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公立医院医疗人员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022-12-27 14:32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孟毕源
区域治理 2022年27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责任感公立医院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孟毕源

一、提高公立医院医疗人员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医疗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施革命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医疗人员职业精神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现阶段的重点。医疗人员所具备的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宝贵的精神品质,培养医疗技术水平高超、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医疗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公立医院是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因此公立医院需要重视对医疗人员职业精神的培养,提升医疗人员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这是现阶段公立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任务。医疗人员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不仅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公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面向社会大众,对于公民的幸福感以及公民的生命权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这个层面来看公立医院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提升医疗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也能让每一名患者获得心灵的慰藉,这也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有利于公立医院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公立医院在运营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但是公立医院与私营医院在性质与目标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在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方面,一定要保证社会效益的优先性,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地应用市场化的运营方式,使医患关系功利化。在公立医院中,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奉献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办院水平以及服务宗旨。公立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关注医疗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提升医疗人员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不仅能够完善公立医院的服务,确保公立医院社会效益的发展,同时对于公立医院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疗人员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社会各界对于医疗事业的发展都有更高的期望,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医疗人员的医疗事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医疗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与新冠疫情的斗争情况,在此背景下亟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医疗技术水平以及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医疗卫生队伍,构建起更加坚固的医疗卫生防线。公立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紧抓医疗人员的职业精神建设,让医疗人员通过相关的培训以及活动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加强对职业的认识,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具有高尚的奉献精神,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疗人员,这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提升医疗卫生团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培养公立医院医疗人员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纠纷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总体来看,医疗纠纷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情绪激动,缺乏医疗卫生常识,误会了医生的行为,导致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医疗卫生人员在救治病患的过程中缺乏职业精神以及责任感,在为患者提供救治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尤其部分医疗人员对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态度冷漠,导致关系紧张。这不仅对医院正常的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疗人员心理压力,导致医疗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敢实施有风险的治疗手段,只敢采取常规、保守的治疗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引发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人文关怀不足

目前来看,一些医疗人员给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仅限于对患者的躯体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仅仅重视客观指征,忽视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没有充分考虑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要求和想法,患者的知情权以及选择权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部分医疗人员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没有清楚地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有关病情的具体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导致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心理压力过大,增加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焦虑,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此外所采取的治疗方案没有考虑到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将治疗患者看作是一种任务。新时代的医疗人员需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地看护病人并采取治疗手段,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但是部分医疗人员由于缺乏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没有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疗人员的耐心与责任感,最终导致患者对医疗人员的信任度不高,治疗配合水平也不高。

(三)趋利行为盛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也导致现代社会的价值主张更加的多元化,其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冲击着我国社会的价值导向,同时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压力,这也导致了个人主义的抬头,这对于医疗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医疗人员过分强调个人的经济利益,为患者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完全受个人利益驱动,同时将医疗技术看作是一种资本,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念。在职业生涯中,将获得更多的金钱、发财致富看作是唯一目标,导致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没有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没有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乱开处方,引导患者做不必要的检查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类医疗人员虽然极少,但是产生的危害却是极大的。

三、培养公立医院医疗人员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的措施

(一)加强对医疗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医疗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医疗人员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现阶段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任务。现阶段医疗人员面临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大部分精力与时间都用于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上,导致医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落实,此外一些医院在发展运营的过程中也忽视了对医疗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医疗人员思想滑坡,思想认识跟不上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公立医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找准思路、用对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贴合医疗人员的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信念教育与价值观教育,重塑医疗人员的思想,使其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认识。医院的思政工作者也需要坚持深入一线医疗人员中,结合不同岗位,不同级别医疗人员的工作内容与特点,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计划,以医院的日常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真正地发挥对医疗人员的引导作用。

针对医疗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塑医德医风是重点,而提升医疗人员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是医德医风建设的核心。医疗人员的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的风气与形象。近些年,随着功利主义抬头,在医疗领域出现了开大处方、收受红包以及索取钱财等不良行为。相关行为严重损害了公立医院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让医疗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神圣使命,强化医疗人员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使医疗人员能够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而相关目标的实现需要保证职业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落实,通过组织实施“强化行风建设”“医院管理年”“创和谐医院”等活动,让医疗人员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纠正自身的价值观,提升医疗人员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二)树立实干精神与奉献精神

医疗工作与一般工作相比对于工作者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有比较高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医疗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强的抗压能力与奉献精神。目前来看社会各界以及患者往往对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有比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人员所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从生理角度来看医疗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与精力,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身体常常处于高负荷运转;从精神角度来看,医疗人员需要处理患者的各种病痛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极高的耐心与细心,需要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的支撑。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可以说实干精神与奉献精神是当前发展阶段下对医疗人员的基本要求。针对医疗人员奉献精神与实干精神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激励医疗人员以白求恩为榜样,学习白求恩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兢兢业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做一名勇于奉献的白衣战士。这需要医疗人员转变服务观念,加强对自身职业性质的认识,搞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以人性化的服务、高超的技术,使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把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克服个人的私利,端正个人思想。多关心别人,多关心病人,多关心国家的医疗和卫生事业,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其次,要培养医疗人员的敬业精神。作为医疗工作者,除了掌握医疗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对新事物、新知识保持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医疗工作者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把患者的病情治好,才能真正地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准。

(三)榜样引领,注重培育职业精神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职业精神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这是由职业精神自体的特性决定的。职业精神与人类社团的特殊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从人们的社团实践中产生的。它们一出生,就是一种善恶的标记,一种是对人的意识的影响,一种是对善恶的观察。情感与意念,在人的内心中形成了信仰。职业精神不仅是对善的标定,也是对行为的标定,既显示了职业人的意识,也显示了职业的精神和职业的精神活动,同时也显示了其职业精神的原理和规范现象。总之,人类社会的职业精神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是经济所决定的,以善恶为基准,以人的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的一类社会现象。在此基础上,职业精神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端正社会舆论、树立职业精神榜样,塑造职业精神人格,培养内心信念,最后形成公民良好的职业精神行为习惯及社会风气等方式。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医疗人员的职业精神以及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学习他人以及先进事迹获得,因此在培养医疗人员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的过程中需要善于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在医院内部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以及先进事迹,并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促进医疗人员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以及奉献精神。

(四)建章立制,完善约束激励机制

想要有效提升公立医院医疗人员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确保医疗人员的职业素养符合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就需要重视建立医德档案制度,实现对医疗人员行为的有效约束,以及对医疗人员个人德行的考核评估,该制度的建立对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标准化水平以及促进对医疗人员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公立医院需要结合不同岗位医疗人员的工作内容与特点为相关医疗人员建立医德档案,在医德档案中需要记录医疗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重点记录医疗人员的患者投诉情况以及奖励情况,医德档案可以作为医疗人员个人晋升以及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使针对医疗人员的职业精神考核与培育有章可循。此外还需要建立起激励机制,针对日常工作中表现优秀,能够尽职尽责为病患服务的医疗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使医疗人员在服务病患的过程中获得组织上的肯定,激励医疗人员不断完善自身的医疗技术,并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进而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

四、总结

医务人员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在新形势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后疫情”背景下,需要医务人员具有更高的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升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不仅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在医疗卫生领域医患关系紧张以及医疗人员功利行为现象较为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形象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针对相关问题就需要加强对医疗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医院内部形成奉献精神与实干精神的氛围,并建立医德档案,引导医疗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具有更高的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这对于提升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责任感公立医院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治理迭代
基于管理会计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组织探讨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基于公立医院改革下的患者认知与满意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