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酸枣仁汤合归脾丸治疗亚健康失眠69例

2022-12-27 04:53周蓉陈政刘卢平
西部中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金匮要略酸枣仁失眠症

周蓉,陈政,刘卢平

三峡大学中医医院/宜昌市中医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失眠又称为睡眠障碍,通常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心理压力、社会与经济压力、疾病痛苦等)诱发机体的睡眠与觉醒发生失常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下降[1]。失眠症的危害主要包括记忆力、注意下降,及工作状态不佳,此外,还易引起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据研究显示,我国睡眠障碍的人群发病率约在40%以上[3]。亚健康状态是学者王育学最早提出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可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跃度降低、生理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减退等[4]。失眠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并且是亚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学者将亚健康状态失眠定义为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一种持续性的失眠状态[5]。亚健康失眠的高发人群多为30~50岁之间的脑力劳动者[5]。目前治疗原发性失眠多采用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患者睡眠时间,但长期使用易引起头晕、嗜睡、成瘾性及耐药性,严重者甚至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往往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很多隐患[6]。

祖国医学认为失眠属于“不寐”范畴。中医药防治失眠症由来已久,在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失眠及亚健康失眠[7]。酸枣仁汤及归脾汤是其中的代表性方剂,但二者对亚健康状态失眠作用的相关临床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旨在明确酸枣仁汤合归脾丸对亚健康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宜昌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失眠门诊及神经内科门诊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3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39例;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9.01±7.82)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55±1.41)个月,平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10.58±2.27)分。对照组中男32例,女37例;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8.25±8.92)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68±1.23)个月;平均PSQI评分(10.46±2.13)分。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失访5例,完成64例,观察组脱落、失访4例,完成6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不寐[8]、失眠[9]诊断标准者;2)年龄18~50岁者;3)PSQI总分>7分且<15分,且病例资料记录完整者;4)患者知情同意,且近3周内未采用过苯二氮卓类等镇静、助眠药物进行治疗者;5)近3周内未服用中药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排除: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严重疾患或精神疾病者;3)合并感染性疾病急性期的患者;4)合并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障碍的患者;5)失眠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失眠者;6)近1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7)对中药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归脾丸(仲景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1897,规格: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 g),每次8丸,每日2次。观察组加服酸枣仁汤,药物组成:炒酸枣仁15 g,茯苓9 g,川芎9 g,知母6 g,甘草6 g。加减:血虚者,加当归9 g;口燥咽干者加麦冬9 g;易惊者加珍珠母9 g;盗汗者加五味子9 g。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禁止使用其他中药。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评价临床疗效。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 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PSQI评分≤7分。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PSQI评分减少≥25%。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PSQI评分减少不足25%。无效:睡眠情况无明显改善或加重。1.5.2 PSQI[1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每个条目为0~3分,总分0~21分,大于7分表示存在睡眠障碍,分数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

1.5.3 睡眠质量参照文献[2]采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每个条目为0~3分,分数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

1.5.4 生活质量依据WHO生活质量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BREF)[12]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领域状态,共4个条目,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1.5.5不良反应观察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例如口干、乏力、消化系统反应等。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62/65);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1.25%(52/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8,P=0.043)

2.2 PSQI评分及ESS积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及ESS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5 6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睡眠质量2.53±0.48 1.18±0.61*△2.47±0.52 1.62±0.55*入睡时间1.87±0.51 1.21±0.36*△1.83±0.47 1.44±0.39*睡眠时间1.56±0.67 0.97±0.33*△1.58±0.46 1.23±0.28*睡眠效率1.78±0.44 0.96±0.39*△1.66±0.41 1.21±0.26*睡眠障碍1.49±0.53 0.98±0.14*△1.50±0.42 1.07±0.34*日间功能1.45±0.30 0.91±0.15*△1.53±0.44 1.16±0.27*PSQI总分11.24±2.19 6.28±1.62*△12.39±2.25 9.01±1.43*ESS积分5.82±1.03 3.25±1.11*△5.90±1.27 4.38±1.06*

2.3 WHO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心理和社会关系2个维度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HO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HO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5 6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生理13.5±1.4 14.8±2.6*12.7±1.5 14.6±1.9*心理12.8±1.5 14.7±1.3*△13.0±1.4 13.4±2.3*环境12.5±1.6 13.5±2.3*12.6±1.4 13.2±1.2*社会关系12.7±1.4 14.9±2.3*△12.6±1.8 13.2±1.6*

2.4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现口干、胃肠道反应及乏力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5/65);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口干、胃肠道反应及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6/6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亚健康的关注度正在逐年上升。在亚健康人群中,失眠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的主诉之一。其不仅影响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工作与学习状态,影响其正常社会交往,还可引起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常常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为27%。目前失眠症的西医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行为治疗与物理治疗等。而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于GABA受体与多巴胺受体,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抗抑郁药物及褪黑素类等[13]。但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长期服用可诱导机体产生依赖性及成瘾等,甚至造成心、脑、肾等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14]。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的范畴,在历代医书中常被描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古代医家认为不寐多由情志不畅、劳逸过度、饮食不节等所致,病位在心,并与肝、胆、脾、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多将不寐归于心系疾病。认为其病机多为阴津亏虚,不足以敛阳或阳气过盛,阴阳失交所致。如《灵枢·邪客》篇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者,何气使然?”“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明确指出营卫不和所致阴阳失调是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又如《景岳全书》中认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因“神”是机体一切意识思维活动的基础,心主神明,若心神不安宁则会出现失眠等症状。在古代医学对不寐证的认识基础上,现代学者对失眠也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失眠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汤药及中成药内服或外用,以及针灸推拿、拔罐、耳穴、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通过多环节、多通路综合改善失眠患者症状及其生活质量。同时因不寐病位在心,心主神明,采用情志疗法,对辅助治疗失眠至关重要[14]。上述治疗方案中,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失眠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不寐通常分为篇种证型,肝火扰心型、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心胆气虚型[15]。其中心脾两虚型与心胆气虚型多采用归脾汤与酸枣仁汤治疗。《金匮要略》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指出酸枣仁汤主要用于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失眠。酸枣仁宁心安神;川芎调肝血、疏肝气;茯苓安神宁心;知母清热除烦、滋阴润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安神养血、清热除烦之功效。方中知母、川芎具有中枢神经镇静作用,可以抑制大脑的异常兴奋活动,平稳患者大脑神经,对失眠症患者具有助眠作用[16]。方中的君药酸枣仁能发挥镇静、催眠的功效,因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生物碱和微量元素,能缓解烦恼、惊悸等症状,对失眠症患者神经内分泌水平、认知功能及深度睡眠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7]。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是失眠症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患者表现为神失守舍、心脾两虚,进而引起夜不能寐。归脾汤载于《济生方》,明代薛己在《内科摘要》中于原方基础上加当归、远志,使其完善。在归脾汤中党参有显著的镇静效果,黄芪则被认为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组织血流量的作用,可以加快神经细胞损伤的恢复[18]。大量的临床研究也同样证实归脾丸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失眠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19-21]。在本研究中,以国际公认的PSQI、Epworth、WHO生活质量量表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酸枣仁汤合归脾丸内服治疗后ESS积分、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的中药疗法对亚健康失眠有确切疗效。研究还显示随着睡眠质量的改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随之提高,观察组治疗后WHO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和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酸枣仁汤合归脾丸内服干预亚健康失眠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今后应继续积极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调理和改善亚健康人群的失眠症状,建立发挥中医特色的失眠诊疗体系。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酸枣仁失眠症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酸枣仁黄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