进单位……看到这些荣誉,同行们的好奇心更强了。然而,无论来访者如何追问,和晓珍校长的回答总是离不开学校的办学理念——种子精神•泥土情怀。

优质教育的注脚是“适合”

近年来,随着晋州市经济发展、老城区改造加速以及新区开发,全市教育面临很大挑战,一边是外来进城务工及经商随迁子女数量增长,一边是当地老百姓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3月,晋州市政府为扭转这一局面,决定在城区东部新建一所小学。校园尚在筹建的过程中,和晓珍便被任命为该校校长,早早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

“和校长为人正派、业务精湛,她能任校长!”七小副校长张增品心服口服。

在晋州市,提起和晓珍,大家一致的评价是:教育内行。1991年和晓珍中师毕业,就被分配到当地一所小学工作。从一线教师到教导主任,再到业务副校长,和晓珍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当然,在这些年的工作生涯中,和晓珍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从生命的角度看教育,用她自己的话说:“教育的使命就是促进每一个个体生命朝着健康、持续、个性化的方向成长,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

为了让孩子们早日搬进新学校,和晓珍整天像个陀螺忙个不停。在多方努力下,七小建设工程提前竣工。2018年9月,七小迎来了首届800名学生,其中包括410名新生和从附近农村学校分流过来的390名学生。

说起整个建校过程的艰辛,七小的老师都拿和晓珍前后瘦了十几斤这件事来举例。和晓珍自己却说:“能亲自筹建七小是我的荣幸,当看到学生和家长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时,我感觉到之前付出的汗水甚至泪水都是值得的!”

打完这场“硬仗”没多久,和晓珍立马又投入到了学校办学理念的探索当中。

“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只能算是从外围解决了‘生存’问题,而要实现内涵发展和长远发展,就得找到适合七小的‘行走方式’。”她号召老师们开动脑筋,一起凝练办学文化。

一时间,和晓珍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提案。有的老师主张幸福教育,学校要让老师感觉到职业幸福感,安教、乐教、善教,进而培育幸福的学生;有的老师主张卓越教育,要帮助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卓然独立,越而胜己……

看到大家的干劲儿,和晓珍打心底里感到高兴。但是,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的她,这次却没有急于下结论。在经历多次外出学习和组织专题会议后,她不断向校内聚焦,反复打磨,最终提炼出基于校情、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种子精神•泥土情怀。和晓珍解释说:“学生就像种子,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和无限潜能,需要有人来浇水、培土,精心培育;学校就是沃土,为学生提供阳光、雨露;教师便是那栽培灌溉的园丁,让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把教育比作农业,虽不是原创,但和我们的办学实际很搭,农村学校就该有这种泥土情怀。”“把学生比喻成种子,关注到了他们的生长性、独特性和过程性,而以园丁喻指教师,既肯定了教育应该具有田园式的宽松环境,也强调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个办学理念不仅包括了我们先前提出的教师要为幸福而教和学生要为卓越而学,它还朗朗上口,贴近生活,没有理解门槛。”就这样,“种子精神•泥土情怀”全票通过,被确定为七小的办学理念。

和晓珍告诉记者,“七小建设是晋州市政府的民生工程,要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教育。而这种优质教育,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就像‘种子精神•泥土情怀’办学理念那样沾染着泥土气息,是老百姓可理解、可感知、可评价的。”

用课外活动涵育学生综合素养

“我宣布,晋州市‘颂百年风华,传红色基因——亲子朗读活动’现在开始。”“我宣布,晋州市第七小学第三届冰雪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虽然正值毕业季,可七小六年级的孙古洋还是和往常一样,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出现在晋州市各大公益活动的主持现场。

提及学弟学妹们心中的这位小偶像,班主任张坤评价说,“孙古洋这三年来的变化,只能用‘惊喜’来形容。”

据张老师回忆,刚转到晋州七小时,孙古洋还是个很腼腆、害羞的女孩。偶尔有熟悉的同学对她开个玩笑,她不是说不出话来,就是哭着跑开了。自从加入学校的朗诵社团,孙古洋开始学着与人交流,整个人也变得开朗大方起来。四年级时,孙古洋报名参加了晋州市“祖国我想对你说”首届朗诵大赛,并凭借《乡愁》获得金奖。

在七小,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都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这般蜕变。

