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国学教育路径微探

2022-12-27 13:19张家口市宣化区胜利路小学薛永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书香国学双减

■ 张家口市宣化区胜利路小学 薛永胜

“双减”政策减掉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掉的是超前教育,减掉的是抢跑思维,减不是最终目的,根本落脚点是要让教育提质增效。“双减”后,学生可支配时间大大增加,如何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非常迫切而现实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应该抓住“双减”机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主动加码,积极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之成为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国学经典中实现内心认同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产生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产生的高度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中不断孕育和积淀而成的,其中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等,为中华儿女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从娃娃抓起。现在自媒体异常发达,各种言论思想形形色色,而青少年正处于文化启蒙、人格养成、世界观形成、精神奠基的关键阶段,由于其人生阅历尚浅,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如得不到正确引导,极容易被拜金、享乐等不良思想带偏,甚至左右。“双减”政策落实后,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教育者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上下足功夫,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在他们心里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全面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涵养书香氛围,在传承国学经典中强化人文熏陶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能影响人,也能塑造人,可极大地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学校传承国学经典,就要把书香播撒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抓好一馆、一墙、一廊、一柱、一角“五个一”建设,潜移默化陶冶学生情操。

把图书馆作为学校最高精神殿堂来打造。学校每年可以列出专项资金用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购置和设备的更新,加快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形成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载体多样、结构合理的藏书体系。图书馆全部资源师生共享,全开架、全天候开放借阅。作为图书馆的有益补充,学校还可以在每层教学楼设置图书超市,每班设置图书角,师生在课余随手可以抽取阅读。

加强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等建设。学校可以精心制作一些《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古诗词等国学经典壁画,形成文明礼仪、励志教育等各种文化主题。校园里触目所及皆为经典,师生每天“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会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的感召与驱动。在抓好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确定班徽、班名、班训等,促使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相融合,形成特色,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推进综合阅读,在传承国学经典中厚植认知

学校可以把经典阅读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头戏,抓课程开发,抓经典背诵,抓整本书阅读,通过语文大阅读的催化、锤炼,促使学生阅读经验更加成熟,情感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拓展,继而全面推进全学科阅读,实现一个学科带活所有学科的良好局面。

创建载体。我校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能持续推进课堂阅读的有效载体,经过反复斟酌,最终选择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努力打造3种模式,构建3个维度。3种模式,即针对语文主题学习3种不同的模式(“1+X”“X+1”“X+Y”),12种不同课型分级分层进行探索实践,重视精读课文教方法、略读课文练方法、课外阅读用方法,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背诵经典。学校可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集中在校、在家碎片化时间背诵一些经典篇目,如《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等。

推广阅读。学校可采取班班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相结合的方法,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求读书的量,更要求读书的质。泛读内容可以是读整本书,如教材节选的原著、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等;也可以读选读书,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读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书籍;还可以读无字书,学校可以开展孔府研学、历史博物馆研学等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深入体验,完成考察报告、研究报告等。精读内容可以让每个年级结合实际,利用一年时间,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以及《诗经》《史记》《资治通鉴》等国学读本中,选一部适合自己的经典,深入读,反复读,真正读完一本经典,教师努力挖掘书中的精神内涵、文化因子,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拓展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我校四年级学生开展了年级共读《山海经》活动,他们通过阅读鉴赏、改编再创作、人物形象描摹、课本剧展演等不同方式,不仅全面了解了《山海经》这部先秦古籍的内容,习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更为主要的是通过动脑、动手,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搭建活动载体,在传承国学经典中体悟人生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适当地搭建展示的平台,可以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我校着力搭建“一背、两荐、三评、四展示”平台,对学生才情进行历练、检验。学校对背诵经典的优秀学生和班级进行表彰奖励,发放奖牌和锦旗;利用广播站和教师大讲堂进行好书、好故事推荐分享;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组织开展每周国学诵读展示、每月国学手抄报、“国学伴我成长”作文大赛,每学期举行大型诗会、阅读大会等系列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带着对传统经典的虔诚,用歌唱、舞蹈、吟诵、相声、课本剧等多种形式体味先哲智慧,着力唤醒浸润在每个孩子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认知、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猜你喜欢
书香国学双减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垂”改成“掉”,好不好?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书香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