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巴关系:回顾、成就与展望

2022-12-27 22:00刘常喜赵晓刚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巴两国巴基斯坦

刘常喜 赵晓刚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1951年5月21日,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进展顺利。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在这一远大理想和宏伟蓝图的指引下,中巴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展开了更加深入的合作和交流。“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为中巴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必将推动中巴关系迈上新台阶。

1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的中巴关系

1.1 中巴友谊的历史渊源

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有着辉煌悠久的历史,周恩来曾说,“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中巴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公元前126年,在我国的西汉时期,汉朝使臣张骞就访问过巴基斯坦的一些地方并会见了当地的官员。公元5世纪初,东晋高僧法显曾到达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和塔克西拉等地,走访了印度河流域,并把佛教经典从西域传到了东方。7世纪,唐代高僧玄奘也到达白沙瓦和塔克西拉等地,并在塔克西拉的寺院讲经授学。15世纪初,明代著名航海家、军事家和外交家郑和七下西洋,其中第二次远航沿印度半岛西海岸曾到达卡拉奇附近。1951年5月,巴基斯坦冲破美国阻挠,坚定支持中方在西藏、抗美援朝等问题上的立场,中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巴基斯坦是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伊斯兰国家,也是第三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巴建交促进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巴关系

在20世纪中期巴基斯坦和中国都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获得了国家的独立。1947年巴基斯坦宣布独立。独立之初,巴基斯国内外形势并不乐观,急需国际力量的支持和帮助。1949年10月3日,巴基斯坦表达了希望尽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意愿。作为回应,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于1950年2月4日答复巴基斯坦政府,表示我国同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巴基斯坦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951年4月24日,巴基斯坦派遣的谈判代表阿美德·阿里临时代办到达北京,随即与中国开始建交谈判。经过中巴双方共同努力,中巴两国在1951年5月21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之后中巴两国相互派遣大使,从此,中国与巴基斯坦政府间的交往拉开了序幕[1]。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万隆会议成功召开,推动中巴关系进入新阶段。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基斯坦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956年10月,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巴基斯坦。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中巴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往来逐渐频繁,政治上的相互支持和理解也带动了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一直坚定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对于强烈盼望能够早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又迟迟不能恢复的中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周恩来总理于1964年2月再次应邀访问巴基斯坦。同年12月,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也来华访问,两国高层之间的互访为中巴关系的持续友好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为中巴两国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两国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巴关系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中国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巴关系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而进入新阶段。

20世纪年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中巴友好合作关系却未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影响,继续向前发展[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001年,中巴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了巴基斯坦总统拉菲克·塔拉尔为庆祝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50周年举行的盛大宴会,并发表题为《风雨同舟五十年携手共创新纪元》的重要演讲,标志着中巴关系在新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双边关系发展的优势

2.1 巴基斯坦的地缘优势明显

作为中国友好邻邦的巴基斯坦,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同中国、印度、阿富汗、伊朗相邻,南濒阿拉伯海。巴基斯坦地理位置优越,已成为亚洲重要的贸易、能源和交通枢纽[3]。

2.2 中巴两国面临的时代机遇良好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也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快速发展经济的渠道,“一带一路”倡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中国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力度,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一条快车道。中国、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2.3 中巴两国政治交往基础良好

自中巴建交以来,在两国国家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下,中巴两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巴两国的交往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2014年2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访华,把中国作为其就任总统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表示愿与中国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2015年,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历史性访问,全面擘画中巴“1+4”合作布局,瓜达尔港成为四大重点之一。两国高层的亲自推动,让瓜达尔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习近平深刻洞悉时代发展潮流,准确定位中巴关系,为两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4]。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双边关系成绩斐然