四(2)班的班主任张静说,郜天嘉刚入学时,屁股底下就像安了弹簧,经常是两条腿挨不着地儿。鉴于天嘉活泼好动的性格,体育老师就主动把他纳入到轮滑社团和武术社团。在这些社团里,小天嘉结交了许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朋友。由于受到榜样的影响,小天嘉一改往日的吊儿郎当,课上坐姿端正、认真听讲,课下帮助同学健身。

除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七小还按照课外活动课程化、课外活动课内化的理念,形成了学科活动、主题活动和特色活动“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和晓珍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有益补充,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平台。”

德育处主任苑晓丽以特色活动为例介绍说,该校为学生设置了由开学礼、十岁成长礼和毕业礼组成的“三礼”活动,由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组成的“四节”活动。另外,在“关爱生命·助力成长”大讲堂活动中,学校先后组织了“自然·生命·神奇的种子”“家庭教育”“法治进校园”“消防知识进校园”“名作家进校园”“心理健康进校园”等活动;在“同心·同向·同行”学校开放日活动中,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

与此同时,七小还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体系》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构建了“7+1金种子少年评价体系”。其中,“7”是指红色美德种子少年、橙色勤学种子少年、黄色实践种子少年、绿色礼仪种子少年、青色书香种子少年、蓝色健康种子少年、紫色博艺种子少年,“1”是指金色“金种子少年”,只有各项均表现突出者才能获此称号。

“我们为学生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有计划、有专人负责、有反馈和总结的。‘金种子少年’评价体系也绝不是简单地区分学生素养的优劣高低,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如种子般向阳、向上生长。”和晓珍总结说。

帮助青年教师从入门走向专业

“如果你是周恩来,面对魏校长的提问,你会作何回答?”“如果你在现场,面对同胞遭受不公,你会作何感想?”“这篇文章除了表现周恩来的远大志向,还想让我们思考些什么呢?”在七小语文教师牛月伟的课堂上,情景式教学时常引发孩子们深入思考。

这只是七小青年教师课堂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把培养青年教师成长作为头等大事,本着“扶上马、送一程、压担子、增活力”的原则,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负责全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

2018年9月,牛月伟来到七小。虽然已经有几年的农村教学经历,但学习培训机会少,面对七小规范、高标准的教学教研工作,牛月伟起初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但牛月伟有一股“牛”劲,团队教研时,她虚心求教;师傅的课上,她奋笔疾书。正是这种谦逊好学的品质,使她在教学岗位上快速成长起来。

2019年3月,牛月伟被学校选中参加晋州市“说课”比赛,她选择了一篇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很长,‘立志报国’这个主题很容易抓住,但这篇文章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我想把更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在向“师傅”郭老师详细汇报之后,牛月伟就开始查资料,看课标,看教参,发现侧重点不一样,有的注重写法,有的注重阅读。最终,经郭老师指导,牛月伟决定以引导孩子小组讨论、情感表达为重点教学。但这些还不够,牛月伟又在网上找到关于写作背景的解读,她要把“中华不振”的深刻含义传达给孩子们。关于这一点,教研团队的其他老师都不太同意,认为她有点冒险,“挖这么深,孩子们能懂吗?”但牛月伟坚持了下来,在最后讲到“中华不振”带给国人的心灵创伤时,整个教室寂静无声,她知道此时此刻孩子们明白了这篇文章的深层含义。最终,这节课获得了一等奖。

和晓珍告诉记者,“在七小,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他们的特点是工作热情高、思想活跃、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于是,我们就设法传递给他们新的教育理念,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像牛月伟这样的青年教师,除了能参加“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全员性活动外,学校还为他们精心安排了其他培训内容。例如,统编教材培训、名师优课等讲座,以及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三字一画”基本功大赛等提升活动。

“在学校高强度的培训和高标准的要求下,我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从以前上场的紧张拘谨到现在的从容淡定,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去年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数学老师曹旭影说。

时光荏苒,若白驹过隙。回首2018年的新学校落成典礼上,和晓珍提出“一年抓规范,三年强基础,五年上台阶”的豪言壮语。随着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如今的七小已经成为晋州市基础教育窗口学校。未来,和晓珍及其团队将朝着“办一所有‘生命质感’的学校”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办学种子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桃种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可怜的种子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