3.1 中巴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政治互信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基础。2015年习近平率先访问巴基斯坦,足见巴基斯坦对我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性。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了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指出中巴两国要守望相助,深化战略合作,不断推动中巴关系走向新的高度,并提出“中巴关系的最大特点是高度政治互信,凡事为对方着想,始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习近平建议中巴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推动中巴关系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把握中巴关系,指出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巴关系,将巴基斯坦置于中国外交优先位置,不断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在我国历任国家领导人开拓的良好交往合作的基础上,现任领导人一直秉持与巴基斯坦友好合作的外交理念,在坚持前人开辟的道路基础上不断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为中巴两国的持续友好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巴两国关系稳步前进,取得了较多成果。

3.2 中巴两国经济合作日益深化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经济合作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无疑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2015年4月,习近平出访巴基斯坦,此次访巴收获颇丰,中巴双方确定了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几年以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中巴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5]。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2016年9月,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自由区正式启动。同年11月,巴基斯坦由中方运营的瓜达尔港正式开航。2018年1月底,瓜达尔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2018年3月,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首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开航。2020年8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并承建的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赫韦利扬—塔科特)项目二级公路段(曼塞赫拉—塔科特)通车,标志着该项目全线贯通。2020年12月,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木尔坦段)TOC证书签发仪式在木尔坦举行,标志着项目正式移交通车,实现完美履约。

在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中方注重对“一带一路”参与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为促进国际通信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中国积极探讨与巴基斯坦通信和数字领域上的合作。

在金融方面,中巴两国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主要国家提出了共同建设“一带一路”银行的战略。2017年,中国财政部与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26国财政部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3.3 中巴两国科技合作全面细化

截至2017年,中巴已经实现了多个科技项目的合作,合作内容涉及农林、水利水电、机械化工、纺织、有色金属、医药卫生、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地质测绘、原子能和平利用、信息以及科技政策等多个方面。

在航空航天领域,2019年4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与巴基斯坦空间与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主席阿梅尔·纳迪姆在北京举行会谈,并代表双方机构签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巴基斯坦空间与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关于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合作协定》,这标志着中巴双方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开启了新的阶段。

在农业方面,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和小麦种植技术得到推广,中巴两国的科技工作人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活动。2017年,隆平高科在巴基斯坦注册成立研发公司,正式启动本地化选育与生产工作。2018年5月,巴基斯坦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的首次外销,成为中巴两国农业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

4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双边关系的展望

中国一向尊重巴基斯坦人民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巴基斯坦也一直支持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舞台上,中巴两国彼此坚定支持,树立了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典范。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笔者对中巴关系的发展有以下三点展望。

第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巴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两国高层互访更加频繁。中巴两国自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推动下,中巴两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也有了坚实的基础。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习近平多次出访巴基斯坦,为推动中巴双边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5年中巴关系上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中巴关系愈加紧密,这标志着中巴两国政府间的互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得到加强,中巴两国自建交以来,两国历任领导人都为中巴关系的友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人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持续推进中巴关系深入发展。

第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巴企业间合作更加密切,中巴经济互融互通的程度进一步加强。中巴在经贸合作领域潜力巨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能源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随着中巴自由贸易区建设日益完善,中巴两国双边贸易额度有望大幅增长。随着援巴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更多的中国企业将涌入巴基斯坦,为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设备和技术保障,届时中巴两国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将会变得更加紧密。笔者坚信,中巴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相互依赖性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加深,中巴经济互融互通的格局终将形成。

第三,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巴民间交往更加频繁,互派留学生人数进一步增加,文化交流借鉴更加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元,在此背景下,中巴两国人民对彼此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立体,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旅客和商人等民间组织大批涌入巴基斯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大量的巴基斯坦人民来到我国旅游、学习、生活。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巴两国的文化交流将达到一个新高度[6]。

5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彼此的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毫无疑问,中巴关系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最为亮眼的一组双边关系。中巴建交以来,两国政府就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交往、坦诚相待,我国民间亲切地将巴基斯坦称为“巴铁”。特别是自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巴两国的关系更是上升至一个新的层次。相比以前,中巴两国的政治互信进一步加深,经贸合作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合作更加深入,两国在彼此外交中的战略地位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笔者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推动下,中巴两国关系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中巴两国巴基斯坦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中国电信建成首条中巴陆地直达光缆
中巴建交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